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基金 | 股票 | 保险 | 期货 | 信托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理财 | 黄金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基金数据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银行 >> 银行信贷 >> 正文

虎年春节将至 钱“亲”还是股“香”

2010-2-11 11:33:51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广州)  作者:佚名  【字体:

稳中有升捂股不妨捂"老鼠"

就近期形势来看,政策紧缩压力似有减轻迹象,投资者的忧虑有所缓解。目前市场估值已处合理偏低水平,且股指期货推出预期对权重股构成支撑,同时考虑到升值预期对流动性有一定改善作用,节后行情或将呈现稳中有升局面。就操作而言,虽然预计周期性蓝筹股有企稳回升的可能,但基于流动性并不宽松的现实,短期内市场热点仍将以中小盘股为主,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不受紧缩政策影响的大消费行业及低碳等新兴产业。

紧缩忧虑稍有缓解

管理层对宏观调控力度与节奏的把握主要取决于对通胀预期、资产泡沫及经济过热可能性的观察。就目前形势来看,政策紧缩压力似有减轻迹象,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投资者的忧虑。

输入性通胀是影响国内通胀预期的重要因素。去年第四季度国际商品价格指数连创新高,对企业成本构成显著压力。但今年年初以来,由于我国积极释放紧缩信号,而且美元指数持续反弹,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落。自年初至本周二,CRB综合期货指数已累计下跌4.2%;预计未来一个季度美元仍将保持强势格局,这对降低输入性通胀压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房地产泡沫则是刺激广义通胀预期的另一关键因素,同时也与扩大内需的政策宗旨格格不入。为此,年初以来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以加大普通商品房供给,抵制房地产投机。从目前观察到的数据来看,楼市交易已明显降温,而且部分地区的二手房交易价格也有松动迹象。一旦楼市调控的效果有所显现,地方政府应当不会急于出台更多的调控政策。毕竟,政府调控的目的不是要打压房价、刺破泡沫,而是让房价急速上涨的步伐缓和下来。

此前,管理层关注到固定资产投资仍将旺盛,而且出口复苏可能超出预期,因此对经济过热较为担心。不过,这种担心目前有所减轻。一方面是欧元区陷入债务危机,经济复苏的进程或将受到拖累;另一方面,就国内形势而言,1月份PMI指数小幅回落,而且货币当局所采取的公开市场操作与窗口指导已让新增贷款投放明显平稳下来。

节后行情可谨慎乐观

就中期而言,市场很难摆脱区间震荡的格局,不过,我们对节后行情持谨慎乐观预期,大盘有望呈现稳中有升格局。

首先,在紧缩预期及美元反弹的拖累下,大盘前期已经显著回调,特别是金融、煤炭、房地产、钢铁等周期性权重板块的做空动力已十分有限。按2010年预测业绩计算, 沪深300 (行情 股吧)指数动态市盈率为16倍,已处偏低水平。当然,也有观点认为,目前宏观调控可能会导致卖方机构下调周期性行业的盈利预期。但是,即便整体盈利增速由目前的27.7%下调至20%,动态市盈率调整为17倍,市场整体估值仍显合理。此外,管理层正积极推进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这将对估值处于低位的大盘蓝筹股形成支撑作用。

其次,从流动性来看,我们很难指望节后新股融资压力会明显缓和下来。但是,由于升值预期趋于增强,海外资金的流入有望构成增量资金。由于我国外贸形势明显好转,目前来自外部的升值压力明显增强,而从我国自身利益出发,偏低的汇率不仅是对外部消费者无谓的补贴,而且也不利于经济"调结构"的实现。预计人民币将回归至温和升值趋势。

航空证券:持币过节更具主动权

距离春节长假仅有两个交易日,持币过节还是持股过节再次成为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近期大盘在击穿2900点后,一直在2900-3000点区间内震荡盘整,技术形态上将面临方向性选择。在充分考虑A股市场目前的内部因素及外部环境后,持币过节或保持较低仓位过节的策略在节后市场中将会更好地回避风险,赢得主动机会。

从技术角度来看,大盘节前的横盘震荡并不能说明市场"真正底部"的探明。当大盘击穿2900年后,不可否认市场的确出现了抄底现象。在连续下跌后,抄底情绪的出现也在证明市场多头已经开始具备还击之力。但从市场量能来看,起初两市还能看到接近2000亿元的成交量;但随后在本周前三个交易日里,两市成交金额快速萎缩至千亿水平。值得警惕的是在周三大盘突破5日、10日均线之时,市场依然处于缩量态势,而且5日均线与10日均线并未形成"金叉"。

市场无量反弹存在资金参与新股申购的因素,但由于近期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现象频频出现,打新收益率明显降低,最近的申购冻结资金减少已经表明新股申购热情的降温。资金没有大量参与市场反弹机会,更多的是因为受到消息面困扰。

节前最后一个交易周,国内市场消息面主要是2010年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的公布。作为新年首个月份的数据,其对市场人气有较高的影响力度。先行公布的PMI指数尽管还在50以上,但是回落特征明显,对市场走势已产生一定程度的拖累。10日海关总署宣布,1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4.4%。其中,出口增长21%,进口增长85.5%。今年1月份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3.2%,出口向好趋势有望保持。但由于CPI、PPI等重要数据要周四公布,个别提前公布的较好数据还是很难激发市场整体做多热情。

市场对经济数据的担忧实质上是对央行是否马上启动加息的担忧。央行行长周小川9日在澳洲央行组织的央行讨论会后对记者表示, 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业放贷的步伐和利率都表现稳定。1月份下半个月国内天气好转,国内食品价格出现回落,预计1月份CPI涨幅不大,但PPI在能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将有较大增幅。结合近期央票发行利率保持稳定的现象来判断,近期央行加息预期有明显降温。短期有望营造市场反弹机会但具体反弹高度仍然会受到潜在加息预期的影响。

A股市场长假后受外围市场拖累出现下跌的现象已经多次出现。长假期间,外围消息面的变化对A股市场未来走势也很关键。近日欧元区国家骤然升温的主权债务问题令市场避险情绪升级,2月11日欧盟召开特别峰会来商讨希腊等国债务问题。届时会议如何针对债务问题采取援助对欧元区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长5.7%,大幅超出预期,美联储政策退出预期也有不断升温的可能。

结合当前A股市场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来看,持币过节的策略在风险防范和行情主动性把握方面都是最佳选择。因此,建议在节前还是逢反弹减仓操作,待市场趋势逐渐明朗后再考虑仓位增加。

日信证券:轻仓过节进可攻退可守

节前最后一周,市场在持续缩量中小幅震荡,观望气氛较浓,长假期间持股与否的问题再次成为焦点。决定长假策略的核心在于内外部市场变化趋势,我们认为,出口环比回落与通胀压力减弱,可能会明显减轻市场的政策紧缩预期,外围主权信用危机短时间也难以进一步恶化扩散。因此,我们倾向于中低仓位持股过节。

去年底以来,伴随经济数据的冲高过程,货币紧缩政策密集出台对市场心理预期构成沉重压力。12月CPI快速上行直接提升投资者通胀预期,"高增长、低通胀"环境出现向相反方向发展的不利预期,行情陷入弱势调整。

源于政策压力的调整行情将因为压力趋缓出现阶段性反弹。央行行长公开表示,国内通胀仍然处于低位,这意味着加息等价格手段难以短期推出。而公开市场上,一年期央票利率连续三周持平,28天正回购连续四周暂停。这固然有春节期间保持流动性供应的要求,紧缩政策不再加力也已明晰。

趋势上,政策操作的着眼点仍然是经济形势。从国内情况来看,货币供给、PMI、固定资产投资等对经济运行具有向导意义的指标已经开始回落,最新公布的进出口数据也表明外贸环境并不如此前预期般乐观。1月我国出口额1094.7亿元,虽然同比维持上涨,但相对12月份的1307亿元,已经出现了16%以上的环比下滑。美国完成补库存后缺乏增长亮点,欧洲失业问题得不到改善,频繁的贸易摩擦与汇率争端也在不断增加外贸部门的不确定性。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固,是现实经济运行状况的真实概括,调控政策并不存在加力空间。

短期市场焦点在于今日即将公布的两大价格指数表现,市场普遍预期CPI将落在1.6%-2%的区间,PPI则有进一步冲高动力。市场对通胀预期下的政策调控仍然心存忌惮。我们认为,产能过剩对物价的压制作用依然存在,2010年全年价格指数仍处于温和上涨区间。在1月中下旬食品价格走稳后,并不排除CPI落入市场预测区间下限的可能性。

从外围市场看,部分欧洲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引发了金融市场动荡,全球主要股指、商品期货、高息货币均出现大幅调整。但短期内,债务危机真实出现并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不大。

金融市场震荡的源头,在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预算赤字较高,这可能会影响未来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不过在历史上,主权债务违约的风险一直是非常低的,各国也在历次危机中积累起了很多化解危机的经验,再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需要强调的是,"赤字国"并不限于欧洲,美国刺激经济措施也在不断推高赤字规模。在09财年高达1.41万亿美元赤字后,美国政府预测,其2010财年赤字将达到创纪录的1.56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6%。这一比例甚至高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赤字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元并非绝对安全避风港,风险资产下跌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市场情绪变化。欧盟已经开始着手讨论解决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并有可能决定为面临困境的国家提供帮助,主权债务危机近期恶化的可能性很小。

整体上我们认为,经济数据变化可能会明显减轻对紧缩政策的忧虑,主权债务危机也很难进一步恶化,长假期间的外部市场环境可能会相对平稳。近一个月市场调整,已经基本消化了政策收紧、经济预期不明的不利影响,尤其银行保险、石化、地产等已经在下跌中逐步显现估值支撑,继续调整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建议投资者可适量持股过节。方向上,我们认为目前国内经济运行仍受一定不明朗因素制约,周期类蓝筹股票存在修正估值的反弹动力,但表现空间有限,政策导向仍会着力于经济结构调整及新兴战略产业培育,因此,科技产业应用、品牌消费、区域经济等仍是我们关注的主要投资方向。

19年来A股春节后上涨概率68.4%

来自中国证券报统计显示,历年春节后A股出现上涨的概率接近七成,达到68.4%。在1991-2009年19年中,春节后上涨的年份有13年,下跌的年份有6年,历史数据显示节后上涨的可能性更大。

A股近20年春节前后走势一览:

1991-1995年:市场规模小,不具备参考和可比价值,呈现"四涨一跌"。

1996年:股指节后高开于583点,开启一轮大牛市,出现大盘涨停奇观。

1997年:节后一周突破千点大关。1997年春节前大盘走小阳碎步上攻,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于964点,逼近千点。节后首日高开于969点,随后一周内突破千点大关。

1998年:节前下跌节后跳涨。春节之前A股阴跌,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红。节后股指开于1257点,跳空高开30多点,随后2个月左右持续上涨。

1999年:节前阴跌节后高开低走。节前连续阴跌股指最低1064点,节后以1092.15点高开,在一轮小反弹后,股指在5月创出新低并逼近千点。

2000年:节前"红三兵"站岗节后现"井喷"。春节前三个交易日K线收出"红三兵",报收于1534点,节后股指跳空高开至1591点,当天大盘接近涨停,涨幅为9.05%.

2001年:节前大涨节后现暴跌。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股指大涨迎接新年,收于2065点。节后大盘高开低走,首日跌幅接近3%.

2002年:节前整理节后急涨。春节前保持着强势整理,收于1506点;节后股指高开呈震荡走势,首日涨幅为1.57%,至1540点。

2003年:节后延续跌势。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出现震荡并在1499点收阴。春节后第一交易日,市场延续跌势。

2004年:节后大盘高开高走。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在1600点整数大关。节后大盘延续节前的强势,大盘一路高开高走,全天涨幅达1.78%,收于1629点。

2005年:节后反弹昙花一现。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股指走高,收于1269点,涨幅2.15%,节后延续反弹,收于1278.88点,不过反弹很快结束,股指步入熊途。


2006年:节后步入长牛格局。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收于1258点,节后首个交易日大盘节节攀升,全天涨幅达2.29%,收于1287点。

2007年:节后狂飙拉开6124点序幕。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高位震荡,收盘于2998点。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低开高走,当天收盘于3040点。

2008年:节后下跌路漫漫。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跌幅达1.55%,收于4599点。节后首日开盘低开整理,收于4490点,跌幅达2.37%.

2009年:流动性渐融股市坚冰。节前股指微跌0.71%,收于1990.66点,节后在流动性持续宽裕推动下,股指高开站上2000点,首日上涨1.06%.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7-2010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