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基金数据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银行 >> 银行信贷 >> 正文

谁先加息谁倒霉? “加息”靴子为何迟迟不落地[图]

2010-5-17 15:02:49  文章来源:楚天金报  作者:佚名
关键词:外地人 贷款 置业
核心提示: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本报记者张阳春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视察天津时坦承目前宏观调控面临诸多两难问题。本报也曾于4月12日推出系列报道“解读复杂2010”分析有哪些两难问题,具体难在哪里,其间专题解读过加息。今年以来,加息传闻频现,议论纷扬,但如今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连续上调三次,加息却迟迟不见行动——

  周末加息的传言落空。

  A股对此已经很焦躁。上周五,在反弹了两天后,A股市场低开继而陷入震荡整理,最后以下跌0.51%报收。证券分析师们认为,市场普遍担心周末加息,股指反弹无力弱势震荡。

  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连续上调三次,直逼历史最高纪录,此外央行也每月回笼大量货币。然而,中国在2008年连续5次降息之后,就再没有进行利率调整。

  最新的4月份CPI已经同比增长2.8%,创出18个月来的新高。当外界一致认为央行将很快调高利率时,加息这只“靴子”却迟迟没有落地。

  对于加息,有关方面为何慎之又慎?

  加息阴影下国债遇冷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CPI数据。CPI同比增长2.8%,涨幅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同时也创出了18个月以来的新高。

  CPI已经连续3个月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2.25%,在“负利率”之下,加息传言再次散布。甚至有言之凿凿的说法称:周末央行将把存贷款利率各提高0.27个百分点。

  随后的国债销售也因此而冷冷清清。

  13日,2010年第二期凭证式国债开始发售。按道理来说,在股市节节下滑的情况下,债市应该受到追捧。然而,这次国债却几乎无人问津。

  不少银行网点表示,发售当天仅有三四个人来买。记者看到,不少银行大厅里的电子屏幕上都打着国债销售的公告,但似乎没有人对此在意。“国债1年期的利率才2.6%,CPI都2.8了,买国债实际上是亏钱。”王先生对记者说。“不是都说很快就要加息了吗,现在1年期存款利率是2.25%,加一次息利率就和国债差不多了。”在银行办理存款业务的李小姐说。

  此次发行的两期国债,其中1年期200亿元票面年利率2.6%,3年期票面年利率3.73%。目前,银行1年期和3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2.25%和3.33%。理财师分析,以10万元存款为例,若加息一次计算,1年期定存利息比购买凭证式国债收益仅少80元;若加息2次,1年期定存利息比买国债还要高。

  央行今年将很快加息的说法,已经深入到许多普通人的理财生活之中
 使尽招数唯独不加息

  对于目前所处的“负利率”现实,已经无法回避。自从今年2月,中国就再次重现负利率,2月份的CPI增幅达2.7%。

  4月份2.8%的CPI增幅,距离今年中国通胀率控制目标3%,仅有一步之遥。这也超出一年期存款利率0.5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目前负利率为0.55%。

  央行当前采取加息政策,已显得无可厚非。然而,央行似乎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愿意拿出这一举措。

  对付通胀的办法就是回收货币。而回收货币的方法有三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公开市场发行央行票据;加息。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以来,央行就一直在回收货币。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央行分别于1月18日、2月25日和5月10日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现在17%的存款准备金率,距离历史上17.5%的最高水平只差0.5%。

  此外,央行每月发行央票回笼数千亿元的货币。

  在这样的情况下,却一直没有使出加息这最有力的一招。在房地产最严厉的系列调控举措出来的时候,也没有进行加息。这让很多人有点弄不明白,一些人质疑为什么不加息,一些人在推测什么时间加息。

  这也是一个考虑决策者智慧的难题。有评论称:在加息这一问题上,中国在试图让经济活动适度降温的同时,正面临着一些艰难的判断。
“保增长”还是“防通胀”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真正构成加息的最重要因素是经济过热,消灭负利率、打压房地产都不是加息的充足理由。“央行的短期货币政策不一定以消灭负利率为目标,我国在2007年就曾经长期处于负利率的状态。”有专家称。另外,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中,对二套房等实行差别利率的举措,在楼市调控中也比加息更具针对性。

  那么,中国经济是否过热?这才是需要冷静分析的核心问题。

  对于4月CPI数据高于预期,国家统计局人士分析称:油价上调、南方暴雨及旱灾等短期因素影响较大,尚未出现趋势性走势。

  目前出现的“温和通胀”,有分析也认为,这并不是实体经济过度繁荣下的通胀,而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在政府强大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基础并不牢靠的通胀。

  加息最怕伤及中国经济的复苏。从目前的经济运行格局看,我国经济依然处在探底回升阶段。专家分析称,在海外市场需求和民间投资依然疲软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距离过热还有相当的距离。当前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仍然是“保增长”,而不是“防通胀”。

  而且,加息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货币政策手段。加息被认为是国家宽松货币政策“退市”的信号。从当前经济形势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还无法轻易言退,否则会导致投资和消费萎缩,影响经济复苏。
“谁先加息谁倒霉”

  从国际经济大环境来看,中国实在也不愿意贸然先行加息。

  此次欧洲债务危机引发新一轮全球经济再次探底的可能性在增大。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外需必然难以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中国经济前景依然有着很大不确定性。

  如果中国先行加息,必然使得人民币汇率走高。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一方面会对中国出口企业带来打击,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热钱涌入。

  专家分析称,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天量发行货币,当前国际热钱比危机前更多,它们都试图进入中国,如果中国提高了利率,就给这些热钱提供了无风险套利的机会。

  “美国不加息,中国是决不能加息的,谁先加息谁倒霉。”国际金融专家分析说。

  但也不可能一直僵持着不加息。本次加息传言落空之后,业内普遍预计央行将在第三季度首次加息。

  未来随着经济复苏的基础更加稳固,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强,无论是遏制通货膨胀,还是防止经济过热,加息都必将到来,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不少机构认为,第三季度很可能就是央行启动加息的时间窗口,而一个月后的5月份的CPI数据或将成为央行加息与否最具决定意义的指标。不过对于年内可能有几次加息,各方说法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是一次,有的认为2-3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0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