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银行 >> 银行信贷 >> 正文

厦门民间放贷揭秘 房贷百万一年可拿数十万利息

2010-12-15 15:14:24  文章来源:海峡导报  作者:佚名
关键词:厦门 民间放贷
核心提示:

揭秘厦门民间放贷 放贷百万一年可拿数十万元利息

  放贷百万元,一年有望拿回数十万元利息

  遭骗风险难规避,“吃息族”并非旱涝保收

记者 易福进 香卉辉 100万元,存在银行一年可拿回5.56万元利息,但对于“放贷一族”来说,“钱生钱,利滚利”,却有望拿回数十万元的利息。

  “放贷100万元,相当于每月有上万元的工资收入。”昨日,一民间借贷人士向导报记者透露,周围不少亲戚、朋友,俨然成了“吃利息”一族。

  然而,“放贷1.5亿遭遇骗局”案在厦门爆发后,在难以规避的风险面前,不少“吃利息”一族已被吓了一大跳。

  “放贷人”的两本账样

  本1 放贷百万,堪比月薪上万

  精打细算的王晓,甚至舍不得将100元闲钱放在银行里“过夜”。

  “钱借给开担保公司的亲戚,月利息1.5%,每一分钱都能生钱。”在厦门某国企上班的王晓,自从2005年购房后,一家几乎将每月的收入盈余,一分不剩地借给这个亲戚。

  2009年起,王晓还将老家的一处店面房产抵押贷款,东拼西凑了100万元,一次性借给了这位亲戚,约定利息1.8%,按月支付。

  “现在,每个月可以拿回1.8万元的利息。”对于这笔额外收入,王晓显得很得意,因为他和老婆两人每月加起来的工资,还不如这个数。

  因为觉得亲戚比较可靠,信用也不错,王晓向导报记者表示,就是写了一张借条,没有任何抵押手续,“要有风险,可能这就是风险”。

  样本2 放贷暴赚,不如买房划算

  2004年底,吕凯手头已有50万元的现金。那时,他本可以在厦门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

  但当时并未成家的吕凯,在一个亲戚的游说下,将这笔钱首先用来放贷,月利息1.2%。一年后,果真拿回了7.2万元的利息。但那年,房价一路上涨,想等房价下降再买的吕凯,没收回借款,反而凑齐60万元继续放贷。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厦门房价一路下降,吕凯本可再次迎来购房良机。但那时,银根紧缩,找他借款的亲戚将月利息提至1.5%,加上想等等房价探底,吕凯将“利滚利”积攒下来的约80万元,再次续借。

  前几天,在老婆的催促下,吕凯终于拿回了告别已久的现金,“钱生钱,利滚利”,加起来近110万元。

  “5年了,50万元是变成了110万元,但类似的房子,房价却已经从5000元/平方米涨到15000元/平方米了。”吕凯细细算完账后,觉得自己还是亏大了。

 “吃利息”族不在少数

  与王晓的喜、吕凯的忧相比,导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厦门,这样将不少现金资产用于外借收取利息的“吃利息”一族,并不在少数。

  王晓透露,放贷同样会“传染”,自己身旁的不少亲戚、朋友,就从事着放贷行为,“有的家庭,几乎靠着以前的积蓄放贷,利息收入近乎成为唯一的收入来源。”


  一位不愿具名的民间借贷人士,证实了王晓的这一说法。他向导报记者披露,不只厦门本地人,一些来厦门落户的外地人,也习惯通过各种途径转借。

  这位借贷人士分析,在通胀压力背景下,多数市民认为,手头的钱正在遭遇不断贬值,“有的嫌银行利息低,炒股风险大,又没有什么其它更好的投资项目。”

  据悉,对于这部分人,很多从将钱借给身边的人开始“热身”,然后不断涉足放贷圈子。

  对于涉足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的圈子到底有多大,这位借贷人士表示,由于借贷圈迅速蔓延到朋友圈、家族圈,因此,可以说,“吃利息”族不在少数。

  当然,这些所谓的“吃利息”一族,并不一定个个都是拿出全部家当、一出手数十上百万元的,“不少只是拿出部分积蓄,三五万元‘小试身手’。”

  难以规避的“信誉”风险

  但这些“吃利息”族,并非旱涝保收。

  “放贷1.5亿遭遇骗局”案或只是偶然,但一位“大佬级”的借贷老板坦言,这里面的风险很难规避。

  眼下,银根再次紧缩,资金再次成了香饽饽。但这位“大佬”分析,这也意味着,那些急需资金周转的企业、个人,资金链将因为借高利贷而越趋紧张,还款能力自然变得更差。

  这位“大佬”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今年曾向外地一个企业出借200多万元用于购买设备,但最近那企业,已经因为资金链断掉停产了。

  由于用对方生产机械做抵押,200多万元的本金总算有惊无险,但利息打了水漂。

  这位“大佬”表示,自己有一个小团队,专门用来评估对方资产,没有抵押是坚决不做的,“即使这样,风险犹存。何况那些习惯用 ‘信誉’做抵押的借贷行为,自然隐患更大。”(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姓名均为化名)

 

分享到:分享到新浪微博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0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