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银行 >> 数据统计 >> 正文

全球四大央行可能改变对刺激政策的态度

2013-5-22 9:35:59  文章来源:路透社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全球主要央行对于刺激政策的态度可能发生微妙变化,从“不惜一切代价”变成“我们只能做这么多”。瑞士信贷的分析师表示,这是目前与量化宽松相关的“追求收益”特点--与低经济成长或经济停滞相比,经济较快成长才是更大的风险。

资料图片:2008年10月,七大工业国(G7)央行总裁在美国财政部开会后集体合影。REUTERS/Stephen Jaffe/IMF/Handout

  路透伦敦5月17日 - 全球主要央行对于刺激政策的态度可能发生微妙变化,从“不惜一切代价”变成“我们只能做这么多”。

  全球四大主要央行祭出非常规货币刺激政策,使得金融市场今年获得助力。现在金融市场再度发问,这种情形还能持续多久。

  许多人认为,今年全球股市涨势在周五停滞,就是因为决策人士又开始谈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何时将开始或者应该开始削减其买债与印钞计划,即所谓的“量化宽松”。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人们又在担心量化宽松政策“开始结束”的一周前,大西洋两岸的经济数据均显示西方经济体依旧疲弱,而且缺乏明显的通胀压力。

  因此,虽然鲜有分析师认为量化宽松的终点已经临近,但争论本身或将迫使投资者重新思考长期前景,即使投资资金流动方向不太可能出现逆转。

  “美国和世界经济可能还不够强壮,因此量化宽松不会在短期内结束,”BNP Paribas Fortis Global Markets研究部主管Philippe Gijsels表示。但“市场本身的走势非常凌厉,所以出现暂停或盘整的可能性增大,而事实上这也是合理的。”

  不过,如果四大央行正在听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建议,则上述争论的基调确实已在本周发生变化。

  虽然IMF和国际清算银行周四称赞了过去五年各国央行成功稳住了金融体系,但也详细分析了长期实施非常规量化宽松政策的风险,以及退出这些政策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强调在促进经济成长和就业方面缺乏效果,IMF与BIS的共同看法是,货币政策本身或许已经达到能力极限,目前需要考虑其他改革和手段。

  “如果药物没有像预期那样见效,未必是因为剂量太小,”国际清算银行行长卡鲁阿纳表示,“把政策焦点重新放到更加侧重于修复和改革,而不是过度使用货币政策上,这点至关重要,因为长期维持超低利率和非常规政策的相关风险平衡正在变化。”

  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门副主管Karl Habermeier也表达了相同观点,其写道:“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

  **四大央行总裁将发表讲话**

  在未来一周,美联储、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总裁都将发表主旨演讲。在此之际,看似乐观的市场、处境挣扎的经济体与低迷的通胀之间脱节,令人深感担忧。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将于周三在国会做证词陈述,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将在同日稍早召开最新政策会议之后发表讲话,即将离任的英国央行总裁金恩将于周五发表演说。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央行总裁德拉吉周四将重返伦敦金融界,为去年7月以来的首次。他在去年7月时曾承诺将“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卫欧元。

  鉴于这一措辞也清晰反映了四大央行推进非常规宽松政策的决心--美联储扩大购债计划以降低美国失业率,或是新一届日本政府及央行的“强力”举措--这些央行现在可能都在评估情况。

  显而易见的是,即使迄今实体经济没有随着他们的计划运转,但投资者已做随之起舞。

  西班牙或希腊股票和欧元区银行股的总回报率自去年7月以来上升40-50%。意大利、法国和德国股票,以及西班牙和爱尔兰10年期公债的回报率均达到30%或更高。虽然这超越了美国标普500指数同期25%的涨幅,但后者已扬升至历史高位。

  但与这些相比,上述表现都相形见绌:日股日经指数短短六个月飙升75%,全球从最高级到最低级主权债及公司债的债券借款利率下降,或者仍然接近历史低位。

  因此,如果央行目前想调整政策思路,投资者是否也会相应地改变策略?

  对许多人来说,投资者资金流向的巨大转变仍不如看上去的那么投机。

  今年资金流入公司债和防御型的高派息股票,仍主要是因为投资者撤离近零收益货币市场基金以寻求长期收益,而不是由价格快速上涨或资本增长所致。

  央行成功地让投资者相信,绝不容忍再次发生系统性冲击或经济危机。这仍在促使资金流出上述基金

  对于全球经济本身的看法离过度乐观甚远。很多策略师认为,只有在央行真正成功地促使实体经济加快成长和信贷扩张的时候--改变通胀和利率形势,投资者才会改变行为。

  瑞士信贷的分析师表示,这是目前与量化宽松相关的“追求收益”特点--与低经济成长或经济停滞相比,经济较快成长才是更大的风险。

  “这个弱点可能会在经济成长走强的环境下暴露出来。经济成长原则上应会有利于高收益资产,但实际上却面临过度布仓问题。”(完)

  (编译 洪曦/王翔琼; 审校 许娜/张涛)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3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