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银行 >> 银行卡 >> 正文

美公司为何难进中国信用卡市场

2011-2-15 14:35:20  文章来源:美国中文网  作者:佚名
关键词:信用卡 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公 美国贸易
核心提示:欧洲和美国消费者都在面对巨额债务而处于困境之时,美国多家公司都云集这个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吸引中国消费者。美国信用卡似乎难以进入中国市场。即使美国信用卡公司能进入中国市场,看来短期内也难以取得大进展。

美国中文网报道:欧洲和美国消费者都在面对巨额债务而处于困境之时,美国多家公司都云集这个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吸引中国消费者。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根据麦金赛公司(McKinsey & Company)预测,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将在2025年成为全球第三大消费者市场。


美国信用卡似乎难以进入中国市场。(法新社图)

《财富》杂志网站说,公司不仅要到中国销售,它们还想通过电子支付手段资助销售。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万事达(MasterCard)和维萨(Visa)等电子支付服务巨擘正在试图进入这个长期储蓄的国家。它们的努力仅仅得到有限的成功,而美国贸易官员和信用卡公司都说一家中国公司覆盖整个行业。当然,它们不肯放弃。

上星期五,美国贸易官员要求世界贸易组织(WTO)解决中国电子支付市场的争议。维萨、美国运通和万事达对贸易官员抱怨他们难以进入中国市场之后,美国贸易代表柯克(Ron Kirk)去年9月向WTO提出投诉。柯克上星期五发表声明说,“开放中国市场,正如中国四年前所承诺的,将为美国电子支付服务供应商创造在美国的就业,而中国更有效的支付卡服务将有利于商家和消费者。”

《财富》提出,但在一个消费者倾向于省钱而不是借钱开支的国家,试图渗透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努力是否值得?

中国银联目前是全国唯一的电子支付网络。创建于2002年的中国银联卡是个全国银行卡网络,代表将近200家银行,处理跨银行间交易,也处理跨国交易。由于中国银联已经同花旗银行(Citibank)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等建立伙伴关系,银联持卡人可以在海外支付或提款。

中国信用卡使用正在高速增长。麦金赛全球学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估计,自从2005年,对消费者发放的信用卡出现爆炸性增长,信用卡账户从2004年的1100万增长到2008年的1.24亿。根据2009年4月的调查,42%的城市消费者说他们有信用卡。

但这并不意味着信用卡业务有钱可赚。中国是个长期省钱的国家。家庭储蓄占可支配收入高达25%,相当于美国储蓄率的6倍,甚至相当于节俭的日本人的三倍。许多消费者宁愿用存款或者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款买大件,而不是使用信用卡去买。他们也不大可能有很多信用卡欠款。根据调查,只有6%的交易使用信用卡,而信用卡欠账余额不到GDP的0.1%。

除了中国银联之外,外国公司有很多因素要克服才能分享中国消费大饼。首先,信用卡或借记卡公司都不会从当地商家得到很多好处。中国商家收费相对较低,外国公司很难以说服商家提高收费,尤其是在一个现金充裕的国家。

更重要的是,中国绝大多数持卡人都不逾期欠账,因此银行很难得到利息。虽然很多人都身上带卡,但借钱和花钱是一种爱恨关系。

十多年来,中国都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推动经济发展。现在政府高级官员承认巨额顺差难以进一步推动经济。官方正在教育、保健和其他社会安全网上花钱,要让人们有安全感,可以多花钱,少储蓄。

信用卡看来难以刺激消费。中国问题专家拉迪(Nicholas Lardy)说,中国家庭储蓄高达30.8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总产值的四分之三。

因此,即使美国信用卡公司能进入中国市场,看来短期内也难以取得大进展。

分享到:分享到新浪微博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0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