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银行 >> 银行理财 >> 正文

银行理财多为变相吸储 绕开监管放贷赚取高息差

2011-9-26 10:23:16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佚名
关键词:银行理财市场 理财资金 银行理财产品
核心提示:对于有些“缺钱”的银行来说,发放理财产品是虚,吸储后绕开监管放贷获利才是真 银行“理财”多为变相吸储  国庆节即将到来,又恰逢月末、季末的存贷比考核时点,银行理财产品在市场上又现活跃姿态,投资标的纷繁复杂。
  对于有些“缺钱”的银行来说,发放理财产品是虚,吸储后绕开监管放贷获利才是真 银行理财”多为变相吸储

  国庆节即将到来,又恰逢月末、季末的存贷比考核时点,银行理财产品在市场上又现活跃姿态,投资标的纷繁复杂。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银行理财为虚,揽储为实,投资者要认清风险,谨慎投资。

  季末银行“吸金”有术

  据银行业内人士透露,银行理财产品资金到期会自动转为存款。因此,出于存贷比的考核需要,不少银行都打“时间差”,计算考核日期发行理财产品,“吸金”招数花样多。

  招数一:一周理财产品。“7天理财产品,收益高达5.4%,欲购从速。”记者接到来自某国有银行的一条假日理财短信之后,就赶去附近的网店询问。意想不到的是,这款总额度为20亿元的理财产品已在一天之内售完。

  招数二:一月理财产品。这是目前理财市场的主力军。建行推出“利得盈”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债券以及货币市场,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8%—5.2%之间。投资期限为15天—29天不等。

  招数三:发放短融信托类产品。招行针对高净值客户推出了票据、短融类理财产品,起点一般在100万元以上,年化收益率至少可达6%。“短期融资信托理财产品一般会选择资质较好的企业比如电力、煤矿等财力雄厚的企业。”招行一位客户经理说。

  中德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佘闵华表示,近期恰逢月末、季末银行考核时点,同时企业需要用大额资金的机会也比较多,存款可能一下子被搬移,所以银行只能发行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留住存款,或者吸引百姓手中的闲钱来达到月末、季末的监管要求。

  “理财热”背后是绕开监管放贷赚取息差

  虽然银行在季度末总能卡住监管红线,而且今年存款准备金率已创新高,但银行缺钱的现象一直没变。对于主要靠“吃利差”赚钱的银行来说,发放理财产品,理财是虚,吸储后绕开监管放贷获利才是真。

  现象一:理财产品并不能保值增值,而是以放贷为目的。现阶段,市面上的理财产品按照投资标的不同可分为“票据信贷类理财产品”、“货币型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等。然而这些产品很少真正在为投资者理财,而是用来放贷赚取息差。

  现象二:利用理财产品进行资产表内表外转换。据一位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透露,有银行因无信贷额度而资金充足,采用“银银合作”或“银信合作”的模式来变相放贷。理财产品则是这些机构之间资金输送的通道,资金用途不在表内反映。根据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有5家上市银行持有“金融同业理财产品”合计1381亿元,其中包括直接投资信托公司发行的“资金信托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这笔资金归属于“应收款项类投资”而非“信贷”。

  现象三:利用票据“转贴现”及“卖断+回购”为贷款额度腾挪空间。某些股份制银行先将票据卖断给其他机构,补充可贷款额度,再用理财产品进行回购,贷款规模就此消除。

  针对以上现象,监管也越来越严。“近期央行将准备金征缴范围扩大至保证金存款,意在减少银行表外活动,弥补监管漏洞,帮助央行更有效地管理和衡量体系内真实的流动性情况。”瑞银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

  信托理财隐含风险不容小觑

  相较于外资行打包投资股票债券、期权的“结构化理财产品”所具的高收益、高风险特性,中资行这一场“资金池”账面游戏的潜在风险一直未被重视。

  风险一:信用风险。据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的分析,信贷类产品大部分无担保、也不保本。对于此类产品,银行只是代销,并未对其增信,万一企业出现偿付困难,风险不容小觑。

  风险二:监管漏洞。尽管银监会已叫停6种违规模式,包括理财资金池中涉及委托贷款、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套利的票据、高息揽存以及“银银合作”。然而近日某银行苏州分行依然在发行一款票据信托计划,1个月期的年利率为6.5%,3个月期的年利率为7%,6个月期的年利率为7.5%。

  对于以上风险,一位股份制银行的资金部负责人说:“若要彻底管住银行的表外业务,最关键的还是要控制信托。”第三方研究机构普益财富的分析师方瑞也强调,投资者在购买中资行理财产品时要注意其投向,如果投资货币市场则风险较小,而投资信托等信贷市场的产品风险较大。

  专家指出,中资银行粗放的盈利模式不可持续,当务之急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倒逼银行加快产品创新,改变当前“吃利差”的同质竞争模式。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