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基金数据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银行 >> 银行新闻 >> 正文

只卖对的 不卖贵的

2010-5-21 10:50:23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何冰
关键词:建设银行屯留支行
核心提示:
      如今各类理财产品销售成为各大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的主营业务之一,网点效益与员工收益很大一块出自于此。随着近年来网点结构转型,各类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对于产品销售也渐渐找到了自身的感觉,在销售业绩你争我赶、高歌猛进的同时,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一些银行由于实行产品买单制后,产品销售业绩直接与销售员工挂钩,一些员工在销售产品时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客户承受能力,不做风险提示,盲目推荐产品,有时甚至“忽悠”客户。
      笔者认为在销售产品时应该着眼长远利益,充分站在客户角度为客户着想,根据每个客户自身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推荐设计适合其自身的产品,在销售前充分对客户提示该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销售后定期回访客户,帮其解疑答惑,否则只能是“一锤子”买卖,甚至有可能丧失宝贵的客户资源。
      君不见前几年基金市场风声水起,2007年被评为全年理财元年,哪一年股市火爆,楼市狂飙,人民币升值,CPI走高,原油价格冲百,国际金价新高,QDII开闸,银行理财产品大卖特卖,一些人高唱着“死了都不卖”,遥想股市真冲10000点。如果不是国家和一些大型银行对股民、基民不断进行风险投资教育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各大保险公司也纷纷加入其中与银行合作销售其自身产品,银行变为一个大超级市场。客户在面对种类繁多的金融理财产品时不免有些头晕眼花,我们的销售人员如何根据客户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推荐其适合的产品,考验的不仅是销售人员的专业理财知识,更多的是每个销售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0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