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银行 >> 银行新闻 >> 正文

中国社科院经济蓝皮书:房价即使跌也远买不起

2010-12-9 9:46:11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佚名
关键词:中国社科院 房价
核心提示:

中国社科院昨天在北京发布2011年《经济蓝皮书》。该书对我国今明两年的房地产形势与调控作出分析,今年全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是8.76,比去年上升了0.46,相当于普通城镇居民家庭8.76年不吃不喝可买一套房。蓝皮书也对明年的房价走势进行了预测,如果调控放松,房价将会恢复性反弹,价格可能上涨20%~25%,甚至会更高。


  房价现状

  收入涨幅比房价涨幅低5%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5520元/平方米,2009年同期为4800元左右,房价涨幅为15%。2009年同期与2008年相比上涨25%。预计2010年全年住宅价格涨幅为15%左右,涨幅比2009年下降10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涨幅比房价少5个百分点

  三年之间比较发现涨幅确实降了一大截,但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仍是在高速领跑,居民腰包里的钱要买房子仍很难。

  这是因为房价上涨速度要比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出5个百分点。

  2010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57元,相比去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

  普通家庭8.76年不吃不喝买套房

  普通城镇居民三口之家8.76年不吃不喝能买一套房,这一数据是房价收入比的最直接体现。

  蓝皮书指出,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是8.76,农民工家庭是10.06。其中,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比2009年的8.3上升了0.46。

  从房价收入比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扣除价格因素,估计为18900元左右。

  上述数值是按照城镇居民每人30平方米以及城镇居民每户有3口人进行计算所得出,是用每户住房总价除以每户家庭年总收入得出该比值。
 85%家庭没有能力买房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表示,按照房价与收入的关系及家庭负债破产风险性考虑,房价收入比保持在3~6较为合适,最高不宜超过7。“超过7,大部分居民已经没有购房的能力了。”他说。


  记者注意到,这一平均数值相比房价上涨过快的大中城市而言,是“小巫见大巫”,诸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房价收入比都已经达到20以上,也就意味着20多年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套房。

  对此,蓝皮书指出,考虑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不平衡,中低收入人口占大多数,在这样一个房价收入比水平上,在城镇中需要购买新住宅的家庭,85%没有能力购买。

  房价走势

  明年或恢复性反弹

  蓝皮书指出,2011年的房价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价格上涨与暴涨之间恶性循环,二是房价略有下降,或者是温和上涨。

  据蓝皮书预计,如果经济增长,调控放松,那么房价将会恢复性反弹,价格可能上涨20%~25%,甚至会更高。有关报道显示,2010年前3个季度全国仅30个纳入统计的城市,土地出让收入就高达9000亿元,比上年增长70%,该成本必定会摊入房价。

  蓝皮书指出,如果中央政府下决心解决住宅问题,加大城镇居住用土地供应,改革土地制度和地方政府财政税收渠道,出台房产税,严厉打击土地囤积和房屋的投资投机行为,让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回归正常水平,2011年,房价有可能略有下跌,或其涨幅最多为6%,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

  房价调控

  地方政府应问责保障性住房

  今年4月~9月,国务院以及各有关部门都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蓝皮书指出,这些措施对房地产的调控成效是显著的,开发商囤地现象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利用贷款投资和投机住宅的需求也初步得到了控制。但是,问题总是不能完全解决掉。

  正如专家们所说,中国的房地产有着深层次的矛盾,问题的累积并非一日之寒,所以调控也遭遇许多困境。

  蓝皮书指出了3方面的矛盾:一是实现居民买得起房的目标与猛烈推高房价的土地买卖制度之间的冲突;二是中央要求控制房价和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税收关系不顺的冲突;三是土地是用来吃饭,还是用来居住的矛盾。

 用税收手段避免地方政府推高房价

  周天勇分析指出,要解决中国的住宅问题,需要按照人口城市化的居住需求足额供应土地,从房价收入比以及房价上涨速度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关系入手,科学调控房价水平。


  他建议,对住宅开征房产税,使居民拥有多套房屋的成本和风险提高,特别是要抑制不通过信贷而用自有资金购买多套房及别墅的需求行为。

  周天勇还建议,要让在农村的资产能够变现,让其增强在城市和城镇中购买住宅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数亿人的居住问题。

  保障性住房纳入地方政府问责范围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系副主任周清杰则表示,政府建立中央和地方的分税体系,这才是政府调控房地产的治本之策。

  范剑平表示,应尽量避免行政手段对房地产市场短期造成过强的冲击,而要高度重视税收、法制改革等长效机制的建设。在此轮房地产调控过程中,中央政府已经将保障性住房作为调控的重点,将保障性住房纳入地方政府问责范围。

  另外,将土地出让金作为补充,将房地产税率作为调控市场供求的杠杆,对遏制投机性住房需求将有重要作用。

 85%的需购买新住房的城镇居民家庭无力购房!针对中国社科院的这一调查数据,很多专家学者认为,虽然数据不敢乱下结论肯定准确,但老百姓买不起房子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


  彭澎:缓解高房价需要完善的住房体系

  针对“85%的家庭买不起房”这数字,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说:“我没有调查研究过,但如果是按照中国全体人口,而不仅仅是城市居民来计算的话,还是有这个可能性的。”

  “虽然有这么多的中国家庭买不起房,但很多人还是有房住的。”彭澎说,这主要是通过房改房、小产权房、城中村改造等等,很多人暂时有房子住而已。彭澎举例说,还有直管公房,荔湾区大概就有10万人住着直管房,他们虽然有房住,但这10万人肯定在市场上是买不起房子的。“所以,如果有人质疑这个数字,问为什么这么多人买不起房,他们住哪里的话,这应该就是答案。”彭澎认为,大多数家庭买不起房应该是事实。

  对于政府如何才能缓解高房价带来一系列矛盾的问题,彭澎建议,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住房体系,“首先是三分之一或一半的需求通过市场化的商品房来解决,另外三分之二或一半的需求应通过保障性住房来解决。”

  丁力:广州买不起房的家庭和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不大

  而丁力认为,首先不管这个数字是不是夸张,有一个事实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现实中的高房价和老百姓的购买力已经严重脱节了。“相信很多市民都会有这种感觉,现在的房价不管是涨还是跌,和我都没什么关系了,因为目前的价位实在太高,即使跌一些,依然远超自己的购买能力。”对于广州会有多少家庭买不起房子的问题,丁力说:“我没有调查研究,具体的数字不好说,但全国的平均水平,广州应该相差不大。”

  丁力说,解决这个难题,无非两条,一个是增加收入,一个就是降低房价。

  对于如何调控,丁力认为首先要控制好投机的热钱。其次,政府部门要改变土地财政的模式,丁力说,房价高,与政府卖的地价高脱不了干系。

  GDP增长

  今年将“超九” 明年或“冲十”

  2011年《经济蓝皮书》指出,从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将呈现“前高后低”的局面,预计全年GDP增长速度将达到9.9%的较高水平。

  2011年,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因素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2011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位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与2010年增长速度基本持平,GDP增长率预计可达10%左右。

  蓝皮书认为,当前,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国内增长的基本动力、世界经济环境以及宏观调控的政策力度。

  最后,蓝皮书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内生驱动增长的模式正逐步形成,短期内仍将维持投资主导、消费支撑的动力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宏观经济运行的波动主要来自外部冲击及宏观调控的力度。

  专家预测

  广州房价明年或涨15%

  信息时报讯 昨日发布的中国社科院2011年《经济蓝皮书》对我国今明两年的房地产形势与调控作出分析,今年全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是8.76,比去年上升了0.46,相当于普通城镇居民家庭8.76年不吃不喝可买一套房。

  房产商:商品房非针对普罗大众

  不少地产人士表示,8.76年不吃不喝能买一套房还不算久,在一些高房价的一线城市里,买家背负的经济负担更重。

  资深房地产专家谢逸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广州普通人年收入3万~3.5万(除去税收和保险等其他费用,主要是普通打工人员的收入),10年收入是30万~35万,30年是90万~105万。而这个价格只能勉强在市郊买一套房,也就意味着在广州不吃不喝买套房可能要30年。

  不过,多数人买不起房的论断,有开发商提出了异议。某地产集团营销副总经理表示,官方公布的人均收入和实际收入有差距,从销售经验来看,很多买家的收入存在不少隐性收入。同时,现在很多80后甚至90后的独生子女买房,父母都会鼎力相助。

  此外,天河某楼盘一负责人表示,商品房解决的其实就是少部分人的居住问题,并非针对普罗大众,市场上20%的家庭买走80%的商品房。至于中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应该让政府的保障房来解决,这些人没必要“勒紧裤袋买房”。

  

分享到:分享到新浪微博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0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