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银行 >> 央行银监会 >> 正文

“钱荒”凸显利率市场化步伐缓慢

2014-1-2 9:21:21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钱荒“凸显出中国金融市场管理体制的严重滞后,银行业要想赢得未来,它就必须改变目前的”野蛮生长“模式,将信贷切实投到实体经济上来。”2014年新年将近,一场新的“钱荒”正在席卷而来,特别是对许多中小商业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钱荒“凸显出中国金融市场管理体制的严重滞后,银行业要想赢得未来,它就必须改变目前的”野蛮生长“模式,将信贷切实投到实体经济上来。”

  2014年新年将近,一场新的“钱荒”正在席卷而来,特别是对许多中小商业银行而言,缺钱是眼下最痛苦的事情。为解决缺钱问题,许多银行停止了房贷 ,银行职员为了揽储而费尽周章,不堪压力。为了缓解货币市场的紧张局面,从12月18日开始,央行连续3天启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累计3000亿元。

  然而,货币市场的整体紧张形势并未得到缓解,截至上周末,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大幅升至4.905%,1月、2月、4月期限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也都突破8%,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创下今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令人忧虑的是,“钱荒”正迅速地产生溢出效应,虽然美国宣布逐步退出QE令美股大涨,但中国证券市场却没有感受到“良好的国际环境”,竟然出现了自2008年以来最严重的下跌,股指连续12个交易日下跌。这对明年重启新股发行来说,无疑是个相当大的障碍。

  为了缓解银行资金紧张的局势,央行推出了创新的调控手段—SLO这个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它虽然暂时帮助商业银行度过了危机。但问题是,商业银行是否会以此要挟央行,每当资金不足时,便哭求央行来解围,如此往返重复,央行能解决过来吗?银行的自身问题,能得到正视吗?如果“钱荒”不时出现,它是否会干扰正常的货币市场?是否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央行运用SLO这个工具来解决危机,短期来说有其必要性,但从长期来看,其效果未必好。对我们来说,现在更重要地是需要正视商业银行运营中存在的弊端,并且运用市场化手段和监管手段的双管齐下,纠正商业银行在经营上的偏向。

  仔细分析,此次银行业出现的“钱荒”,与半年前的情景几乎一模一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由于年关来临,银行发行的很多理财产品兑付出现困难。这些理财产品集中兑付,一方面反映了银行理财产品设计上存在问题,特别是期限搭配上缺乏合理的安排。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在销售时大多以高回报率来吸引投资者,一年期产品的回报率通常都在5%以上,高的甚至可以超过10%,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同期储蓄利率水平。

  然而“高回报”也是个美丽的陷阱,特别是在经济低迷时期。由于当前经济不景气,证券市场一蹶不振,银行的理财产品要寻找合适的投资方向较难。当各种要素市场的炒作长期陷于低迷后,很多银行理财产品难以完成所承诺的高额回报,不得不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渡过难关,由此造成“钱荒”频频。

  理财产品为什么会在最近几年呈现出大跃进的发展姿态?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银行利率未能实现市场化,各大银行很难通过市场竞争来完成揽储目标,为了揽储,不得不大力开发理财产品,以高额回报来吸引投资者。这产生了两个作用,一是银行的钱多了,投资者的差异化理财需求得到满足;但它同样产生了一个负面作用:大量出现的理财产品通常在玩“以钱炒钱”的游戏,它们使金融衍生产品的链条越来越长,越来越复杂,累积的风险也越来越高。这种环环相扣的理财产品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资金链断裂,就会引起全局性的问题。

  “余额宝”成为时下的金融热点话题,“余额宝”亮相仅半年时间,它吸收资金规模却已达到1800亿元,它深刻反映了银行市场化利率步伐缓慢的问题。此前不久,央行发布的《2013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今年10月,中国储户存款减少8967亿元。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余额宝”已经成为活期存款的替代品,存款流失的很大一部分应该是进入了类似“余额宝”的账户。尽管“余额宝”这一规模相比银行业百万亿的存款规模微不足道,但是余额宝的“逆袭”已让银行深刻警醒。

  其实,银行业并不是真正缺钱,“钱荒”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缺的是能够在短期内临时调动的头寸。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钱荒”凸显出中国金融市场管理体制的严重滞后,银行业要想赢得未来,它就必须改变目前的“野蛮生长”模式,将信贷切实投到实体经济上来。

(责任编辑:DF069)

分享到: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3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