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可转债:在较高安全边际构筑的确定性下套利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08/2/3 11:37:33  

证券投资者于先生从上月15日开始在73.50元成本上下买了将近30万元的07日照债。至本周三收盘不考虑进出手续费,他的毛利已达到1万元。11个交易日获利约3.3%,与之对比,于先生的股票账户同期则缩水将近20%。

  于先生根据自己的逻辑判断,在这只分离式可转债的纯债部分上获利,并规避了市场中股票大幅下跌的风险。

  作为近两年颇为时髦的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分离式可转债的本质就是一个低息债券外加附送的一个认股权证,理论上看分离还是不分离,并不影响它的价值。但事实上市场对于好的交易或者投机属性的品种倾向于给出较高溢价。在分离的情况下,权证部分的首发,一直给予较高溢价。

  分离型可转债就是由被高估的权证和被低估的公司债(纯债)组成。于先生的成功在于他在纯债部分被低估到一个可通过其逻辑系统来识别的低点和临界点时大胆介入,但他的失误在于没有在发行时介入,从而失去了享受高估的权证所带来的高收益。当然我们结论的前提是市场随后开始了一轮规模反弹,权证的最终价值也随着股价上升而更大幅度上升。

  事实上,分离式可转债在发行前后有四次可能的套利机会,但投资者针对套利确定性必须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能够避免落入表象的陷阱之中。

  第一次可能的套利机会是在可转债通过日至公告日即通过证监会批准至正式公告发行。因为权证转股价是以公告日前20日均价为基础来计算的,所以,上市公司一般为了尽可能多地达到融资计划的目标,理论上必须尽量提高权证转股价,那就得保证公告日前20日的均价不能低得离谱阻碍后面的发行工作。这时候遇到股价大幅下跌、出现严重负乖离时可优先考虑将发行可转债的公司。但投资者也要考虑清楚,该公司是否一定会把转股价做得很高。

  第二次可能的套利机会则在于所谓抢权行情。因为一般来说申购债券是可以获利的。在股权登记日前买入,在股权登记日后第一个交易日卖出。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正股是亏损的,但是在获得债券加权证后总体是赢利的。投资者需要辨别的问题是该公司的债券加权证的收益是否真的可以完全抵消正股的亏损,甚至还有一些可观的赢利。

  第三次可能的套利机会发生在权证上市前,即权证上市前后,正股股价一般都会拉升到转股价附近。但投资者也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在某些市况下该预期没有发生时不知如何应变。

  最后一次套利则可称为长线套利。因为根据以往经验权证到期时,上市公司往往会设法把股价拉到转股价上方,只有这样权证才能够转股,上市公司才能完成再一次融资的目的。但投资者要谨防在某些极端的市况下,如果到期时股价低于转股价,权证不能转股时带来的风险。这些可能的套利模式中,第四次相对更有确定性一点。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