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债券 >> 海外债市 >> 正文

古怪债市旱情:政府大量发债 投资市场苦缺债券

2013-5-16 9:13:54  文章来源:路透社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在各国政府背负大量债务,并疯狂兜售新债以应对预算赤字膨胀之际,说市场上缺乏债券可能会让人困惑。美联储2013年的新增购债量将超过1万亿美元,日本央行的购债量也将超过5,000亿美元,那么到年底时总债券持仓量将达到6.5万亿美元左右。

  路透伦敦5月15日 - 债务可能遍地都是,但债券却有些稀缺。

  在各国政府背负大量债务,并疯狂兜售新债以应对预算赤字膨胀之际,说市场上缺乏债券可能会让人困惑。

  然而,不仅仅各大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正从债券体系中吸走指标债券,旨在强化银行和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新规也将商业银行的债券持仓圈在原地,这些都令人担心没有足够债券来润滑整个体系。

  尽管在全球各国政府和企业融资成本下降之际,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称将密切监测投资者中间不计后果“追逐收益”的情况,但供需态势的失衡才是关键。

  摩根大通估算,目前单是全球的央行和商业银行就持有约24万亿(兆)美元的债券,占到Barclays Multiverse全球债券指数所追踪的全部44万亿美元公债、资产支持证券和公司债的55%。

  而且这些主体持有公债总量的三分之二还多,目前公债的存量在25万亿美元左右。

  摩根大通分析师Nikolaos Panigirtzoglou说:“这就是债券收益率很低的原因。”

  自2008年以来,单单是全球四大央行-美联储、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累计购债量达到就在今年达到了逾4万亿美元。算上已有的仓位,总购买量达到5.2万亿美元。

  美联储2013年的新增购债量将超过1万亿美元,日本央行的购债量也将超过5,000亿美元,那么到年底时总债券持仓量将达到6.5万亿美元左右。

  而无论是美联储还是日本央行,今年的新增购债量都将比政府新债发售量至少多出1,000亿美元,所以即便是考虑到新债发售的因素,今年的债券市场存量也将低于去年。

  若再加上中国等其他央行持有的估计为8.7万亿美元的债券,以及G4发达经济体的商业银行为降低资产风险权重而持有的10万亿美元债券,剩下的债券就没有多少了。

  摩根大通计算这些数字的重点,在于呈现出剩下的20万亿美元债券,这些债券由退休基金、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及对冲基金等非银行机构持有,这意味着,整个投资圈在债券配置比重偏高的情况,不太可能像许多人所想的那么高。摩根大通认为,债券股票持有部位加总起来,债券只占约30%。

  而且这也符合基金经理人的看法,基金经理人原本就认为政府公债太稀少又太贵,因而兴趣缺缺,比较青睐品质虽然可能较低、但收益通常较高的公司债及新兴市场债券

  “古怪的是,发了这么多债券,却出现债券短缺,”英国私人银行业者Coutts的投资长Alan Higgins称,他并表示,有许多迹象显示,态度比较保守的固定收益基金圈子因此而越线投资到风险较高的证券产品。

  **债券苦旱?**

  此外,投资市场的苦缺债券现象,也加重了金融体系筹资活动中优质担保品短缺的忧虑。优质担保品通常是顶尖等级的债券

  在美国财政部与债市参与者上个月末的最新一次季度会议中,便讨论了这个问题。

  会议的结论是,AAA-及AA-等级的主权发债体一年发行新债数量估计约在2兆(万亿)美元,在正常情况下,这种优质担保品的供应量应该会是需求量的二至三倍。但会议指出,在遭遇严重压力的市场中,需求量可能会逼近10万亿美元。

  这关系到有足够的担保品供给,以便在金融体系内取得信贷,这层疑虑让外界再度注意到金融危机及其后风波的一项重大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Manmohan Singh过去一年在多篇论文中估计,由于银行间互不信赖,以及银行业者对可接受的担保品定义范围缩小,大型银行的转抵押比率从金融危机之前的3.0倍降至约2.4倍,银行由此取得现金的规模缩水高达5万亿美元。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主要央行买债计划从2008年以来挹注的现金规模,许多人认为,类现金担保品在金融体系内的流动速度减弱,可以说明为何整体经济仍然迟滞。

  Singh认为,量化宽松、银行资本及衍生品市场的新规定、以及央行储备管理等等制度性的建立安全围栏活动,导致了闲置担保品增加现象,这个现象正是决策高层官员现在需要密切注意的。(完)

  (译文审校 隋芬)

分享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3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