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债券 >> 债市动态 >> 正文

海外市场如何发展公司债

2012-1-12 8:53:21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关键词:债券资讯
核心提示: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司债券市场建设已较为完善,借鉴国外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以思考和启发,以推动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日本逐步放松对公司债管制受到制度因素的约束,日本的公司债与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司债券市场建设已较为完善,借鉴国外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以思考和启发,以推动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日本逐步放松对公司债管制

  受到制度因素的约束,日本的公司债与国债市场相比发展缓慢。二十世纪80年代之前,日本公司债发性要求担保,并实行公司债券银行托管制度。这一制度限制了日本公司债的发展,日本企业倾向于在海外而不是国内发行公司债,导致日本国内公司债发行市场空洞化。意识到这一问题之后,日本政府逐步放松了对公司债的管制。公司债市场的自由化促进了日本公司债的发展。

  日本债券市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第一,可考虑在债券市场中进一步引入境外投资者 。外国投资者是日本债券市场中重要的交易主体,外国投资者交易占到了现券交易总交易额的5%~9%。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中的境外投资者包括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和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的外资部分以及QFII。但是,这些境外投资者仅参与了中国的银行债券市场一小部分的交易。

  第二,中国需要完善债券市场制度,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常中国的企业债发展落后于日本,这与中国债券市场制度的不成熟有关。中国当前的债券市场在债券发行、交易和托管方面处于分割的状态,这一分割阻碍了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阻碍了企业债的发展。从发行和交易来看,部分债券在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部分债券在交易所市场发行和交易。债券一级市场的分割以及二级市场的分割导致参与主体的分割,从而损害了债券的流动性,一方面增加了投资者的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债券的流动性风险提高,投资者要求更高的收益率,从而提高了债券发行方的融资成本。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惩交易所市场在托管体系上也存在分割,部分债券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托管,部分债券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托管。托管体系的分割阻碍了结算效率的提高,导致债券交易成本上升,交易效率下降。要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当前亟需改变债券市场分割的状态,在债券发行、交易、托管等方面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常

  美国公司债占主导地位

  美国债券市场按照发行人的不同划分为五大类,具体为公司债券、国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市政债券和国际债券。其中,以公司为发行主体的债券产品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公司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内的公司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占了债券市场整体规模的60%以上,其中,抵押品支持债券和资产支持债券占公司债券总额超过50%。而国债券约占15%,政府机构债券约占10%,市政债券约占10%,国际债券占比较少。我国债券市场结构刚好相反,以国债和央行票据为代表的政府类债券占比在60%以上,这还不包括由政府信用担保的企业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公司债市场发展前景最为广阔,成长空间最大。为此,改革公司债审批程序,提高信用评级地位,完善破产退出机制,鼓励公司债券创新,培育机构债券投资者,使公司债市场真正实现市朝。

  韩国公司债发展经历多次危机

  韩国公司债市场的迅速发展始于1997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前,韩国的公司债券大多由银行、证券公司或保险基金担保。金融危机后,银行面临严重的资产质量问题,信贷和担保能力被大大削弱,渴求资金的公司转向发行无银行担保的公司债。期间韩国政府提高了公司债发行相对净资产的比例和取消国外投资者对债券投资的限制,两项措施均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1998年后韩国发行的公司债券期限以3年以内为主,大宇集团的破产与ITC债券基金的流动性问题,令公司债市场的融资条件总体恶化。在2000年,信用评级较低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债券需要滚动发行时极为困难。为此韩国监管部门引入基础债券抵押证券和由15家金融机构认购债券基金。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以及2001年开始的降息周期,公司债券市场的融资条件才大幅改善。

  回顾韩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监管与制度建设等方面落后于市场发展造成了数次市场失灵、政府被迫买单的局面。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的公司债券市场制度上已在多方面比韩国当年有所进步,例如运转良好的市值计价核算体系,对基金关联交易的有效监管以及相对分散的债券期限结构。

  两相对照下,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在制度设计和创新上尚有不少空间。信用评级方面,在取消银行担保后,信用评级的作用凸显,而目前国内的各评级公司标准不一致,结果缺乏可比性,限制了信用评级对信用息差的指示性作用,实行国际上通行的双评级制度不失为解决方案之一。信用增级方面,韩国担保公司的失败经验表明自身财务实力有限的担保公司并非信用增级的有效手段,抵押和质押是现阶段更切实可行的增级手段,而资产证券化也是可不断探索的方案之一。(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