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房产 >> 正文

尹中立:美元走强将导致全球经济格局巨变

2012-1-11 13:20:52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尹中立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 bigpond 新经济因素
核心提示:最近一轮的弱势美元战略不仅使中国的竞争力迅速崛起,而且导致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牛市。美国的经济决策者恐怕没想到,实施弱势美元战略不仅没有解决美国的问题,反而使自己的竞争优势相对下降,甚至进入危机的泥潭。

  尹中立(社科院金融专家)

  2011年岁末,美元指数冲上80关口,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动向。

  美元的强势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期。自从2001年以来,美国一直实行弱势美元战略,试图通过美元不断贬值的方式来刺激国内经济;2008年遭遇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加大货币政策刺激的力度,甚至玩起了量化宽松游戏。加上美国政府债台高筑,很多人倾向于美国政府会通过通胀方式逐渐“销债”的判断。总之,市场认为未来美元将继续弱势。

  笔者认为,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难以让美国摆脱目前的困境,弱势美元只会让美国经济陷入恶性循环,正确的做法是重新实施强势美元战略。强势美元符合美国的国家战略利益,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投资者,都要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并对美元反转的可能性抱有警惕。笔者分析的视角是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

  从历史轮回看美元作用

  从全球各国经济的比较优势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有技术和研发优势的国家,以美国、西欧及北欧国家为典型代表,他们长期占据全球产业链的上端;第二类是有自然资源优势的国家,典型代表有俄罗斯、澳大利亚、中东产油国等;第三类是有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国家,中国和印度是其中的典型。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美元的强弱转换,这些具有不同优势国家的强弱也随之此消彼长。

  在2000年之前,由于中国还没有完全融入全球化,所以,全球国家之间的强弱转换,主要在第一类国家和第二类国家之间进行,技术优势的国家与资源优势的国家各领风骚。

  在20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初,美元不断贬值,而石油等资源产品价格大涨,结果是第一类国家陷入了滞胀的困境,前苏联及中东产油国崛起。尽管当时的苏联还处在西方的经济封锁中,但石油价格的上涨无疑给它提供了充裕资金,支持其武器制造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的主导下采取了紧缩货币,美元重新走上强势轨道,资源类的产品价格步入了熊市。姑且不论这样做是否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有意为之,在效果上确实令第二类国家陷入了困境,极端的例子是前苏联解体(当然,苏联解体有政治上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同样是美国及欧洲称雄的时代。这段时期,对美国经济影响最大的人物是财政部长鲁宾。鲁宾担任过高盛总裁,他的思维是华尔街式的思维。对于华尔街来说,有了足够多的资金才能赚更多的钱。因此,鲁宾的思路是让全球资本进一步向美国集中,向华尔街聚集,1995年他明确宣布“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受此影响,美国股市出现了壮观的大牛市,催生了以网络科技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事实证明,强势美元战略的确符合美国利益,此时美国不仅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方向,而且财政上还实现了盈余。

  与之相对应的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亚洲各国的共同特点是喜欢储蓄、工作勤奋、重视教育,但18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西方,在全球经济分类中属于第三类国家。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欧美经济经受滞胀折磨时,很多资本进入亚洲,亚洲出现了快速工业化的进程,出口飞速发展,造就了“亚洲四小龙”的奇迹。因此,亚洲金融危机前约20年的经济奇迹,与弱势美元下的国际资本流动有直接关系;而在强势美元影响下,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了。

  进入21世纪后,人口最多的中国加入全球化竞争的行列,使全球经济格局再次发生了巨变。如果说20世纪后期全球经济竞争主要在技术优势的欧美国家和资源优势的产油国之间进行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又多了新的一极,即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的中国参加全球经济竞争。

  就在中国加入全球化(以加入WTO为标志)的时间点上,美国发生了两起重大事件,即科技股泡沫崩溃和“9·11”事件。受此影响,美国走上了错误的轨道,开始实行弱势美元战略。2001年开始,美联储不断降息,目的是为了缓和上述两起事件对经济的冲击。但美元弱势导致国际资本从华尔街撤离,寻找新目的地。此时,中国的经济大门彻底开放了,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完善的基础设施及广阔的市场令中国成为国际资本新的乐土,加上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中国迅速成为全球新的制造业中心。

  美元强弱与全球财富再分配

  从上述历史现象可以看到,美元强弱会导致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乃至政治格局变幻,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全球主要商品以美元定价,美元的强弱事实上导致了全球财富的再分配。

  最近一轮的弱势美元战略不仅使中国的竞争力迅速崛起,而且导致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牛市。从需求角度看,这一轮商品牛市的起因是中国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扩张。如果没有弱势美元战略,中国的工业化推进不会如此之快,与城市化相关的房地产投资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张也不会如此猛烈。可以说,是弱势美元战略帮助中国提升了竞争优势,与中国类似的还有印度等国。

  当弱势美元与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造就的全球大宗商品牛市向纵深发展时,第二类具有资源优势国家的财富空前增长,不仅中东产油国赚得盆满钵满,而且俄罗斯也开始重新崛起,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因为出口资源赚取了很多外汇,加元和澳元兑美元都出现大幅度升值。

  在美国的弱势美元战略作用下,过去十年里的全球经济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一类国家相对衰落,第二类国家和第三类国家(尤其是第三类国家)相对崛起,所谓“金砖国家”事实上是弱势美元的产物。

  美国的经济决策者恐怕没想到,实施弱势美元战略不仅没有解决美国的问题,反而使自己的竞争优势相对下降,甚至进入危机的泥潭。何以如此?从经济逻辑看,弱势美元对应的是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美国必须支付更多的资金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于是,外贸逆差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而强势美元下,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跌,美国的进口商品价格走低,贸易逆差减少,财政赤字减少。

  同样道理,美国的弱势美元战略还直接导致了很多欧洲国家的困境。尽管欧洲的债务危机有很多原因,但弱势美元战略是其中重要原因。欧洲国家其实早已经看到以美元为国际货币对自己不利,十几年前开始推出欧元替代美元,可惜欧元在充当国际货币的道路上充满崎岖,到目前为止还无法替代美元,大宗商品交易还是基本以美元定价。因此,欧元难成气候和弱势美元,冲击了属于第一类国家的欧元区各国,原因仍在大宗商品价格上。

  当然,欧美的相对衰落是多种原因所致的,欧美国家的高福利制度、低储蓄率导致国家的财政支出膨胀,而民主政治体制又难以改变现状,把他们推进了债务危机的泥潭。而有同样制度背景的国家中,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并没有出现类似危机,因为他们属于第二类(有资源优势)的国家,是弱势美元的受益者。这个事实表明,弱势美元是导致欧美相对竞争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国如何演绎强势美元战略

  按照上述思路推理,如果欧美国家继续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让美元贬值,则他们的相对竞争力仍难以恢复,走出危机的希望也愈加渺茫。只有实行强势美元战略,才符合欧美国家的利益,从根本上改变相对衰落的局面。但该战略显然不利于解决当前的问题,比如债务危机、贸易平衡,尤其是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可见,强势美元对美国长期有利但短期不利,要实施这一战略,需要找到突破口。换言之,必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为美元回流和走强创造“基本面”条件。

  从历史经验看,突破口往往是新的技术革命。考察当前的美国企业,支持强势美元的因素似乎正在累积:一是企业部门的现金流和利润处于历史最好水平。苹果、微软、谷歌、IBM、Twitter等,这些极富创新活力的企业依然延续着财富神话,最典型者如苹果公司,没有负债却坐拥700多亿美元现金和高流动性资产。

  二是小企业信贷活动增强,带来就业改善和消费信心改善。汤森路透/PayNet小企业贷款指数已经呈现出走强趋势,小企业信贷增速已经连续5个季度超过20%水平。这从微观上反映企业创新活动恢复,与之对应的美国失业率在最近一个季度下降较为明显,自2011年4月至10月,美国拥有失业保险资格的人数持续增加,增幅高达约61.6万人。

  此外,美国出现了一批“商业模式创新”的公司,像Facebook、Twitter、Groupon等,这些极富创新活力的企业未上市就受到资本热捧,是否会演变成新经济因素的集群式迸发仍有待观察。从现象上看,2011年的美国股市不仅比欧洲股市强,而且比新兴市场强劲,这是十分值得思考的现象。

  另外,欧元的弱势为美元强势崛起创造了条件。在金融市场,所谓美元的强弱,主要参照系是欧元,只要欧元走弱,则美元自然强势。笔者认为,欧元的制度性缺陷很难解决,随着意大利、西班牙等高负债的国家还债时间窗口的临近,2012年的欧元将遭遇比2011年更大的挑战。而美元则可能在欧元衰落中崛起。

  强势美元重现意味着什么

  假如美国真的回归强势美元战略,全球经济格局又将重新洗牌。

  首先,从全球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的调整看,第一类国家的竞争力会相对提高,而第二类资源优势的国家的竞争力相对下降,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类国家也会受到冲击。具体而言,可能会出现以下结果:

  中东产油国的局势将进一步恶化。这些国家在过去十年里赚了很多钱,但这些钱相当部分进了少数人口袋,存在分配不公的问题。更要命的是,这些国家一直靠出口石油过日子,经济结构单一,国内没有什么支柱产业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加上这些国家人口出生率很高,导致失业率很高。大量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是这些国家最近一段时期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如果石油价格大幅度下跌,则这些国家混乱会加剧。

  俄罗斯将再次步入艰难。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的前十年处境相当艰难,最近十年情况大幅改善,主要是受益于油价大幅度上升,但它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如果石油收入大幅度减少,则将出现财政困难,甚至会出现货币危机。

  因此,石油问题可能成为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博弈的关键领域,焦点将是伊朗的核问题。但是,如果美国对伊朗开战,油价将大幅上涨,强势美元战略就难以收到预期成效。因此,美国应不会对伊朗采取强硬措施。

  对于中国而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会减弱或消失,强势美元意味着国际资本的流出,此前困扰中国多年的外汇占款增长过快、流动性过剩、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等问题都会消失。从实体经济的运行看,投资增长速度将大大下降,产能过剩问题又重新浮现,经济增长速度将下一个台阶,从高速增长进入中低速运行;从金融的角度看,货币高速增长的时代结束了,银行业务快速扩张的愿景已经不现实,很可能会出现通货紧缩状态。

  其次,对于金融市场而言,无论股市还是商品期货市场都将发生巨变。黄金和大宗商品的牛市结束了,进入了长期熊市阶段。因此,与大宗商品有关的资源类股票及周期类股票成为抛售或做空的对象。

  股市里的技术创新类公司重新受到欢迎。一直对科技股不感兴趣的股神巴菲特,以100多亿美元购入IBM股票或许是科技股市场又一个春天来临的信号,至少对于美国的市场是如此,投资者对此需要高度关注。

[NextPage]

  澳大利亚bigpond新闻网1月8日文章,原题:中国经济受到债务威胁 中国的地方政府借贷数十亿美元修建桥梁、住宅楼和购物中心,其中许多债务均无力偿还,这将危及中国的金融系统。

  尽管中央政府金融状况良好———预算赤字较小,贸易盈余巨大,但首都以外却是另一种景象。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0.7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27%。评级机构穆迪表示,该数据仍被低估了3.5万亿元。几个省发布报告也称,其债务与GDP的比率高于全国水平。穆迪认为,中国各家银行的贷款中有8%至10%将永远无法得到偿还。北京大学中国金融市场问题专家迈克尔·佩蒂斯说,整体债务增长迅速,银行系统因此会被削弱,“但任何缓解债务增长速度的努力最终将导致投资减少及经济放缓。”

  中国公共债务总额占其GDP的比例为68%,远低于意大利的120%和日本的200%。但在谈及地方政府时,外界最关注的是债务偿还能力。地方政府需通过卖地来获得收入,居民们愈发抱怨土地被非法占有,并由此导致国内不稳定。另一项收入来源是基础设施项目,其中有许多并不赢利或是非法的。近年来,公路、购物中心和住宅楼的投资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北京要求银行打开信贷阀门刺激经济。

  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帕特里克·切瓦尼说:“过去几年,中国GDP的半数来自固定资产投资。但道路和医院这类项目有经济意义,却不具备商业可行性。”中国国家审计署上周表示,2010年对地方政府的审计表明,5309亿元资金被挪用,其中部分被违规挪用到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及“虚假”投资上。若贷款无法偿还,北京最终将不得不出手救助银行。这意味着中央银行会印刷钞票,继而造成通胀———这已是让决策者头疼的问题了。(王晓雄译)

[NextPage]

  英国《每日电讯报》1月8日文章,原题:中国大买家的秘密 一个做生意的意大利朋友打算将松露出口到上海餐馆。我觉得这种想法很荒诞,因为松露的浓烈气味与中国菜格格不入。但朋友说:“中国人会买的,因为他们喜欢炫富。”他说对了。对中国的新消费者而言,无论是路易威登手包还是用雪碧兑过的波尔多葡萄酒,显得有钱最重要。

  当然,多数中国人还较穷,多年高速增长掩盖了这个现实。事实上存在两个中国。要想让别人知道你已跻身3亿烧钱消费者行列,就意味着为炫宝马不惜在路上堵车数小时,或为一个古奇包节衣缩食6个月。

  对全球品牌而言,规模不断膨胀的中国中产阶级如同潜在金矿,但首先需切实了解其销售对象。中共政权或许来自农民革命,但执政基础是在20年内实现西方几乎用200年才完成的工业革命。如今,上世纪出生的“小皇帝”们已摒弃父辈的节俭习惯,成为迅速蔓延的消费主义的主要推手。老辈为后代大量存钱的传统令那些收入不高的年轻人也手头阔绰。

  与俄罗斯暴发户不同,中国人并不追求古怪。市场研究公司通亚创始人保罗-弗伦奇说,打扮得像Lady GaGa的职员会在身着昂贵正装的同事跟前颜面尽失。但单纯的高价标签并不能赋予中国人渴望的“面子”。比如,高档内衣品牌就未能叩开中国人的心扉。弗伦奇说:“中国女性不愿为只有对其倾心的男人才能看到的衣物而花钱。”

  在中国,美国家得宝公司是个惨败案例。没多少中国人拥有能放各种工具的车库及廉价劳动力比比皆是的现实,使自视甚高的中产阶级对DIY全无兴趣。而将自己标榜为“买得起的奢侈品”和“组装服务”的宜家却在华大获成功。某些食品生产商在中国也面临困局。奶酪制品就不受欢迎,部分原因在于它们向来与中国周边的游牧“蛮族”有关,也因许多中国人患有乳糖不耐症。在美国,肯德基与麦当劳不算什么,在中国却生意红火。

  未来10年,了解中国消费者是跨国企业的要务。但切记,节俭观念仍深植于中国人基因中。即便是急于证明自己已不再贫穷的年轻人也不愿显得莽撞无脑。“有许多人不愿买路易威登,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专门卖给煤老板的”,弗伦奇如是说。(作者蕾切尔-莫拉吉,王会聪译)

[NextPage]

印度少女端着牛奶罐子。(资料图片)

印度送奶员。(资料图片)

印度少女顶着装牛奶的空罐。(资料图片)

  印度当局最近首次对牛奶质量进行全国普查,发现在抽检的牛奶样本中,近七成掺了水、脂肪,甚至洗洁剂、尿素等成分。在首都所在的德里,牛奶掺假比例达七成,而在西孟加拉邦等七个邦,牛奶掺假率高达百分之百。这些掺假的牛奶不仅没有营养,反而会损害身体健康。此前,甚至有消息称在神庙中用于供奉的牛奶可腐蚀石像。

  70%成分不是牛奶

  本报讯 印度食品安全标准局(FSSAI)在上月首次针对牛奶展开全国普查。FSSAI在印度33个邦随机抽取了1791份牛奶样本进行化验,化验由政府实验室执行。结果发现,其中至少1226份样本被加入了水或者对人体有害的洗涤剂、尿素等成分,比例为68.4%。在被掺假的牛奶样本中,来自城市地区的占68.9%,乡村地区的占31%;散装奶占83.2%,盒装奶占16.7%。

  据印度媒体报道,牛奶掺假之风盛行,无论盒装还是散装,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如此。

  除了印度西岸的果阿邦和本度治里邦的样品百分之百符合卫生标准外,其他所有的邦,包括德里,其牛奶产品质量都不合格。其中,从德里抽取的71份牛奶样品中,有50份不合格,里面掺了葡萄糖或者脱脂奶粉,比例为70%。

[NextPage]

  环球网综合1月11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为迎接2012年金日成诞生100周年,朝鲜全国上下正在大力开展各项生产建设活动。作为朝鲜的首都,平壤市近期采取措施,大力提高首都市民的生活水平,1月5日刚刚开业的平壤光复地区商业中心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9日,《环球时报》记者前往该商场体验了一番。

  据了解,该商业中心是一家中朝合营的大型综合商场,中方持股65%,是目前平壤规模最大的综合商场之一。走进商场大门,可以看见商场内悬挂着许多朝鲜国旗,屋顶布满的日光灯将商场照得非常明亮。商场共三层:一层主要是超市,二层为百货商场,三层是餐饮和儿童游乐园。

  进入一层超市后,记者发现里边货物供应充足,商品种类也很多,有食品、日杂用品、电子产品、纤维百货、化妆品和水果等,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国产品。记者前来的当天,超市里大概有300多人,绝大部分是平壤普通市民。商品价格和中国国内相差不大,记者在一层超市发现一罐360克的娃哈哈八宝粥标价为3400朝币,相当于5.6元人民币。超市出口处大概有100多顾客正在有序排队等待结算,收银员们麻利地拿着商品往感应扫描器上扫描条形码,据商场管理人员介绍,该商场一切经营活动都实现了信息化和数字化。

  走出超市,记者搭乘扶梯来到二楼百货商场,这里主要出售服装、玩具、家具,大部分商品也是从中国进口,也有朝鲜当地生产的服装。二楼的顾客比一楼少了许多,大概有100多人,大部分顾客都在服装店和儿童玩具店周围采购,而家具等贵重物品售卖店前的顾客非常少,基本上无人问津。

  据商场工作人员介绍,该商场每层面积约3300平方米,现在还处于试营业状态,不提供刷卡服务,收朝币、欧元、美元、人民币和日元等现金。记者在二楼的一处结算窗口发现上面贴有当天的汇率,其中显示1元人民币可兑换602朝币,1美元可兑换3800朝币,因为商场内的顾客基本上是平壤当地顾客,因此大部分人都用朝币结算。据了解,大部分平壤市民的正式月收入为四五千朝币,但现在也有不少人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一些额外收入。

[NextPage]  1月10日,山东重工潍柴集团战略重组意大利法拉帝集团签约仪式在济南举行。山东重工潍柴集团与这家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艇制造商主要债权人达成协议,通过参与法拉帝债务重组程序,收购法拉帝的控股权。

  据了解,山东重工潍柴集团将提供1.78亿欧元的股权投资,同时提供1.96亿欧元的贷款额度,总投资3.74亿欧元。债务重组程序完成后,山东重工潍柴集团将获得法拉帝75%的控股权。作为财务投资者的现有债权人通过转股及2500万欧元的现金投资获得另外25%的股权。

  新华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