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房产 >> 地产人物 >> 正文

专访潘石屹:22亿美元大融资幕后

2012-11-8 20:25:19  文章来源:新浪房产  作者:董文艳
关键词:潘石屹 乐居 融资成本 商业地产
核心提示:潘石屹详细讲述了他如何对公司转型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保持控制,如何看待市场的反对票与自身的优劣势,以及一个商人看待一个地产生意的思维角度。潘石屹:转型之后,SOHO中国就是不一样的公司,之前毛利率高、资金周转快,负债率不高,转型后变成持有

  潘石屹详细讲述了他如何对公司转型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保持控制,如何看待市场的反对票与自身的优劣势,以及一个商人看待一个地产生意的思维角度。对于正在IPO途中的数家房企同行,他也给出了个人的建议。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石屹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石屹

  自去年6月至今,SOHO中国(0410.HK)共筹集了高达22亿美元的低成本资金,这包括两笔分别为6.05亿美元、6.26亿美元的三年期银团贷款,以及一笔6亿美元的5年期票据、一笔4亿美元的10年期票据,合计10亿美元,收益率分别为5.75%和7.125%。本周三(11月7日)正式交割完毕的这笔10亿美元融资,堪称年内最大的一笔房企融资个案。

  SOHO中国并不缺钱,它以高现金流与低负债为标签。这笔钱会用来做什么?潘石屹的回答是,用于帮助SOHO中国安全地穿越由散售向自持方向的公司转型。在启动这笔10亿美元融资的路演中,SOHO中国总裁张欣向投资者展示了一个PPT,第一页写着《中国最大的甲级写字楼开发商》。

  “我与张欣共同做出了这个转型的决定,这是公司历史上第三次重要的变革。”潘石屹说,“我们预测了最坏的情形,公司的资金需求量最大的时候,净资产负债率最高不会超过40%,但是,随后在170万平方米的自持物业竣工后,净资产负债率会慢慢回落。”

  “我们的测算显示,转型后资金需求量最大的时候,净资产负债率最高不会超过40%,但随后会慢慢回落。”

  新浪乐居:最近的10亿美元融资,期限最高长达10年,融资成本并不高,更重要的是,它是在目前地产形势仍不确定的背景下展开的。投资者提出了哪些问题,你们向他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地产画面?

  潘石屹:一般这样的融资大概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先评级,后定价,定价完路演。而我们用了两个星期零三天,整个工作都做完了。这里面最有意思的是整个国际债券市场。

  这次10亿美金的发债,发债效果非常好,超额十倍认购。在国际资本市场、债务市场,评级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的评级是标准普尔是BB+,穆迪是Ba1。评级定好了,80%的工作如融资规模、债券价格就定下来了。标普与穆迪给我们做评级的过程非常快,只用了一个多星期。

  这两个评级机构的合伙人都是从香港到北京来跟我面谈的。他们关注风险问题。公司多年来都处在净现金状态,他们一直非常放心我们对风险的把控。现在要转型,销售会降下来,资金需要量变大,净负债率只有20%,跟其他地产公司相比,公司发展策略还是很保守、稳健的。

  当然,他们也关注其他风险。在众多风险中,周围的环境是最大风险。如果周围经济、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监管再好,风险也是存在的。所以我们谈到SOHO中国的转型原因,转型时想了什么,实际是他们评价我们风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们看好北京与上海的商业地产与写字楼市场,这是一个最根本的点。如果不转型,有两个选择:其一,把建的房子尽快地卖出去;其二,我持有物业,不卖出去。若我不看好北京和上海的市场,卖了房子走人,是最简单的办法;如果长期持有,像20年、30年、50年、70年的持有,就可见我们对中国、对北京和上海写字楼、办公市场是看好的。

  我给这两个评级机构的合伙人讲了一个例子。我做房地产已超过十年。在这十年中,有很多人的开发经验,尤其是香港商人,年龄比我们大,经验比我们丰富,资金也比我们强。可整个过程中,以北京为例,这些开发商隔几年赚上一笔钱就走了。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得知实际上他们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以及北京、上海的市场比较悲观。在过去十几年里,SOHO中国为什么能够发展成为一家规模比较大的、财务指标、负债结构都非常健康的上市公司,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看好北京和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如果不看好,早就转到别的行业去了。

  新浪乐居: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有没有担心你们把鸡蛋放在了北京、上海这一个篮子里面?

  潘石屹: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除了北京、上海,要不要到二线、三线城市去。这事关我们选择的道路。我认为,未来的中国,真正对办公楼和商业地产需求量非常大的城市有三个:第一个是北京,全国的首都,对整个北方地区的经济聚合效应非常大。第二个是上海,上海的国际化与市场化程度是别的省会城市无法比拟的。另外一个中心就是香港,香港金融服务业、高端服务业是北京、上海不能比较的。中国有三个金融中心已足够,就像法国有一个巴黎,美国这样大,也没有几个金融中心。

  就商业地产而言,我们可以参考其他城市办公楼的租金水平、空置率和规模。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是空置率,如果空置率高,租金水平就起不来。像杭州、成都、重庆的空置率,从1/5到1/4,甚至到1/3。一个月一平方米就100多块钱,而北京300多块钱,香港600多块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死守北京和上海,不到别的二线城市去的原因。

  新浪乐居:转型还有哪些理由?

  潘石屹:有无数的理由需要转型。第一,大业主持有的物业租金价格高,若散售租金水平就低。从北京与上海看,两者约有20%的价格差异。一个业主持有物业,如果一天一平米租金10块钱,楼房散售出租就是8块钱。若我持有物业,租金水平会起来。

  第二,SOHO中国大概在过去几年,每年都给政府交30亿到40亿元的税金,量非常大,土地增值税占相当大的部分。如果持有物业,就不用缴纳土地增值税了。从降低办公楼税收负担角度看,持有物业也是合理的。

  另外, SOHO中国过去十几年业绩起伏非常大,若持有物业,租金每月、每周、每天都会比较平稳。最后,从历史上看,持有物业的发展商股价与净资产的折让会更低,我们希望公司股票的价格得到更真实的估值。

  新浪乐居:截止到目前,你们筹措的资金足够来应对这次转型么?

  潘石屹: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是,你有钱去转型么?要持有物业,需要把房子盖起来,且要等投入使用后。现金回流非常慢,靠自有资金,可能无法支撑这个转型。

  一开始没有想到债券市场这样好,在发行10亿美元债券时,我们反复测算,究竟是彻底转型,还是部分销售、部分持有,用两条腿走路?测算结束后,我们认为现金流可以支撑这个转型。除了一些住宅必须销售以外,剩下的170万平方米的物业全都持有,我们有资金能够完成这个转型。

  通过这次发债,看出债券市场对SOHO中国的转型非常肯定与支持。否则,债券的认购不会这样踊跃,大概是超额10倍的认购。

  新浪乐居:测算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潘石屹:目前从财务指标上看,净负债率是20%。我们一方面有足够资金支持现有物业的建设,同时净负债率还有提高的空间,来支持未来的发展。我们在之前所做的测算显示,等我们的资金需求量最大的时候,净资产负债率最高也不会超过40%。

  最需要转型的是公司内部的销售人员

  新浪乐居:你认为,投资者对公司转型投出了赞成票,因为他们希望你们交纳更少的土地增值税,而你们希望公司股价跟净资产的折让能够更低一点。但事实上,当你们宣布转型后,公司股票迅速往下走,这显然是反对票?

  潘石屹:在宣布转型前,我们跟很多大的基金做了沟通,询问他们对转型的意见。基本上得到了所有接触到的人的认可,他们认为我们早该转型,不转型的弊端是非常多的。

  我们谈的非常好。我回来后,上午开董事会,下午对外宣布了我们转型的打算,其实早在去年,我们已经做了决定。宣布后香港的股票市场差不多收市了。在第二天起初的一个小时里,股票市场哗哗往下跌。这跟我们原来的判断有出入,原来接触到的基金都希望我们转型,而转型后最起码的好处是,可以节约股东的钱。我有点出乎意料,一开始心里也很紧张,不知这会跌到什么时候。这之后,我们开始部分执行回购2亿美元股票的计划。

  新浪乐居:这是一个临时的计划么?

  潘石屹:原来董事会批准了这个计划。这个股票回购的计划在今年我们中期业绩前已经对外公告了。万一股票下跌,就实施该计划。股票价格最低跌到了4元多。

  我不太理解。难道转型的方向错了?决策是对还是错,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而资本市场给你投了反对票,尽管你询问时都说好,可最后他把股票抛了,股票从5元降到4元多。经仔细分析,我们发现也没必要紧张,因为资本市场上有各种不同来路的资金,一部分资金叫对冲基金,就是天天卖来卖去,觉得你一旦持有物业,业绩可上下浮动、天天交易的话题就不多了。而钱要转移到话题多的地方。对冲基金是只要市场波动就能赚到钱。我一开始有点太紧张了,其实价格低了,真正短线的对冲基金出去了,长线稳定的资金愿进来,进来成本反而低。公司的股东也在转型,对公司而言,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不见得是坏事。

  新浪乐居:你对这些反对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释,但是,人们的担忧仍然存在。他们觉得这个转型动作是被动的,宣布的过快,今后你们的高毛利的特征会消失。

  潘石屹:一部分投资者确实担心我们经验不足,这实际是因为我们没有说清楚。现在SOHO中国有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管理220万平米的办公楼,是中国第一大办公楼的物业管理公司,叫锦融物业,是我们收购了港铁物业在北京的分公司。现在看来,SOHO中国开发面积超220万平米,我们没有管的项目租金比锦融物业所管项目租金水平低。

  五大行做过统计,在过去18个月,北京办公楼租金平均上涨62%,而三里屯SOHO上涨64%,嘉盛中心上涨76%,中关村上涨102%。我们管理的几个典型物业租金的上涨都超过北京平均上涨水平。上海平均租金上涨20%,而我们东海广场租金上涨50%。数据说话,锦融物业的管理水平经得起市场检验。

  新浪乐居:你提供了一个非常亮丽的数据。但坦率来讲,当提到锦融物业的时候,人们会想起,当年建外SOHO停电门的事情。

  潘石屹:建外SOHO出的问题在于,所有的房子都销售出去了,我们已不是业主。此后,由不同业主管理委员会引入的物业管理公司互相打架,业主管理委员会各自支持一方,使建外SOHO非常乱,停水停电,还发生火灾、抢劫,最后在政府邀请下,锦融物业接管了东区。现在整个租金上涨水平非常好。在过去几个月,建外SOHO的租金都翻番。

  新浪乐居:转型后,公司会对钱的需求量更大,那么,未来还会保持比较高的分红局面么?

  潘石屹:这个问题是典型的联交所规定的股价敏感信息。我不能表态。但从SOHO中国转型前后看,现金流是不错的。,可供分红的资金还是有的。

  新浪乐居:在所有你们对转型后愿景的描绘中,我注意到一个数字,你们宣布未来五年公司的年度租金收入可以实现40亿左右的水平,这个目标会不会太激进了?这个数字是怎么测算出来的?

  潘石屹:等到2015年,我们持有物业是170万平米,商业物业、办公楼物业、好地段、次一点的地段租金有高低差,平均按10元/月/平方米算,等物业成熟时,一年租金就40亿元。从这三个数字看,并不激进。170万平米的物业是现在已经拥有的,今后还会有新的物业加入进来。

  新浪乐居:转型之后,SOHO中国高毛利的情况会不复存在,这曾经是SOHO中国股价很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了会怎么样?

  潘石屹:转型之后,SOHO中国就是不一样的公司,之前毛利率高、资金周转快,负债率不高,转型后变成持有物业,不能用销售毛利,应用租金回报率去衡量。

  原来我们有开发的毛利率,也有销售出去小业主的租金回报率。若持有物业,这两部分利润都会归我们。举例来说,原来是一杯水,我们分开了,留大概1/3利润,把另外2/3给小业主。作为一个小公司,没有足够多的钱,谁出钱就把这部分利润让给谁。现在来看,帐面上不算这10亿美金,我们还有100多亿可动用资金,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把这块利润让给别人呢?

  新浪乐居:散售是你们的传统优势,现在淡化后,怎么去在持有物业领域培养自己的优势?

  潘石屹:首先要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已管理了220万平米办公楼,是全中国最大办公楼的物业管理公司之一。但最重要的是把产品做好。通过销售还是出租表现利润,其中最核心、最基础性的问题是产品好。

  对于商业地产而言,地段与创新性的产品是最重要的,如交通是否方便,产品是否独一无二。财务指标、股票价格、发债利率的高低,这些都是从产品派生出来的。比如乔布斯从没关心过股价和财务指标,可当他去世后,苹果公司的市值、股价及其拥有的现金,应该已超过1000亿美金。

  新浪乐居:看这篇访谈的读者里面,说不定存在有意在这里当销售员的人。转型后,你的销售团队会不会慢慢面临解散?

  潘石屹:公司最需要转型的是公司内部的销售人员。要看原来的销售队伍中,能否分流一部分到租务中去,因为销跟租都面对市场,对人素质的要求差不多,尽管可能会有一些区别。另外,把一个楼房划分成单元、面积销售出去,实际上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办法。我们下一步会采用一些别的方式销售,还是需要销售人员的。

  我常跟销售人员说,一个公司的市场能力是其第一位的能力,如果我们的销售人员真正具备这个能力,就是公司最需要的。而市场的能力可能是卖房,也可能是租房,也可能是把房子变成别的产品进行销售,实际上面对的客户是一样的。

  房地产界,上市公司和不上市的公司是完全不一样的梯队。我觉得公司能上市还是要尽量上市

  新浪乐居:对全体商业地产商而言,不管是新世纪百货,万达广场,太古广场还是新天地,或将来的SOHO广场,面对的共同敌人是类似淘宝商城、京东商城的挑战。你怎么看待这个挑战?

  潘石屹:我从心里非常看好淘宝、京东商城这些电子商务网站,他们的比价、送货机制方便又不占空间,大大提高社会效率。通过互联网、商业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可有些东西是互联网替代不了的,例如体验店,苹果今天如此流行,但也需要在全国各地做体验店,这会是一个发展方向。

  另外一类就是吃、喝。这是互联网没法替代的,在咖啡厅喝咖啡只是由头,主要是人的交流。人和人面对面的交往是不会减弱的。在互联网上能够替代的东西就要让它发挥优势。

  在我们持有物业里,办公楼占的比重非常大。而在北京、上海,办公楼市场是非常好的,租金价格的上涨幅度比普通商业、普通住宅上涨幅度大得多。

  我认为对做大型购物中心的发展商来说,未来肯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互联网购物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前两天我见到马云,淘宝网一年销售额是一万亿,他说多少年后要达到五万亿,2008年救市的时候国家才拿出四万亿,这样的发展幅度是非常大的。我们作为商人,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做能够做的事情,不需要跟别人抢。

  新浪乐居:最近有至少四家房地产公司正在进行招股上市,作为一个曾在波动情况下上市的企业,你有什么建议给这些同行?

  潘石屹:我们的债券发的这样好,说明市场上还有很多钱,这是第一个判断。股票市场低迷的情况慢慢会有改观,而市场一改观就是窗户期,抓住这一至两个月的窗口期,就变成上市公司了,对于这些同行,这算一个建议。

  第二,SOHO中国当年上市时,很多香港的朋友说,上市干什么?帐面上这么多钱,一上市让别人监管你,多不舒服。可SOHO中国选择了上市,今天来看,公司上市和不上市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房地产界,上市公司和不上市的公司是完全不一样的梯队。我觉得公司能上市还是要尽量上市,因为上市后,不光是IPO能拿多少钱来,以后发债容易。同时,你用股东的钱,就会有一个独立的机构要监管,钱不能被滥用,公司内部的制度要合理。如果作为非上市公司,整个监管程度跟多少年总结出的监管经验完全不一样。最后,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所能够取得外部资源的能力,无论是设计,还是合作伙伴的选择,都会非常多。

  现在回想,SOHO中国经过了三次大的转变,第一次转变就是放弃住宅的开发,转移到商业地产。带来的结果是,持续保持50%左右的毛利率,如果在住宅里,这是不可能的。且不说政府会不满,同行降价你毛利率也会跟着降。第二次大的转型是上市,第三次就是持有物业转型。所以,我们一路走来,对正在走这一步路的人的建议就是,要坚定的走下去,可能市场会不好,再等等吧。

  新浪乐居:总体来讲,还是比较乐观的?

  潘石屹:对,我还是乐观的。

  乐居全国新闻执行主编 张杰 乐居深度报道记者 董文艳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