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基金数据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外汇 >> 外汇评论 >> 正文

中国人民币不升值自有道理

2010-9-21 12:41:19  文章来源:sinovision  作者:佚名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汇率 操纵汇率 贸易失衡
核心提示:汇丰首席经济学家 简世勋为英国《金融时报》文章说,美国应收回其保护主义腔调越来越浓的言论。文章说,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是不会消失的,不论人民币汇率最终是多少。关于第一个假定,中国人均收入仍十分低,年均收入约为3000美元,相比之下,美国为

  汇丰首席经济学家 简世勋为英国《金融时报》文章说,美国应收回其保护主义腔调越来越浓的言论。美国人不应忘记,正是由于中国等债权国的雄厚财力,才使美国的财政刺激成为可能。制裁只会让世界陷入愈演愈烈的保护主义、汇率动荡和利率冲击。

  文章说,因此,美国最好认识到,美中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让这种威胁适得其反。此外,美国应与中国政府合作,推动中国国内经济亟需的社会保障和消费者信用改革。除非实现这一切,并让中国家庭学会消费,而非只知道储蓄,否则

  文章一开始提到,尽管华盛顿人人都认为人民币应升值,但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这么想。难道中国人是对的?毕竟,将贸易失衡归咎于他国操纵汇率的阴谋诡计是很容易的。上世纪80年代,日本庞大的盈余被认为是蓄意低估日元的结果。但尽管后来日元大幅升值——这一点从上周日本央行(BoJ)决定干预汇市以压低日元就可看出——该国盈余仍在顽强地增长。

  美国财长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上周在国会作证时,清楚地表达出了这样一种常规智慧:人民币低估“有利于中国的出口行业,同时意味着,中国的进口成本要高于其应有的水平”,由此导致国内消费偏低。这一论断假定,名义汇率的改变会导致竞争力出现持久的调整,进而将缓和当前的全球失衡。但这两个假定都存在严重的缺陷。

  文章说,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是不会消失的,不论人民币汇率最终是多少。

  关于第一个假定,中国人均收入仍十分低,年均收入约为3000美元,相比之下,美国为4万美元。两者之间的差距正缓慢缩小,是因为中国新的开放政策吸引了高质量资本和管理,加之异常廉价的劳动力过剩,让中国极具竞争力。换言之,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比重渐增,与人民币低估毫无关系。

  此外,人民币即使升值,也改变不了中国的竞争地位。中国最严峻的资源配置失衡,是劳动力利用率不高。中国几乎取之不竭的穷困农民工资源,限制了工资水平上涨的速度——略高一些的工资将更多的劳动力吸引到繁荣发展的城市,进而限制了工资水平进一步上涨。人民币一旦升值,这些限制将变得愈发明显,暂时丧失的出口竞争力将被国内工资下降所抵消。因此,中国领导人的说法是对的,即人民币升值除了极短期之外不会有什么效果,从长期来看还将伤害中国的劳动力。

  第二个假定同样站不住脚。诚然,政策制定者一直设法通过调整汇率来实现经济“再平衡”。日本上世纪80年代曾进行过尝试,但随着出口放缓,其经济走向繁荣,为80年代末出现的泡沫和之后的通缩式停滞埋下了祸根。2008年,英镑贬值,但英国的贸易表现仍很糟糕。中国完全可以援引这两个例子中的任何一个,作为自己拒绝动作过大的理由。

  但是,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难道证明不了中国正在操纵人民币汇率?即使在这一点上,我也无法确定。中国很可能希望将所持美国债务转换为范围更广的资产,包括美国公司。但美国国会对此热情少得不能再少。的确,由于美国众议院往往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方收购美国企业,中国几乎只能将其盈余投入美元资产。

  由于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升值必然意味着美元贬值。因此,归根结底,将美国的汇率政策形容为美元贬值政策(而不是推动人民币升值)可能更准确些,它反映出的不是美国贸易困难,而是其债务过多。美元一旦贬值,为支持美国金融体系而发售的各种国债的价值,按人民币计算都将大幅下跌。而在中国人看来,这看上去会十分可疑,像是一种违约。难怪他们不愿意让人民币升值。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0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