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经理盘点2008年A股投资:只赚你能赚的钱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08/12/9 9:29:42  

相关文章:
为什么私募基金能做的长久?
煮酒论英雄 共赢湾区未来——“横琴·广发智慧金融杯”私募实盘大赛绩优私募专场投资对话
第十三届私募排排网私募奖项提名名单隆重揭晓!
2018年私募排排网"常青树"私募基金经理大奖揭晓!
华夏基金:天上不会掉馅饼,远离非法集资!

最新文章:
· A股春风送暖 公募积极分红 工银瑞信多措并举持续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 “黄金热”持续高温,更舒适的“购金”姿势是?
· ESG投资时代渐行渐近 华夏沪深300ESG基准ETF联接基金正式发行
· 国联基金陈薪羽:未来1-3年科技股仍是投资主线之一
· 华夏和达高科REIT年报披露:2023年实现可供分配金额6,033万元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

多年的投资历练告诉他们,如同去年末行情出现转折前的“故事”一样,政策累积之后对大趋势的逆转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彻底看空明年市场,显然相当不明智

  即将结束的2008年,对于很多投资来说显得有点“冷”,但眼前的姚先生对自己的收益颇感满足。

  作为一家“江浙系”阳光私募基金负责人,安心在杭州发展个人事业的姚先生自上世纪90年代初便进入股市征战,在沉浮十余载后,这位平时习惯于把自己称为“草根派”的职业投资人意外发现,当初和他同道者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更多的是那些十分年轻的面孔:一大批手持名牌院校高等学历、有着更加机械化的操盘模式及理念、言必称巴菲特及彼得·林奇的基金经理们,并在北京、上海、深圳的金融聚集区中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

  显然,这种“盛象”对于偏安杭州并不处于聚光灯下的姚先生来说,倒也省去不少心力。他谦逊地认为,伴随着市场宽度和深度的不断加深,自己将更加从容地寻找到位置所在。

  最好的防御就是空仓

  与相当多的阳光私募基金经理不同,姚先生并不直接从大型专业机构“下海”,他的看法可能与那些机构操盘手、基金经理背景的职业投资者有着很大区别。更为难得的是,作为私募基金经理,姚先生本身就有实体经济的长时间运作经验,并持有一部分外人看来是价值不菲、马上可以套现的上市公司“小非”。正是有着这样相对复杂的背景,姚先生给人的感觉是他并不急于证明自身的操盘能力、投资经验,而是以更加从容的心态讨论一些市场现象。

  事实上,在接受采访的另一位私募基金管理人吕先生看来,类似姚先生的民间高手不在少数,他们的交易能力简直到了可以“从石头里榨出油水”的境界,这令此前担任过大型基金公司投资主管的吕先生感叹不已,他甚至认为,如果基金经理们在升迁过程中能够在交易一线多呆上一段时间,他们的市场嗅觉将更敏锐、对股市沉浮的拿捏将更精准。

  不过,姚先生对于交易能力在投资整体框架中的地位有清醒认识。“现在不是只凭借资金实力就能对股价发挥影响的时代了。”作为“江浙系”的一员老将,姚先生自然十分知晓对于以往在股市中“长袖善舞”并被外界冠之为“涨停敢死队”的内情。在他看来,这类手法极为凶悍的游资之所以在市场上黯然引退,主要是因为当前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尤其是当各类正规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倚重公司基本面以及宏观经济走向时,逆势而为将饱尝苦果。

  在姚先生看来,今年以来,相当多的职业投资者屡败屡战,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在经历了2005~2007跨年度大行情之后,普通人或者是新投资者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细心观察市场。“市场不好时,就应该离场观望,最好的防御就是选择完全空仓。”

  根据姚先生对A股历史上大型机构“覆灭”的统计和近距离观察,那些遭遇“灭顶之灾”的大型机构往往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逆势而为,二是规模庞大。

  他认为,一般情况下,那些在市场上表现最为优秀的机构规模大致在30亿~50亿元,这也是这些资金掌管人最容易把业绩做好、最容易出名的资金规模。“如果机构规模大得出奇,那么当这些机构进入市场之后,就不知道是这些机构在赚市场的钱,还是其他机构和投资者在赚这些大机构的钱了。”

  “只赚你能赚的钱”

  对于姚先生的看法,接受采访的其他“草根派”私募基金管理人也有同感。如果问,这类投资者与身处“高堂”的基金经理们有何最主要的区别时,他们肯定都会认为,自身经验沉淀也许是他们在市场上立足的最大“本钱”。

  出身于名牌大学、目前担任某阳光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梁先生就坚定地认为,“投资其实是在赚时间的钱”,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以往金融和市场历史的把握显得十分必要。在接受采访时,梁先生对今年行情的感言也颇为值得一提:投资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特定的时候,你可能只能看着人家赚钱而束手无策。而且,作为投资者的你,是不可能去抓住所有热点的,“你只能赚你能赚的钱”。

  在很多情况下,“草根派”职业投资者并不愿意把自己归纳为哪种投资流派的投资风格,在他们看来,以往的投资成功也许只能是:在自己投资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去复制已经成功的盈利模式。多年的市场经验也告诉他们,除了把握市场本身趋势外,宏观走向的趋势不可不察。

  不得不提醒的是,相比于那些主要是比较“相对收益”的机构投资者来说,这些“草根派”私募基金管理人对于“绝对收益”的追求更加直接,这促使他们对于各种信息进行“全息”式掌控,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深知,在残酷的现实世界里,投资业绩的“潜台词”往往是生存抑或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