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基金 >> 基金评论 >> 正文

3万亿元:基金业如何突破瓶颈

2010-12-17 8:56:15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关键词:$False$
核心提示:62家基金管理公司,超过3万亿元资产管理规模,近700只公募基金,高达47%的复合增长率……从1998-2010年的12年间,中国基金业如同中国经济一般,创造了上述一连串数据奇迹。无怪乎有人说,中国基金业用10余年就完成了国外基金业需数十年走完的道路。

  62家基金管理公司,超过3万亿元资产管理规模,近700只公募基金,高达47%的复合增长率……从1998-2010年的12年间,中国基金业如同中国经济一般,创造了上述一连串数据奇迹。无怪乎有人说,中国基金业用10余年就完成了国外基金业需数十年走完的道路。

推荐阅读 2011年基金资产保卫战

2011年基金资产保卫战

  • 股基基民十年到手收益317亿元
  • 内考结束 部分基金布局2011
  • 王亚伟基金业绩飙升引发猜测
  • 再聚三农 机构狂买农业龙头
  • 华孚色纺募9.8亿 社保突击抢筹

  然而,自2006年、2007年基金资产净值分别增长了83%和283%后,近3年来,基金业管理的资产规模,一直在3万亿元左右徘徊。中国基金业在经过2006年、2007年二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已陷入了发展瓶颈

  零售业务持续萎缩

  2010年,中国基金业的奇迹似乎仍在续演。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15日,今年以来总共成立了147只基金,较2009年增加了29只,增长达24.58%。

  不过,与之相反的是,今年新基金募集规模却未能超越去年。数据显示,2009年,新基金发行总份额为3722.31亿份,单只基金平均发行份额为32.09亿份;而截至12月15日,今年以来成立的147只基金募集总规模仅为2879.06亿份,平均每只基金发行份额为21.65亿份,较去年锐减48.22%。

  尽管新基金发行如潮,但今年以来基金整体依旧处于净赎回状态,也就是申购量未能超过赎回量,而这一状况自2007年以后已持续3年;同时,基金有效账户也自2007年市场爆发性增长以后,连续3年几乎保持停滞不前的状态,即便在2009年的小牛市背景下也是如此。

  基金连续3年的净赎回状况,与其投资者构成不无关联。

  经过2006、2007年的发展,国内基金投资者构成已经由2000年以来的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占主导,发展到中小基民占主导。不过,由于国内中小基民目前尚未形成长期投资的投资理念,对基金仍和股票一样喜欢短线操作、频繁申赎,因而基金份额在最近3年震荡市下整体仍处于净赎回状态。事实上,即使是购买公募基金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其操作也日趋散户化。数据也显示,分客户来看,近3年来,零售业务的流量呈现小幅净赎回状态。

  不过,与此同时,机构业务却逆势增长,社保、企业年金、专户都处在稳步增长阶段。截至今年10月底,社保委托资产达31501亿元;企业年金达1067亿元;专户资产达1124亿元。

  对策:大力发展专户业务富国基金总经理窦玉明认为,未来基金投资者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社保、企业年金、专户业务或将成为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增长的重要来源。上述三类的发展也会改变基金公司财务的贝塔值。所谓的财务贝塔值是指基金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证券市场的波动情况相关程度,与中小基民"追涨杀跌"的投资行为相比,社保、企业年金、专户业务相对较为稳定,如果机构业务增加,基金公司的业绩波动就会相应减小。

  而在上述三大业务中,去年9月刚刚开闸的面向高净值客户的一对多专户业务成为基金公司下阶段发展的重中之重。

  窦玉明表示,中国的财富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而且程度还在进一步扩展。招商银行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超过1000万元资产的客户已经达到30万以上,这部分高净值客户掌握的资产量接近10万亿元人民币,而传统的公募基金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量身定制的一对多相对而言具有比较优势。一方面,其灵活操作、追求绝对收益的特点,更为迎合高净值客户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其更为周到的服务、更为透明的交流,也促使更多的高净值客户转向一对多业务。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日,自开闸以来1年多时间内,已有195只一对多产品先后成立;而今年下半年,更有明显扩容趋势。由于高端理财市场在中国还刚刚开始,其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更是乐观预计,如果牛市到来,一对多产品规模有望迅速扩容10倍以上。

  内、外部竞争加剧

  不过,就在基金公司将下阶段争夺焦点瞄准高净值客户的同时,私募基金、证券公司(券商资产管理公司)也在为这30万"千万富翁"摩拳擦掌。

  其中,发展最为迅猛的要数私募基金。根据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国内私募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保守估计已超过12000亿元,其中管理最规范、最透明的阳光私募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1200亿元。山东信托总经理相开进在第二届中国阳光私募基金峰会上表示,估计目前全国私募信托总量已接近1500亿元左右。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最近2年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停滞不前的背景下,阳光私募却迎来一波高速扩容。截至2010年11月30日,国内共发行管理型阳光私募产品600只,其中2009年共发行180只,2010年以来更是已有238只产品新成立,赶超公募基金的势头明显。

  此外,今年以来,证券公司特别是券商资产管理公司的加入进一步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根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成立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达85只,合计募集资金700亿元。其中,部分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券商发行的集合理财产品更是热销程度超过公募基金。如于上周成立的中信证券股票精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首发规模达到35亿元,一举创出今年股票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首募规模的新高;而在此之前,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推出的"东方红6号"曾创出了一天销售20亿元的纪录。

  对策:推动产品、业务创新当不少基金公司仍把焦点集中在应对同业竞争上时,资产管理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其不得不进一步关注来自外部的竞争。

  为此,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开出了"创新"的"药方",希望基金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来应对同业和外部的双重挑战。

  在产品创新方面,监管部门已经明确了专户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相关政策;同时,将商品期货纳入专户产品的投资范围;还适度提高单只一对多专户产品投资范围,单只股票的比重由原来的10%提高至20%,为基金产品创新提供先机。国投瑞银基金也已率先推出一款以股指期货套利为主的"多重套利策略"专户一对多产品。同时,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规则正在积极研究中。此外,监管部门也不断加大对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创新产品的评审机制,为产品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在业务创新方面,一方面,监管部门正在积极探索基金管理公司分类监管的路径,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司按不同业务设立专业子公司进行集团化经营的试点,扩大基金公司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监管部门正在抓紧修订相关办法,如降低专户理财

  QDII业务的门槛标准,打造公平竞争环境,为公司的差异化发展创造条件。

  事实上,国外资产管理界早就在业务创新方面有很多成功案例。以富达全资子公司---富达锥体国际顾问公司(FidelityPyramis)为例,其就以全球的机构投资者为主要客户,包括养老基金、国家主权基金、基金中的基金;同时,其业务不仅仅局限于资产管理,而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且跨越所有的资产类别,根据客户需求量身订作解决方案。此类发展模式可为国内基金公司提供一定借鉴。

  同时,监管部门还鼓励有条件的公司拓展国际业务,推动境外募集投资境内业务试点的工作。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2家基金管理公司获批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其中超过6家已获得资产管理等业务牌照,并在香港开展了业务。以大成国际为例,继今年7月推出内地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在港发行的首只公募产品---大成中证中国内地消费ETF并取得良好市场表现后,日前,又同时推出了2只中国概念ETF---大成中证香港中资民企ETF及大成中证香港中资央企ETF,其标的指数分别是中证香港内地民营企业指数及中证香港内地国有企业指数。这两只ETF在上市路演伊始,就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热捧。另据大成国际CEO连少冬透露,大成基金已经开始积极筹备人民币QFII业务,一旦成行,将进一步推进大成国际在海外的业务拓展。

  人才流失、业绩落后

  尽管打出"创新"牌应对挑战,但对于资产管理业务而言,业绩是亘古不变的制胜法宝,而业绩的优劣则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富达锥体主席及首席执行官KevinUebelein表示,找到并留住人才,是资产管理公司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所在。

  然而,急速发展的中国资产管理领域却使基金经理人心浮躁、频繁变动。根据统计,中国基金经理在一家基金公司任职的平均年限不足2年;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为5年。KevinUebelein指出,如果一个基金经理待在一家公司超过7年,那么其投资人也就更有可能保持对这个基金的忠诚度。哪怕有连续两个季度的绩效表现不好,投资人也能够跟随这个基金经理。也就是说,这样就能够让基金公司在业绩低点的时候也能够保持规模的相对稳定;但是如果基金经理的任职期很短,那么投资者就难建立起对其的忠诚度,进而在陷入业绩低谷时基金公司就可能会出现大规模赎回。

  同时,公募基金领域近年来更是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据统计,2008年全行业基金经理流失为136人次,2009年为237人次,到2010上半年已达到222人次。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在2000年以前的第一代基金经理共有24人;但截至目前,仍坚守岗位的只剩王亚伟、林彤彤、尚志民3人,基金经理的流失比例接近90%。

  作别公募后,这些基金经理们最普遍的去向即为私募基金,其首要原因就是公、私募基金巨大的收入差距。尽管公募基金经理的平均年薪高达上百万元,但良好的激励机制依旧使投资能力出众的基金经理投身私募后收入飙升。以2009年为例,多只私募基金业绩增长超过50%,按照2亿元规模计算,私募基金经理当年即可提取1000万元到3000万元的报酬,这一收入较公募基金经理平均年薪翻了10倍!

  此外,公、私募基金天差地别的监管程度也是导致基金经理"公转私"的一大因素。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监管日益严苛,一方面,监管层严厉打击基金经理"老鼠仓"、内幕交易,更是出现了首个因"老鼠仓"被刑事处罚的基金经理;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也将内控做到淋漓尽致,从手机、电话、MSN等对基金经理进行全方位监控。今年初,证监会更是将触角伸向从业人员亲属,下发了《基金从业人员亲属股票投资报备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基金从业人员亲属在基金公司指定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开户,亲属在买卖股票及其衍生品前需先向公司申报,并在批准当天买卖。

  相比之下,私募基金从业人员却几乎不受监管。事实上,不少私募基金经理都把自己的资产投入到由其管理的私募基金中。

  人才流失对公募基金的业绩影响立竿见影。截至12月10日,今年以来沪深两市股指分别下跌了14.22%和9.83%,在此背景下,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642只阳光私募基金平均净值回报为8.03%,轻松战胜了同期302只偏股型公募基金5.45%的平均业绩,且有481只私募基金实现了逆市飘红,占比超过75%。其中,"最牛"私募基金世通资产旗下"世通1期",今年以来的收益率高达92.66%,此外还有5只私募产品收益率超50%;而同期"最牛"公募基金华商盛世成长收益率仅为41.11%,尚无法跻身私募基金

  TOP10。对策:股权激励实现共赢尽管在10月"公转私"大佬李旭利遭到证监会调查,以及监管层明确表态要严查"公转私"基金经理内幕交易后,四季度以来基金经理离职事件明显减少,记者更是听闻不少原本打算离职的基金经理为"避风头",甚至将已经打好的辞呈重又塞回抽屉。不过,业内人士表示,"白色恐怖"过后,不排除基金经理离职出现"报复性反弹"。

  至于如何留住人才,KevinUe-belein表示,提供载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报酬、并且保证员工可以和公司共赢是最为管用的法宝。

  参考海外经验和国内现状,引入股权激励机制被业内视为解决人才流失问题的"救命稻草"。北京大学国际投资管理协会名誉会长、原《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王连洲表示,基金业的核心资源是基金经理,让基金经理持股、使其与公司共赢也无可厚非。

  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也于近日对这一业界争论已久的问题公开表示,未来将逐步降低新基金公司设立的门槛,并引入股权激励机制。

  不过,国泰基金总经理金旭则指出,海外共同基金在发展过程也曾出现过大批基金经理出走到对冲基金的现象,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对冲基金或者私募基金的运作模式,数年以后,大量的对冲基金经理又都回归到了共同基金。因此,中国的基金业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出走到私募的部分职业经理人会有回归公募的那一天。

  放松管制加剧渠道争夺

  除上述几点,基金被银行"绑架"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因素。目前国内基金销售接近80%依赖银行,使得银行话语权过大。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基金审批放开、新基金发行大幅提速的背景下,同一时间发行基金的数量非常集中,最高峰时甚至超过20多只,对销售渠道的争夺日趋激烈,导致银行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对策:推进第三方支付与销售监管层和基金业都普遍注意到基金行业过度依赖银行渠道的弱点,今年11月份出台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大幅降低准入门槛来鼓励第三方销售渠道的发展。

  万家基金董事长孙国茂表示,建立统一的基金销售平台至少可以解决三个问题:首先,可以打破商业银行垄断基金销售业务的局面,有利于证券市场增加客户和资金流入。银行垄断基金销售的结果是大量的资金和客户最终流入银行,对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而言,资金的过度集中无疑将大大增加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其次,可以极大地缓解基金公司的生存压力。建立统一的基金销售平台后,银行不能随心所欲的索取基金公司的管理费,这不仅增加了基金公司的营业收入,还理顺了契约型基金管理中的信托责任关系,最终受益的是基金持有人;最后,可以大大降低(甚至可以考虑取消)基金发行和申购/认购费用,这不但降低了基金持有人的投资成本,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基金投资。

  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开始参与到基金销售业务。目前,已经有11家基金管理公司正式启用上海汇付公司支付服务,开展网上基金销售。

  窦玉明则表示,除了第三方支付、销售外,大力发展交易所基金,包括ETF、LOF也是可行的应对之策。交易所基金是最近一些年国外发展非常快的一个品类,其在中国发展也比较快,两市总计数量已超过100只。日前,深交所还推出了"乐富"基金品牌,以进一步推动交易所基金未来的发展。

  目前,中国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只占全球的1.7%,从整个全球资产管理的规模排名来看位居第十,窦玉明指出,这一名次和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总量在全球的位置是不匹配的。孙国茂更是乐观预期,根据欧美等国的经验,在未来5-10年的时间里,我国公募基金管理的资产应达到占GDP30%-50%的规模,这意味着,即使按保守估计,未来5-10年基金行业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将增加10倍以上。

  而从国内现状来看,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我国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长期向好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同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和期货市场。作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专业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也为基金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

  不过,纵然前途一片光明,但基金业要跨上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其道路必然充满曲折,只有在当前的调整、转型期,为下一步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迎来3万亿元后的再度飞跃。

分享到:分享到新浪微博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0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