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基金 >> 基金评论 >> 正文

专家理财 公募跟私募比谁更给力

2011-2-22 8:41:42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关键词:基金评论
核心提示:“公募不作为,私募更给力”,如果只是一种过去式,显然并不足以充分反映当前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力量对比的变化,但是,就其对基金市场表现的促进作用来说,对于未来基金市场发展的市场化趋势,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推荐阅读小基金两大杀手锏取胜

  “公募不作为,私募更给力”,如果只是一种过去式,显然并不足以充分反映当前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力量对比的变化,但是,就其对基金市场表现的促进作用来说,对于未来基金市场发展的市场化趋势,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推荐阅读 震荡市小基金两大杀手锏取胜

基金两大杀手锏取胜

  • 2010年基金公司四季报
  • 基金定投七大法宝
  • 投基何妨“懒洋洋”
  • 基金大举入驻4只次新股
  • 钱袋子妙用之月光族

  过去一年,公募基金发行的新基金尽管仍有145只,并募集了2351亿份,但基金的份额总体上却出现下降,不仅比2009年年末的2.4535万亿份减少了302亿份,而且比巅峰时期的3.3亿万份更是下降了26.56%之多。与此同时,各类形式的私募基金却蓬勃发展。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阳光私募信托累计发行产品达1592只,2010年度新增产品647只。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达1206亿,当前规模约为1399亿,存续产品当前规模近1198亿,规模较之2009年年底翻了一番。

  公募基金江湖地位的江河日下,是公募基金长期以来习惯于躺在政策扶植的温床上“等、靠、要”,不思改革创新,不作为,不进取的结果。本该以“专家理财”为立身之本的公募基金,不仅只知“靠天吃饭”,而且,还把“市场稳定器”的历史使命当做黄袍加身的护身符,争先恐后地争排名、上规模,在基金名称上变着法子发行新基金,以此换取可观的无风险管理费收入,却把提高投资业绩,做好客户服务当做可有可无的分外事。公募基金在借助体制性的优惠照顾取得了得天独厚的垄断性市场资源配置优势的同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基金管理费向上,投资收益向下”的基本特征,反而使得“‘排名战’你死我活,‘跳槽经理’越来越多”。这充分说明,基金发行体制向公募基金一边倒的“政策市”和国有金融公司对基金公司的过度垄断,不仅不能体现基金市场的充分竞争,而且,现行基金管理制度下的价格垄断、权利和责任不对称、收益与风险不对称等弊端反而越来越放大,最终势必养虎贻患,成为捧着咬手甩了可惜的一大祸害。

  尽管基金立法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但是,阳光私募的崛起显然是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市场化的题中应有之义。2010年,沪深300下跌12.51%,而基金公司专户“一对多”产品平均收益率和阳光私募平均收益率分别高达7.49%和6.4%,券商集合理财为3.07%,公募偏股型基金为3.01%。对于投资者尤其是高端客户的理财需求日益“觉醒”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说,私募基金和私募理财产品目前的业绩表现比公募基金更给力,这已经是没有疑义的现实。

  私募基金及相应的私募理财产品之所以更能博得投资者青睐,除了它们在中小盘股票估值的选择倾向上比公募基金更贴近市场的脉搏之外,还跟其不会像公募基金那样牺牲基金持有人和投资者的整体利益,不惜一切代价为“三高”新股的发行充当垫脚石分不开的。这充分说明,如果说公募基金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沦落为政策市的调控工具,那么,私募基金以及相应的私募理财产品才有可能在满足市场对投资理财产品需要的同时,更好地体现投资工具和盈利方式在市场意义上的本质属性。

  严格地说来,在基金体制上,只有是不是更有利于市场竞争的区别,没有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何种体制更好之分。我们主张改变公募基金“一基独大”的局面,还给阳光私募基金合法生存的市场地位,更重要的是,要以市场化、法治化为方向,以发行体制、公司治理机制为突破口,大刀阔斧地推行基金体制的市场化改革。

分享到:分享到新浪微博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0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