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八下”向来被普通股民视作一条可参考的A股运行规律,今年7月下旬至8月以来,涨势如虹的A股转向宽幅震荡,似乎验证了“七上八下”的炒股规律。A股是否真存在“七上八下”?基金经理认为历史规律与市场表现没有必然因果关系,建议弱化择时,建立中长期投资理念。 基金经理解密 A股“七上八下” 8月以来,A股持续盘整,医药、消费、科技等热门板块出现回调,行情走势似乎验证了“七上八下”的规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8月以来下跌6%,申万休闲服务指数下跌9.14%。 中融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柯海东认为,震荡的主因是半年报的发布。7月份随着上半年经营情况落定,市场开始提前反映半年报预期,投资者往往会布局预期上半年经营情况良好的公司。进入8月份以后,中报业绩开始密集发布,此时部分业绩不达预期的公司股价出现下跌,而业绩良好的公司在短期快速上行后部分短线资金有获利了结需求,双重因素叠加导致市场相较7月会出现明显的波动。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投资总监徐荔蓉表示,“七上八下”其实并不是规律,更多的是大家的一个印象。市场走势取决于当时的资金面、经济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历史规律与未来表现可能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没有必然因果关系,不建议投资者用历史表现来预测未来。 事实上,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数据看,A股并没有明显的“七上八下”规律可循。统计数据显示,沪指今年7月的涨幅为10.12%,截至8月14日收盘,沪指8月前半月的涨幅为2.23%。 记者统计沪指过去10年7、8月的涨跌幅数据发现,2010年至2019年的7、8月期间,仅仅2018年7月和8月的涨跌幅体现了“七上八下”,沪指2018年7月上涨1.02%,8月则下跌5.25%。在震荡市中,多数年份的7、8两月都出现上涨行情,2010年7月涨幅表现优于同年8月;2013年、2016年、2017年8月的沪指涨幅表现均好于7月;在2015年7月、8月的单边下跌行情中,7、8两月都出现大幅下跌,跌幅都在10%以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