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基金 >> 基金情报站 >> 正文

千元利差致国内糖业走私猖獗 行业被动局面无解

2012-5-28 7:44:47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关键词:基金情报站
核心提示: 糖价逐渐回落,消费旺季来临,白糖销售却依然不见起色,糖厂正面临近三年来从未有过的被动局面。糖业人士将此归咎为走私糖猖獗,但业内专家则指出,如果国内糖厂不提高竞争力,未来将有可能丧失生存空间。国内糖厂旺季销售不畅南宁糖业(11.4

  糖价逐渐回落,消费旺季来临,白糖销售却依然不见起色,糖厂正面临近三年来从未有过的被动局面。糖业人士将此归咎为走私糖猖獗,但业内专家则指出,如果国内糖厂不提高竞争力,未来将有可能丧失生存空间。

  国内糖厂旺季销售不畅

  南宁糖业(11.44,-0.02,-0.17%)有关人士日前透露,今年白糖销售明显与往年不同,销售不理想。但是他拒绝透露公司的销售进程。

  多方统计数据也显示国内糖厂销售不畅。云南糖协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云南省本榨季糖产量为196.44万吨,糖销量为68.02万吨,销糖率为34.63%;而去年同期,云南省糖产量为165.31万吨,销糖率为43.62%。相比之下,今年白糖销售率明显下滑。同时,云南糖企库存大幅度增加。截至4月30日,云南省糖企库存为128.41万吨,而去年同期为93.92万吨。

  一叶知秋,万达期货分析师近期从市场白糖投放量方面分析也做出了今年国内糖销量不畅的结论。万达期货崔仕嵬日前撰文指出,截至4月底,全国食糖销售量为581万吨,扣除国家和地方收储量,实际流入市场的食糖只有508万吨。去年同期销售536万吨,加上放储量,实际被市场消化的食糖就有551万吨。相比之下,今年销售迟缓。

  糖厂的生产控制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市场销售疲软状态。2011年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行企业债券,拟募资10亿元。其中近3.5亿元投向广西农垦糖业集团防城分公司年产30万吨精制糖技术改造项目。根据农垦集团公开信息,精制糖生产线到3月25日结束生产,可产精制糖约10.3万吨。业内人士指出,受市场销售不畅影响,农垦集团的精制糖生产线一直没有达到其设计产能。

  销售不畅和价格下跌导致糖厂的盈利大幅度下滑。日前在投资者交流活动中,南宁糖业负责人就指出,糖价大幅下滑,白砂糖市场价格从2011年11月初的7350元/吨跌至2012年最低跌破6000元/吨,跌幅达1350元/吨。糖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跌,原材料甘蔗成本上升,造成制糖业务盈利大幅减少。今年一季度南宁糖业亏损5000余万元。

  中糖协悬赏举报走私糖

  广西糖协理事长农光将糖销售不畅归咎于走私糖在国内泛滥。他说,按照我国糖的产销量,每年国内白糖供应缺口约为200万吨,但走私糖正在补充这些缺口,致国内糖销量下滑。

  近日,中糖协公告,悬赏1000元至50万元,举报走私糖行为。

  “中糖协悬赏举报走私,本身就说明走私问题很严重。”业内人士如此认为。业内专业人士预计,去年下半年至今年4月份,约有50万吨白糖走私进国内。

  昆明海关近日查获一起10吨的白糖走私案。近期,昆明海关公开宣传去年以来已经查获815吨走私糖,而南宁海关也查获了1000多吨的走私糖。

  农光透露,目前已经接到了9起走私白糖的举报。据他透露,在广西首府南宁,有不少白糖走私贩,日前,南宁抓获了一位走私贩,白糖走私量高达千吨。据该人透露,南宁白糖走私量比他多的还有多人。

  在南宁市华西路批发市场,有不少批发商也在偷偷售卖泰国糖。泰国糖的批发价比国产糖低8%,报价为315元/袋。而南宁糖业生产的白砂糖在此地的批发价约为330元/袋(100斤),报价从328元/袋至335元/袋不等。

  千元利差外糖压境

  走私糖猖獗缘于内糖和外糖之间高达千元的价差。

  目前,国内糖价稳定在6200元/吨以上。但是泰国进口白糖完税后成本为5200元/吨,而巴西糖为5400元/吨。

  “全关税进来的白糖都有得赚。”一位业内糖现货操作商说。据悉,每年我国食糖进口配额为194.5万吨。按照该配额系统的食糖进口优惠税率为15%,没有配额的食糖进口最低关税为50%。

  云南云维糖业综合运营部副主任杨景伟说:“泰国11/12榨季白糖产量约为1300万吨,泰国内消费白糖约200万吨,200万吨能销往欧盟等市场,仍然还有约900万吨的剩余糖,泰国糖的销售压力很大。”

  “泰国糖原来主要的出口目标市场是欧盟,但是近期欧盟经济危机,泰国糖出口欧盟也因此受阻,而周边东南亚市场有限,泰国糖现在主要的目标输出地是中国。”

  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已经数百万吨的泰国糖堆积在海防港的保税区,等待进入中国市场。

  由于泰国糖是全碳化糖,相当于国内的精制糖,国内的精制糖售价一般要比白砂糖贵400元/吨左右。因此,做高端食品加工的企业就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泰国糖,这是国内精制糖难以达产的主要原因。据悉,云南、广西等地的几家精制糖生产线或停产,或难以满产。

  万达期货分析师指出,外部糖源完全可以弥补国内市场本榨季的缺口。

  糖业被动局面暂无解

  国内糖价高企,既因为国内供应存在缺口,也有政府保护糖业的因素在内。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糖消费量约在1350万吨左右,国内糖年产量在1100万吨。因此,国内糖业市场存在250万吨左右的供应缺口。因供应缺口存在,白糖价格近几年来持续上涨,去年白糖价格一度涨至7350元/吨。

  与此同时,我国最大的蔗糖产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采取甘蔗收购价与糖加销售价格挂钩的政策,在糖价上涨的时候,让蔗农利益能够得到保证。以去年为例,广西甘蔗的收购价达到482元/吨。这保证了蔗农在成本上涨的时候,有足够盈利空间。但这也锁定了糖厂的成本。有广西制糖企业就宣称,公司的制糖成本在6000元/吨以上。

  此外,我国还采用食糖收储制度,通过食糖的收储和投放来平抑市场糖价。而我国目前成品糖的收储价为6550元/吨,6550元/吨以下的价格国家敞开收购,这也导致国内糖价维持在6500元/吨的水平。

  但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国内糖市目前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改变。糖价不可能再维持只涨不跌的抬头。

  云维糖业杨景伟认为,国内糖价目前正面临两大不利因素。首先,今年走私糖有望突破100万吨,填补国内糖供应的缺口;其次,下游食品制造商正在压缩用糖量,有些制造商将配方改变,或者采用其他果糖等替代糖。比如可口可乐在配方中只用了25%的白糖,其他75%都在使用替代糖。

  万达期货分析师指出,糖企最该担忧的是含糖食品工业对食糖需求下滑。食品工业用糖约占国内食糖消费量的三分之二,近10年来主要含糖食品产量增速维持在20%左右。其中,糖果、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主要用糖食品2011年的产量增速分别达到33%、24%和12%。然而进入2012年以来,多种含糖食品的产销量出现萎缩,其中主要的含糖食品如糖果、碳酸饮料自年初以来的产量分别出现了14.4%和12.9%的负增长。

  另外,我国收储的库容量有限,如果今年完成100万吨的收储,我国的储糖库存将面临饱和。依靠收储来支撑糖价并不现实。5月24日,国家将进行第八次共计12万吨食糖收储,预计将全部收齐,从而完成第一批50万吨收储计划,后续可能继续发放第二批收储50万吨份额。如果国家本榨季完成100万吨的收储计划,到榨季末,储备库存将在250万—300万吨,后续很难再有收储计划出台。

  业内人士指出,5月份开始进入销糖旺季,但今年情况不容乐观。糖厂今年销售的黄金时间只有4个月,就是6至9月份,如果不抓住这几个月用糖旺季销售,等到11月份新糖上市,糖的价格将会下跌。

  而糖市专业人士指出,“今年糖企的平均收益还能赚钱,但明年的情况就不容乐观了。”因为明年国储糖库容量有限,而国内、泰国甘蔗增产已成定局,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会更大。

  南宁糖业负责人日前已经公开表示,公司将进行套期保值。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