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基金 >> 基金情报站 >> 正文

中国公司哄抢美过期电动车 盖茨座驾公司吃香

2013-2-22 9:14:29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 晚报记者王毅鹏报道制图邬思蓓 制图邬思蓓 普通新能源电动轿车还尚处襁褓之中,总是“超前几步”的中国汽车公司已经开始“哄抢”豪华电动跑车了。昨日来自海外的最新消息称,来自中国的两家上市公司:浙江吉利

晚报记者 王毅鹏 报道 制图 邬思蓓
制图 邬思蓓

  普通新能源电动轿车还尚处襁褓之中,总是“超前几步”的中国汽车公司已经开始“哄抢”豪华电动跑车了。昨日来自海外的最新消息称,来自中国的两家上市公司:浙江吉利和东风汽车,为收购美国新能源跑车公司菲斯科(FiskerAutomotive)而“打破了头”,都欲出价2亿~3亿美元将其纳入囊中。

  虽然商界名人比尔·盖茨以及当红歌手贾斯汀·比伯皆为该车车主,然而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另类公司”,目前旗下仅有一款电动跑车,且在去年多次发生了起火事故,被指电动汽车技术落后。就是这样的一个“烫手山芋”,突然间变成中国汽车公司眼中的“香饽饽”,着实令人费解。

  东风抛3亿美元收购计划

  据悉,困境重重的美国电动车制造商菲斯科已经收到了多家海外企业的合作意向,最终的合作结果将于未来几周内明朗化。根据此前的相关消息,菲斯科已经与至少4家中国企业有过接触。在过去的几个月,菲斯科已经与包括东风汽车、吉利汽车[微博]和北汽在内的多家中国汽车企业有过接触。知情人士表示,菲斯科正在对来自两家中国企业的收购报价进行权衡。除了吉利汽车,另外一家有意竞购菲斯科的中国车企为国有汽车生产商东风汽车

  从对菲斯科发起的收购意向就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各大汽车生产商正在加大力度逐步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知情人士表示,在过去的三个星期里,吉利汽车及东风汽车均向菲斯科提出了收购报价,估值大约在2亿美元至3亿美元之间,如果能够成功竞购菲斯科,那么这家企业将获得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菲斯科的控股权。

  最新消息显示,东风集团报价3.5亿美元收购菲斯科85%的股权,目前,东风集团和吉利汽车开始为竞购而正面交锋。

  早在2011年初,东风汽车就公布了包括“在未来五年投资30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十二五”规划。规划中称,要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预计2012至2013年有产品上市,包括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但受制于研发能力、人才储备等因素,东风汽车过去几年在新能源发展方面的进展在各大汽车集团中并不突出。

  进入2013年,东风汽车开始加速推进新能源计划,并逐渐加大了与海外拥有先进技术企业合作的步伐。 2月1日,东风汽车集团新能源技术中心与加拿大动力电池制造商Electrovaya签署协议,Electrovaya将为东风集团下半年投入规模生产的两款电动汽车设计、研发和生产锂电池系统。

  吉利已派团队赴美考察

  相对于东风的“财大气粗”,目前吉利已派出工程师团队,到加州考察菲斯科电动车技术。业界认为,吉利汽车已经在竞购中处于优势。

  “最重要的是,对于吉利,我们是和一个决策者打交道”,菲斯科方面表示,该“决策者”正是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菲斯科的管理层及其财务顾问认为,吉利对菲斯科的收购更为严肃,且该公司对菲斯科及其所拥有技术的收购热切程度更高。

  与此同时,与东风汽车相比,吉利在决策方面的效率更快速。对于目前深陷现金困境的菲斯科来说,该公司急于寻找到买家。在这种情况下,东风在此次收购竞争中难以占据有利的地位。知情人士表示,对于吉利而言,其只有一个决策者,那就是该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

  此外,在2010年凭借成功收购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汽车[微博]旗下沃尔沃汽车这一成功的大型跨国并购交易,吉利具有更加丰富的经验,能够有效应对和处理对菲斯科的收购交易。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吉利汽车已经派出工程师团队前往菲斯科,进行电动轿车技术考察。

  事实上,近年吉利汽车在海外收购频繁,继2010年全资收购富豪汽车(Volvo)后,今年刚公布收购英国传统黑色的士制造商锰铜。

  在香港上市的吉利汽车,亦宣布斥资5亿元人民币,与康迪汽车研发电动车。吉利汽车也在新能源汽车上辗转多年,此前已经研发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EC7、EC8,以及纯电动车EK-1、EK-2等几款新能源汽车,但目前其销量仍为零。

  对于上述消息,吉利汽车和东风汽车至今均未予置评。

  故障频发的电动跑车公司

  据记者了解,于2007年成立的菲斯科,总部设于美国加州。公司成立后,推出唯一一款卡玛(FiskerKarma)电动跑车,即引起美国车市哄动。该车款售价约11万美元(约85.8万港元),截至去年底,已售出约1800辆。比尔·盖茨以及当红歌手贾斯汀·比伯亦为该车车主。

  2007年,著名汽车设计师亨利克·菲斯科(Henrik Fisker)和伯恩哈德·克勒(BernhardKoehler)合作创立菲斯科汽车公司,且在第二年举办的北美车展展出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豪华跑车卡玛。 2011年12月,卡玛在美国上市,但在截至去年9月不到一年的销售时间里,卡玛遭遇多起起火事件,原因包括电池起火和冷却风扇故障。

  去年初,美国能源部将该公司信用额度冻结为5.29亿美元。菲斯科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资金短缺。菲斯科原计划于2013年推出的第二款车型上市将至少推迟一年,这也直接导致了菲斯科寻找潜在的海外买家。买家的竞购交易将有助于菲斯科获得生产其第二款车型的资金。这项交易还有助于获得投资者的支持,因为不少投资者已经开始对菲斯科是否能够避免倒闭而心存质疑。

  此外,贷款受阻导致了菲斯科的一个工厂裁员26人。 “不是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菲斯科的低势不起,也和他的前期判断有着很大关系。2010年,菲斯克完成收购通用位于特拉华州的工厂,并准备在该工厂投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据当时报道,此次收购菲斯科至少支付2000万美元,而这笔钱来自于当时刚刚获批的美国能源部贷款。

  值得一提的是,为其供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A123也遭受重创,生产无法持续。电池供应唯一依靠A123的菲斯科也在去年年中被迫停产,最终破产保护后被中国万向集团收购。菲斯科的产品在2011年底上市后,一直遭受电池等部件质量的困扰,曾多次召回,这直接导致其资金短缺。

  这样看来,菲斯科的低落早就有迹可循。销量提不起来的情况下,空有一腔热血地追求产能,背负着政府贷款又无法实现盈利。菲斯科陷入这般捉襟见肘的困境,不想破产也只能急引资金注入了。

  电动技术被指毫无新意

  据菲斯科中国总代理广汇集团公布的信息,卡玛有两种驾驶模式:一是不启动发动机发电情况下的电力驱动,被称为隐性模式;二是全动力的运动模式。隐性模式下即为普通插电式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为80公里。满油状况下可行驶400公里。

  “所谓增程式电动车,这在技术上本来就是有争议的。 ”宝马的一位电动车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菲斯科的第一款产品卡玛采用了增程式的混合动力技术,其搭配的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汽车。 ”

  据悉,增程式电动车的优势在于,在可充电环境下,可用纯电动模式驱动;在缺少充电设施或纯电动模式无法完成行驶时,可采用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这种模式效率并不高,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增加了环节,导致能量消耗增多。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说,“这种模式与通用的沃蓝达相似,称为串联式混动,经历了由发动机、电动机发电,储存到电池组,再驱动汽车的过程,各个环节都有能量损耗,效率肯定低于内燃机。 ”在这种技术思路下,即使定位于豪华跑车,卡玛的动力也颇为一般,从零到百公里的加速时间需要5.9秒,最高时速也仅为200公里。

  或许过于另类,菲斯科的产品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契合度始终无法达到预期,销量也少得可怜。 2012年,菲斯科降低了1.5万辆的销售预期,声称预计将卖出1万辆。最终,菲斯科连这一调低后的任务都没有完成。而且,后来菲斯科旗下Karma冷却风扇发生着火事件,菲斯克还召回了2400辆。

  相对于技术革新,设计师出身的亨利克·菲斯科更钟情于车身外形。他说:“我们设计出了更加性感的豪华环保车。 ”卡玛的外观保留了亨利克。菲斯科曾经的力作宝马Z07概念车、Z8敞篷跑车、阿斯顿。马丁DB9、V8 Vantage、ArtegaGT等车型设计元素,但卡玛性能上的差距和过于昂贵,使得新能源更像一个噱头,“有多少人会拿160万元人民币去购买一辆虽然外形很酷,但动力不足,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的环保跑车? ”一位业内人士发出疑问。

  新闻链接

  吉利集团拟在瑞典设立欧洲研发中心

  2月20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在瑞典哥德堡设欧洲研发中心,打造新一代中级车模块化架构及相关部件。

  该中心位于哥德堡市Lindholmen科技园,前萨博汽车研发总监、现沃尔沃汽车产品战略副总裁Mats Fagerhag将出任中心CEO。同时,该中心将在瑞典和中国招募大约200名全职工程师,计划年底全面开始运营。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称,研发中心隶属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并相对独立,“沃尔沃将继续专注其在全球豪华车市场的目标,吉利还是主攻大众车市场。 ”

  吉利控股集团同时称,沃尔沃汽车的大型车架构(SPA)将继续在沃尔沃原有研发体系内推进,SPA平台上的首款产品将于2014年上市。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3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