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设为首页
第一金融网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基金 | 股票 | 保险 | 期货 | 信托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理财 | 黄金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娱乐 | 基金数据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基金 >> 私募基金 >> 正文

私募基金熊市生存内幕:清盘风波就像定时炸弹

2009-1-2 15:00:44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字体: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随着2008年股市由牛转熊,曾经热火朝天的私募基金界也迎来了寒冬腊月。

  除了规模缩水与投资亏损带来的入不敷出的经营问题,人才缺失、业绩压力引发客户赎回风潮、清盘风波都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都能结果某只私募基金的“性命”。

  “业绩、规模、人才,现在都出现了问题,谁都不知道明天哪位同行会退出这个舞台,以何种方式退出。”11月24日,一位南京的私募基金经理听闻一位当地同行因投资失败而被迫自杀时,无奈哀叹说,“我们只能选择在熊市生存下来,等待翻身机会。对于很多私募经理而言,你可以不是神,但却要超越神。”

  自降薪水维持运转

  “现在不少私募基金正过着入不敷出的日子,信不信由你。”一位私募的话让记者有点汗颜,随着股市低迷,一向以高收入闻名的私募界难道也出现“负债经营”?

  “很多人以为私募基金仅靠手续费就能维持收支平衡,其实不然。”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如果一家私募机构由一位公募基金转投而来的基金经理掌舵,加之他带过来的投研团队,这些人年开支就超过400万元,办公室租金、出差调研报销、购买投研报告、硬件投入等其他开支基本不会少于200万元,总计每年的基本开销就高达600万元。

  要是按2%手续费计算,600万元开支必需要募集3亿元资金方能维持收支平衡。“除了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私募产品能有这么高的金额,其他并不知名的私募基金通常都在5000万至1亿之间,手续费不会超过200万,剩下的开支只能靠业绩提成去弥补。可是今年股市持续下跌,基金净值不亏已是大幸,业绩提成基本没有着落。”他向记者透露,“现在不少私募基金经理已经自己降低薪水,为的就是维持机构正常运转。”

  光靠“省钱节流”,也未必能安然度过股市寒冬。“要么就靠信托公司或私募管理者自掏腰包,要么就是多发新私募基金产品,扩大资产管理规模增收一笔手续费。否则到年底,很多私募基金将因为经营亏损而不得不清盘。”他总结道。

  力避清盘

  为了避免由于规模缩水而导致的清盘风险,私募基金经理们不惜重操“做庄”旧业,甚至当起了“经纪人”。

  “要不是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恐怕没多久我们就要清盘了。”一位私募基金经理终于感悟何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从10月底起,他的投资策略完全就是“跟着救市政策走”—— 趁着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对水泥与铁路板块利好,他10月21日买进中铁二局(600528),10月25日买进海螺水泥(600585),10月26日买进晋亿实业(601002),然后在11月19日全部平仓退出,短短一个月,他管理的私募基金产品净值回升6.7%,今年以来净值亏损只有31.4%。

  “我管理的是一份结构化私募基金产品。合同规定,到年底一旦基金净值跌幅超过35%,我们就不得不清盘,我必须付给客户全部本金与5%年收益,而我们自己可能要亏掉40%。”他向记者坦言,他管理的是一只规模高达8000万元的结构化私募基金产品,不过今年股市跌跌不休,10月21日以前基金净值就亏掉38.1%,要是年底无法力挽狂澜,他多半要输得倾家荡产了。

  “好几个同行天天最担心的事,就是第二天会不会被客户要求提前清盘。我们必须在年底前做几波成功的买卖,把净值拉高,客户要求赎回的压力就能小点。”他无奈道。

  庆幸的是,他抓住了11月上旬股市反弹的机会。不过,他仍然心有余悸地向记者透露,一些涨幅过高的股票,的确存在数家私募基金联手做多的痕迹。如太行水泥(600553)与西水股份(600291)。“从公司基本面而言,通常我们不会把它们列入股票池,它们都不是行业龙头股,但特殊情况必须特别对待——现在相当多的私募基金在生死存亡一线间,只能搏一把了。”

  上述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解释私募的短炒做法,首先是精选盘子小、公募基金机构介入较少,且同样受益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水泥股,尽可能以高成交量对敲方式令它们的涨幅跑赢同行,这时一些投资者会认为大资金抄底及存在重大利好消息的可能,追涨进来,私募便顺着“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利好消息”尚未散尽,迅速获利撤走。

  “2005年大熊市,我们也如法炮制过,只是没想到3年后又要重操旧业。姑且把它们看成是主题投资吧,但谈不上是趋势投资。”他自我调侃道。

  然而,面对业绩压力,绝不是抓住仅有的反弹机会就足够了,现在他还多了一份兼职,就是替要求赎回的客户寻找“接手方”。

  前些天,他还领着一位要求赎回的客户去见新投资方,商谈LP(有限合伙人)转让私募基金份额的事宜。“没办法,一些企业家出身的客户的确急需用钱给企业过冬,不过即使能找到合适的接盘者,也只能私下按一定折扣转让一部分私募基金份额。”他向记者透露,一些在银行、典当方面关系不错的私募人士还会考虑替客户做一些份额质押,换取一部分资金急用。

  他最后无奈地摇摇头说:“我们需要保住资金,去打翻身仗。所以必须救别人,这也等于是救了我们自己的钱。”

  排名困扰

  随着对私募行业,尤其是阳光私募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基金经理们却对投资人越来越在意私募排行榜排名的趋势表示无奈。

  “私募行业本来是静悄悄的,要是曝光在荧光灯下,反而不够好。” 面对越来越多的私募排行榜的出现,一位私募人士他向记者坦言。他最担心私募基金可能会像公募基金一样攀比排名,这会极大地影响到私募经理的投资风格。尤其是市场会根据私募基金业绩排名前后去“臆断”他们的操盘风格,有时他们真实的投资风格和市场“臆断”不一致,反而会让客户误读私募基金管理者投资风格与当初合同约定的不一致,引发很多问题。

  “很多人看到淡水泉、星石今年以来净值跌得很少,甚至有些还是正收益,就猜测他们基本保持空仓操作的策略。但真实情况是淡水泉上半年最低仓位也有40%。要是私募基金经理拿着客户资金,长期不做操作,客户还有必要把钱交给私募基金吗?还不如存银行。”上述私募人士语气有点无奈与激动。

  更多私募人士感觉“私募排名榜”对他们的促进意义有限。因为私募经理的大部分收入源于业绩提成,而公募基金经理则靠业绩排名确定年终奖;基金发行方面,私募基金拥有自己特定的长期客户群,很多客户是看人而投钱,公募基金则需要依靠排名去吸引投资者购买。一旦私募基金业绩出现排名,很多环节都可能都乱了原有“规矩”。

  据一位从公募跳槽到私募基金的人士透露,私募排名榜出台将对私募营销人员有很大的“刺激”——业绩好的私募基金或许能帮助他们轻松吸引更多追求高收益的资金,一旦私募基金做得不好,这笔资本就可能要求赎回,对私募基金的投资稳定性会有麻烦。其实私募基金需要的是坚信私募经理投资理念的长期稳定客户,而不是那些追求高收益的短期资本。

  他向记者解释:“以后我们压力更大,甚至为了排名靠前而不得不跟风买一些股票,这和投资人投资我们的初衷,及我们的投资理念就不一致了。”

  给钱给权挖人才

  即使全球金融风暴越演越烈,也没影响到公募明星基金转投私募界的热情。“现在股指那么低,价值低估的股票增多了,的确是一些明星基金投身私募的好机会。”平安信托人士如是说。

  11月,原富国基金主管投研的副总经理陈继武、原富国汉盛基金经理李文忠、原国海富兰克林副总经理胡德忠,3位公募基金业的元老人物搭起了一家名为“凯石”的投资管理公司,连富国原首席策略分析师林文军,也将出任凯石研究部总监。

  不过,最受私募界欢迎的,仍然是少数硕果仅存的第一代基金经理。他们基本都是1999年进入基金界,曾安然度过2002年~2005年A股大熊市,具有熊市掘金黑马股的丰富经验。“而且他们本身在公募界名气很高,我们的一些客户可能会慕名而来,甚至认可这个人的投资理念而选择投资。”上述平安信托人士坦言,私募界并不缺钱,缺的是人才。

  为了吸引这些资深基金经理投身私募,有些机构甚至开出了更丰厚的条件——让公募基金经理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公司,除了原有的业绩高分成,还能分享公司收入增长这块大蛋糕。据悉,长盛基金原投资总监闵昱就是以合伙人身份加入“润晖投资”。陈继武、李文忠与胡德忠“强强三人组”同样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凯石投资。

  “基金经理应该成为公司利益分享者,而不是只拿业绩提成与固定收入的打工皇帝。”上海麒麟上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钟麟表示,“这也是私募机构吸引公募基金经理的一大创举。尤其是熊市阶段,相比公募基金薪资有所缩水,私募更灵活的薪酬制度将更有吸引力。”    

  然而,现实却是无情的。一些公募基金却在此时选择了观望。“他们主要是担心新私募基金产品的发行状况。尤其是最近一些私募产品出现了销售延期现象,也让他们挺担心客户投资态度会越来越谨慎。”一位与数位公募基金经理有过接触的信托公司高管向记者透露。

  “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很多企业客户与高端收入者觉得股指已估值合理,但他们不知道经济冬天还要多久,或者是企业需钱过冬,他们投资热情的确有所减弱。”一位私募营销经理如是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募基金经理私下透露:“对私募投资而言,资金到位与投资时机是同等重要的。即使现在股市接近底部,但钱没到位,我们也会面临巧妇无米下炊的困境。”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7-2009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 合作电话:13146473155
    制作单位:第一金融网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