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3家上市公司重组折戟 部分并购标的或转投IPO

作者:安丽芬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更新时间:2017/1/20 15:39:00  

  随着IPO加快,有些满足条件的并购标的抛弃并购重组登陆资本市场方式,转而直接走IPO通道。

  “我们这边报告本已做好,就等对方开会通过,等拿到协议就可以披露方案了。但关键时刻重组没进行下去,这是没办法的事情。”1月19日,跃岭股份证券办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无奈表示,“现在IPO进程很快,我们猜测对方是想走IPO。”

  随着IPO进程加快以及市场弱势依旧,经历了三年大爆发的并购重组,在2017年伊始就遭遇寒流。1月19日,就有四家上市公司*ST宇顺、跃岭股份、宏达股份、厦华电子发布了重组终止相关公告。

  据记者根据公告梳理,仅2017年刚过去的12个交易日里,就有3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重组终止公告,平均每个交易日重组终止数量达到3家。

  面对上市公司蜂拥而至的重组折戟现象,有投行人士认为,这既说明监管严控政策保持了持续性,也说明投机势力的顽固,因为利益太大,并购重组会继续涌现。“但随着IPO越来越容易,好公司会更倾向于自己上市。”

  转投IPO

  “究其重组终止的原因,不外乎标的资产定价谈不拢,以及业绩、IPO提速、监管方面等原因。”上海某券商并购人士表示。

  1月19日,*ST宇顺发布了终止筹划收购医疗用品及器材相关产业资产的公告,称与交易对方“就交易方式、交易价格等关键条款进行了反复沟通和磋商,最终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当日,宏达股份也终止了收购四川信托40.9%股权的事项,终止原因为涉及诉讼,四川信托部分股权被冻结。

  随着IPO加快,有些满足条件的并购标的抛弃并购重组登陆资本市场方式,转而直接走IPO通道。

  以跃岭股份为例,其本来拟购买深圳市翔丰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主要从事改性石墨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技术开发及销售等。该事项筹划了5个多月,1月19日公告重组终止,终止的原因为“近期国内证券市场环境、政策等客观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标的公司相关方对标的公司对接资本市场的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想法,推进重组的条件已不再具备。”

  “我们猜测标的资产有意走IPO,IPO现在进程很快。”上述跃岭股份证券办工作人员表示,标的公司业务发展蛮好的,也完全具备上市相关条件,而且公司已是股份公司了。

  上述并购人士也指出,“未来IPO越来越容易,好公司会更倾向于自己上市。”

  并购套利之因

  当牛市远去,熊市袭来,为什么上市公司们对并购重组的态度发生天壤之别?一牛一熊之间,精明的上市公司们玩着哪些套利手段?

  1月19日,北京某知名私募投资总监指出了三点原因。“第一,并购基本是按偏一级市场定价去收,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存在套利空间,牛市时二级市场估值高,去一级市场收套利空间更大、更划算;熊市时二级市场估值偏低,去一级市场收压不了那么低,所以不划算;第二, 大多数收购有配套融资,熊市时配套融资难做,另外监管层对配套融资审核也非常严格,方案难成;第三,很多并购本身有上市公司做市值管理的因素,熊市中这种因素就变弱了,没有了做市值的动力。”

  并购作为增厚业绩的快速手段,被资本高手们频繁使用,并成为刺激股价大幅上涨的催化剂。比如安硕信息、“并购王”蓝色光标等均是在并购中完成了股价和市值的双重飞跃,不过并购并没有带来业绩的飞跃。

  比如,2014年上市的安硕信息净利逐年下降,去年三季度净利只有669万元,同比下降32.6%;蓝色光标2015年因巨额商誉计提导致当年净利同比大降90.5%。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上市公司自曝曾经的并购成为大额商誉减值,不仅没实现业绩承诺,反而拖累业绩。比如近期公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8亿元的双成药业,因2015年收购的澳亚生物远不达业绩承诺,拖累2016年全年亏损高达3.8亿元-3.95亿元。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