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凌厉升势料将告一段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华尔街日报   更新时间:2013/1/18 19:08:55  

  傅峙峰

  

  国股市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持续上涨之后,一些迹象显示,未来市场运行可能会暂时切换原有的节奏,凌厉的升势或告一段落。接下来,A股会以何种状态示人呢?

  自上周开始,领涨中国股市本轮反弹的金融和地产股出现调整,部分个股已经领先主板指数开始横盘整理。银行股中的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等中小银行是最典型的例子。券商股中招商证券和长江证券等也是如此。

  只是市场还在乐观情绪中进一步挖掘个股机会,因此个别金融股还有相对较强的走势,但总体而言板块性的涨势已经放缓。

  涨势放缓的背后,是市场开始寻求新的投资机会,并逐步开展风格转换。买方机构和卖方机构对周期股估值修复的看法逐渐趋于一致。撇开中国经济短期能否有更强劲的表现不说,仅从市场角度来看,如果金融股全年还能看涨20%,那么在未来的11个月,月均收益将变得不那么具有吸引力。

  假设中国股市未来表现符合预期,此前一个月的大幅上涨或已基本锁定了今年的大部分收益。此时进一步增加周期股的配置比例已无太大必要,最坚定看好周期股的投资者此时应该是买入持有并进入锁仓阶段。更灵活的投资者则会从周期股中撤退,寻求新的投资机会来获取超额收益。这便是风格转换的初衷和动力,也是本周概念股被疯狂炒作的大背景。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周一发表的关于扩大QFII和RQFII规模的言论让市场措手不及,打乱了调整节奏。但即使如此,大部分金融股也未能再创新高,这与指数表现相反。在经历了一日狂欢之后,市场热点集中到主题概念的炒作上,周期股重新回到调整的节奏。

  市场结构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周期股估值修复的效应已经越来越弱,未来则要期待进一步数据向好和盈利增长,以及流动性改善的迹象,但这在短期内出现的概率较低。

  改革可能是另一个推动周期股上涨的动力,但这种动力的影响要看政策的密集程度和力度。若不是持续的实质性改革出台,政策带来的机会可能只是脉冲式和结构性的。

  综合来看,集中买入周期股的行为或许已经告一段落,进一步推涨周期股的动力存在不确定性,指数继续维持此前一个月凌厉升势的动力会有所减弱。

  与此同时,中国股市确实存在调整压力,而这种压力至今未被畅快的释放。从技术指标来看,调整压力的积聚和续涨动力不足的迹象也已出现。

  以MACD指标为例,在此前上证综指的持续上涨中,MACD指标维持了良好的态势,但上周和本周上证综指日K线仍在上涨,甚至创出新高,但MACD指标中DIF和DEA组合出现钝化,MACD也逐波缩减至负。这是一个顶背离的信号。

  顶背离信号的出现,在强弱不同的市场中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其背后的原因是相同的,就是从技术层面而言,市场整体上涨动力式微,积聚的调整压力释放需求增强。

  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股市可能的调整会以何种方式展开。目前来看,由于市场大环境并未改变,调整很可能以强势整理的面貌出现。

  中国经济短期企稳复苏的迹象已被市场接受,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强弱需要更多时间和数据来验证,考虑到春节因素,数据验证的有效性可能会被推迟到3月份,至少市场按惯例更愿意将1月份和2月份数据结合起来解读。出于思维印象的惯性影响,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印象不会被消除。

  而在市场资金面方面,本轮上涨至今成交量还未有萎缩迹象。元旦前后银行间资金面紧张对股市完全没有影响。这说明资金在各金融子领域的配置已经出现了积极变化。而近期银行间资金面较宽松,外汇占款重新增加,股市的资金流入现象也比较明显,有了元旦的先例,预计市场不会担忧春节前股市资金面存在太大困扰。

  中国股市存在调整压力,但还没有被抛弃的担忧。本周周期股调整显现出十分有序的节奏,完全没有恐慌性的抛售迹象,这种有礼有节的主动撤退是良性的,资金撤出规模预计也会是比较有限的。

  因此,中国股市的运行节奏将受到市场主流资金交易行为变化和技术面调整压力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从原先凌厉的涨势切换至振荡整理,即使有短暂的上涨预计势头也会放缓。不过不必担心周期股被投资者立刻抛弃,如果没有集中抛售的出现,也意味着市场短期向下的空间不大。

  (本文作者傅峙峰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Horatio.fu#dowjones.com与作者联系。)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