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股评 >> 大盘综述 >> 正文

12月27日A股收评:大跌原因“匪夷所思” 有主力称还会死很多人

2011-12-27 16:54:10  文章来源:中金在线  作者:佚名
关键词:主力动向 A股收评 上证综指 基金加权
核心提示:分析人士认为,造成A股今年熊冠全球的主要原因是扩容、欧债危机、国际板、房地产调控、通胀、银根收紧、 经济增速下滑、大小非减持等。据中金测算,假设2012年银行总资产增长速度与M2增速均为14%,则上市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将降低到10.7%左右,

  四大报齐为十年零涨幅喊冤

  昨天,上证综指再次跌破2200点,收于 2190.11点。沪指2200点左右,正好与2001年6月14日的最高点2245点接近,因此“10年零涨幅”已引起市场的广泛议论。但昨日《人民日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纷纷发表文章为“10年零涨幅”喊冤。表示投资者应当透过指数波动的表象,对这些问题作更加客观理性的分析。

  文章认为,沪综指的“零十年”问题,表象固然如此,但内中实有冤屈,有必要为沪指“零十年”喊喊冤。具体而言,大略包括如下五处冤屈:冤屈之一:样本有了变化

  2001年上证综合指数点位与当前指数并不具有可比性,主要原因在于,在10年时间内,上海市场新增上市公司300多家,市值占比66%。2001年6月14日,沪综指成分股有664只,而2011年12月19日,指数成分股有967只。

  如果以2001年6月14日上证综合指数664只成分股为样本股,可以发现,在2001年6月14日至2011年12月16日的十年间,由664只固定样本股构建的上证综合指数实际累计涨幅29%,年均复合回报2.6%,不是十年零涨幅。冤屈之二:扩容拉低指数

  牛市期间很多大盘股上市,这些企业以较高估值水平进入资本市场,并被选入上证综合指数,影响了上证综合指数的长期趋势,使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失真。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2007年前后很多大盘股上市后破发,并且股价难以翻身,对上证指数的拖累很大,上证指数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股市大跌。冤屈之三:市盈率显著下降

  2001年至今,上海证券市场的整体市盈率呈现显著下降态势。从2001年6月14日的55倍降至2011年12月16日的13倍,下降幅度高达77%。因此,从市盈率角度来看,目前,上海证券市场的风险得到有效释放,市场投资价值已经接近成熟资本市场水平。冤屈之四:股息回报稳定可观

  2001年至今,上海证券市场的整体股息率呈现显著上升态势。以上证综合指数为例,股息率从2001年的1.01%上升至2011年11月的3.74%,上升幅度高达270%。因此,从上市公司分红角度来看,上市公司质量不断上升,股票投资价值显著提升。冤屈之五:上市公司结构优化

  目前,上海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在增量上,国民经济中的大型主要骨干、领头企业以及主要商业银行大都已成为上市公司。沪市多年经心创建的蓝筹市场,相信将在更长的历史区间内会释放出持续的投资回报效应。 (半岛晨报)

  王振峰:为“10年零涨幅”喊冤,能回答股民关切吗?

  近来,针对上证综指“10年零涨幅”的说法争议颇多,几大媒体相继刊发文章,大喊“冤枉”!比如人民日报的《如何看沪综指“十年轮回”》、中国证券报的《辩证看待上证综指十年轮回》、上海证券报的《为沪指“零十年”喊冤》和证券时报的《别陷入十年涨幅为零的统计误区》。上证综指“10年轮回”,各方看法不一,也可以理解,关键的是,这一系列“喊冤论”齐齐出声,除了辩解之外,却不能回答普通股民最关心的问题:照亮股市的指路明灯在哪里?

  我们不禁发问,“十年轮回”的上证综指,难道仅仅是因为成分股变动而导致统计口径有误区吗?国外的、我们周边的股市都没有这种状况,难道这又是我们独有的“特色”?6124.04那次亢奋式的脉冲高点,能否掩饰2100多点的“十年失落”?中国的证券市场只能拿10年股指的“中间数”来安慰令人悲壮的“十年轮回”吗?评价一根甘蔗的好坏,可以撇去头尾,只取中段吗?试问一下,除了被打上“不理智”标签的伤痕累累的股民之外,中国股市的市场、体制、机制就没有问题吗?假如我们要评论中国股市的存在价值与意义的话,究竟该以什么为指标?上证综指又意味着什么,可以罔顾不理吗?

  再过几天,中国股市即将告别2011年,走向2012。跌跌不休的股市前途如何、钱途怎样,显然是广大普通投资者更为关心的事。讨论这些,总比那一篇篇“辩白”更有意义吧!

  那么,要改变当下股市的“熊样”,除了政策面的转暖和信心的增强,我们是不是还要做些什么?

  笔者不知道拿中国足球的现况来类比中国股市是否恰当。那些曾风光一时的足协官员、“金哨”们,如今在辽宁的监牢里等待着正义的审判。回想当年,中国足协不也是信誓旦旦地说中国足球没有问题吗?反过来看股市,谁能打保票,现在的市场、管理、机制没有问题?当前的问题难道只能归罪于普通投资者的不理性、不科学?

  股市,赚钱就是硬道理,钱途与前途相通,没有一个投资者把真金白银投进股市,是为了来创造“市值全球第二”、“IPO称冠天下”的名头的。

  10年间,上证综指原地踏步,除了造就了数以百计的亿万富豪,除了贡献出全球市值No.2的市场,除了“傲视天下”的IPO壮举,我们如何来彰扬中国股市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呢?2100多点位的上证综指难道只是投资者的误判、幻想和贪婪造就的吗?究竟谁错了呀?难道仅是幻想牛市、期望通过投资获取回报的股民和基民吗?

  或许,管理层从来都相信“市场”的力量,从没有“救市”一说。可问题是,当管理层已经开始从“分红”、“退市”等方面着手治理股市,当我们发现实体经济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甚至还有许多意外的好,市场却依然如“惊弓之鸟”,僵户比例超过80%,一切的利好市场都麻木不见,丝微的利空被无限放大,这种现状不应该改变吗?假如没有激励投资者入市的信心,2012年的中国股市如何健康发展,又如何为经济大局服务呢?假如不能真正提高居民的投资性收益,“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的目标又怎样来达成呢?

  股市不是救不救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怎么救,救什么。

  我们已经认识到,我国证券市场的成熟度与国外发达市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那么我们就该从市场的体制机制上入手,努力去缩短这段差距,找出治理股市的“命门”,找准关键的“七寸”,起码要把股市“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发挥出来。

  既然许多业内人士和专家都认为,IPO扩容、再融资、大小非套现“三架马车”对股市形成了巨大的抽血作用,目前的新股发行政策也是股市的顽疾之一,那管理层难道就不能在这些方面“预调、微调”一下,在每次抽血之后给予股市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发行上市的节奏控制一下,发审程序阳光化一点儿,条件严格一点儿,再融资的步子再小一点?或许,当下股市的面貌就会从此改观;或许,市场就会因不再“失血”而精神振作。

  同时,证券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制定能不能“开门纳言”,而不再只是几个人或一帮人的自我设计、自我修缮?因为,没有一个规则的制定者会把条条框框往自己身上套,这种“内生”治理的愿望是良好的,但实际上是不科学也不现实的。我们应当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几个人再专业再聪明,也比不上成千上万人的参与和思考。何况,过分娇纵的权力,难免孵育出蛮干和腐败,这便难怪许多专家把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归因于制度缺失与监管失职。

  今年最后一周的首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收于2190.11,2200点的关口还是没有守住;而在欧美股市,圣诞节前的行情却颇令人欣慰。如果不加改善,“10年零涨幅”中的时间宽度恐怕还要拉长。相信这种状况股民不满意,高层不满意,管理层也是难言宽心的。的确,中国证券市场起步的时间不长,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在所难免,关键在我们要有决心和勇气来改革与完善。

  维护公众对资本市场的信心,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规则,维护每一个投资者的合法利益,都要求管理层认真思考:我们股市的交易规则、监管系统有没有问题?股票市场的信息是否阳光透明?证券交易的公平性是否得到机会均等的维护?那些操纵市场价格、内幕交易等行为有没有得到制止和严惩?规范股票市场的法律法规是否得以实质性的完善,还是仅仅停留在红头文件上,其执行力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吗?

  而且,我们在重视股市集资功能的同时,是否也应注意节奏、力度的问题?中国股民在股市里能够分享到什么?他们本应该分享到什么?上市公司的造富神话能否靠从普通股民身上敛财、抽血而来?

  此外,我们在加大执法力度,约束和惩罚上市公司、券商、机构投资人、保荐人等的不法行为的同时,对于管理层、发审单位等层面内部的违法违规行为,拳头捏紧了没有?这是不是也应列入2012年证券市场管理工作的重点呢?

  笔者以为,充斥着被套与割肉,财富不停地在缩水,这绝不应是正常资本市场的运作状态,也更不是我们当初建立资本市场的初衷和努力方向。

  最后笔者想求问一下,为沪指“零十年”喊冤屈的大家们,如果你们认为“圈钱市”等说法都是浮云的表象,统计数据是“电脑和人脑都出了问题”,“现在的市场基础和起点”可以令人满意——那请你们告诉我,当下,如何消除普通投资者的彷徨和不安?股市还要向哪里去?照亮股市的指路明灯究竟在哪里?(中国经济网 王振峰)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