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港股 >> 港股新闻 >> 正文

应冷静看待香港买“壳”热

2014-9-16 8:54:33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 应冷静看待香港买“壳”热 面对沪港通,两地散户的投资热情截然不同。一些证券业内人士认为,香港经纪市场长期以来竞争激烈,本地中小券商在经纪人分佣后公司几无可赚,而内地客户又没有这些本地券商。去香港买壳看似简易可行,实际整合成本不
应冷静看待香港买“壳”热

  面对沪港通,两地散户的投资热情截然不同。一些证券业内人士认为,香港经纪市场长期以来竞争激烈,本地中小券商在经纪人分佣后公司几无可赚,而内地客户又没有这些本地券商。去香港买壳看似简易可行,实际整合成本不低。

  两地投资热情截然不同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业内普遍认为相比沪港通,内地投资者直接去香港开户显然更有吸引力,不仅没有资金门槛限制而且可以投资的港股范围更广,近年逐渐火热的美股也可涉及。不过,香港个人投资者对沪港通的热情却明显缺失。一些香港上市券商负责人表示,沪港通开通后公司业务将迅速增长,为备战融资业务会进行再融资,不过他们会把揽客重心放在内地。

  中国平安证券(香港)资产管理部董事总经理陈至勇透露,目前在中国平安证券(香港)开户的内地投资者和香港投资者的数量大约各占一半。从投资风格上看,香港投资者主要做港股T+0交易,比较习惯当天买进并卖出做对冲,并且喜欢通过融资进行杠杆投资,而内地投资者对港股的特定板块特定品种感兴趣,选择长期投资的比较多。一些内地投资者购买的港股甚至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往往是他们居住地附近的相对比较了解的企业。因为这种不同的投资风格,使得两地投资者对沪港通的态度不一样。相比内地投资者,习惯杠杆并T+0交易的香港散户对沪港通的兴趣并不是很大,而香港的国际机构投资者需求则比较火热。

  陈至勇说,近些年来内地投资者出现过两次较大规模的香港开户潮。第一次是2007年港股直通车即将开通的消息以及一些内地资质好的企业到香港上市,刺激不少内地投资者前来开户;第二次是港股直通车之后到2014年之前,一些特定投资者到香港买壳带动一批内地投资者前来开户投资。沪港通消息宣布之后公司的开户数量变化不大,但有更多投资者咨询沪港通之后要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 。随着京东以及近期阿里巴巴在美国挂牌,投资美股的内地投资者数量在逐步上升。此外,一些优质企业在香港挂牌后所发债券带来的稳定回报也是内地投资者感兴趣的。未来香港市场也会逐步开放ETF及更多港股让内地投资者买进,内地投资者将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全球资产配置观念,而香港的中资券商可以很好地抓住内地和香港市场互动带来的机会揽客。

  买壳需要谨慎考虑

  不论是香港本土券商北上揽客,还是内地券商赴港收购,看中的都是沪港通带来的大量内地投资者。不过对于近期一些内地机构频现的“买壳”举动,部分业内人士却有不同观点。

  国信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苏细强认为此前中资券商有一些成功案例,如海通证券收购大福证券后得以快速增长,使得一些机构也希望通过买壳很快在香港站稳脚跟。不过,他认为买壳并非最佳选择。香港券商根据规模分为A、B、C三类,其中1到14名的A类券商总共占据50%多的市场份额;B类券商有51家,规模排名从15到65名,占据30%多的市场份额,剩下的从66到600多名总共才占据约10%的市场份额。如果买C类券商跟从零起步差别并不大,收购一家B类券商也许可行,但此类券商溢价高,收购后进行整合也需要时间。

  苏细强说,内地投资机构在香港选择购买券商的“壳”时,一要考量收购标的客户积累情况;二是考虑其业务体系是否已经建立起来;三是看其人才储备及文化机制是否优秀等。由于在香港注册牌照很容易,而买壳对人员进行整合需要时间,算上溢价成本并不是很合算。总体来说,香港大券商的“壳”价格很高,而小券商的“壳”没有太大价值。虽然通过收购或许可以快速进入香港市场,但前提是收购的券商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及营销体系。香港市场有60%左右的客户是海外机构,中资券商很难与外资券商竞争这部分客户。香港本地居民约700万人,600多家券商早已经瓜分完毕,香港小券商所拥有的本地客户数量非常有限。如果想在香港长期发展可以考虑自己注册并打造特色服务来开拓市场,想快速见效也可以考虑与现有券商合作分成的模式,不一定非要选择买壳这种模式。

(责任编辑:DF127)

分享到: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没有任何专题栏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4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