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港股 >> 行业研究 >> 正文

曹仁超:QE3不会出现 留意过度抛售工业股

2011-8-8 9:28:22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关键词:行业研究
核心提示:美股大跌,QE3会否出台?上周四10年期债券利率已跌至2.4厘(2008年低点2.04厘)。8月9日联储局开会后贝南奇有何意见?我老曹仍不信有QE3。今年美股大跌失去市值1.8万亿美元,影响力已超过去年11月推出的QE2。第二季美国GDP只是增长放缓并未进入衰退,
  美股 大跌,QE3会否出台?上周四10年期债券利率已跌至2.4厘(2008年低点2.04厘)。8月9日联储局开会后贝南奇有何意见?我老曹仍不信有QE3。今年美股大跌失去市值1.8万亿美元,影响力已超过去年11月推出的QE2。第二季美国GDP只是增长放缓并未进入衰退,上周五美股已开始技术性反弹,本周一港股亦不例外。所谓欧债问题个人一早已讲过是「没完没了的」。今年很多投资者皆怀着希望而入市,结果因失望而离开,股票市场愈来愈专业,令业余投资者赚钱空间愈来愈少。面对银行 存款利率如此低,真系投资又死、不投资又死。上半年表现出色股有公用、消费及赌场股,下半年又如何?似乎工业股在起死回生,请留意过度抛售的工业股。

  牛二拣股唔睇市

  股市 疯了更需要清醒头脑。在牛市二期不要忘记拣股唔睇市。买强势股,抛售弱势股,如果你唔识拣股请不要投资。牛市二期投资策略是,当别人恐慌时你入市,当别人高兴时你获利回吐。自去年11月起至今,恒生指数仍是上落市。

  所谓提升国债上限只是2012年大选后减少开支250亿美元、2013年再减少470亿美元,分别占明年和后年开支1%及2%;2014年起进入第二阶段减债1.2万亿到1.5万亿美元,共分10年进行。恐怕仍是废话(国会计划未来10年发债9.5万亿美元,即使减债成功,2021年美国政府负债仍上升7.1万亿美元)。美国政府未打算真正减少开支。

  通胀对一般人而言是指消费物价指数(CPI),但真正是指流通货币增加了。如流通货币不增加,短期物资供应不足令售价上升,供应一旦增加后又回落,因此没有通胀问题存在。现代金融 体系愈来愈复杂,由货币供应增加到CPI上升之间存在许多其它因素。上世纪50年代美国货币与M1关系是3.5倍(即M1是货币供应量的3.5倍),再产生M2及M3,甚至M4和M5。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两者关系是1.8倍,即货币供应多了但乘数效应下降。金融危机于2007年9月开始,联储局不断向银行购入资产,令银行手上的现金由20亿美元增至今天1.1万亿美元。

  今天美国M1乘数效应只有0.8倍,理由是银行面对大量新增现金,无法借出去只用作投资,例如买股票债券及商品合约,形成股市、债市及商品价上升。美股指数已较2009年年初上升一倍,过去一年小麦价升79%、棉花升166%、橡胶升98%、铜升44%、银升94%和原油升31%,但天然气价却回落23%和橄榄油回落12%。不少生产商2009年3月眼见QE出台早已买入大量商品期货合约去保护,面对原材料大幅涨价,生产商却不敢把制成品大幅加价,一般加幅只在10%左右,形成美国CPI过去两年升幅不大。今年生产商手上商品期货合约已用完不知又如何,即美国下半年进入CPI急升期或生产商纯利急跌期?

  美国人口3.1亿人,年增长率0.6%,加上新移民人口年增长率0.9%。工作人口1.53亿人略少于总人口50%,失业人口约1500万人(未计就业不足人口),为了令失业率下降1%,需为150万人创造就业,再加上每月约有11.5万人新加入就业行列,压力十分大。过去40年美国平均失业率6%,今天如要降至此水平并不容易。1978年前美国每月新增职位35.6万个,之后逐年下降到2000年,过去10年每月新增职位只有12万个,令失业率不断上升。未来如欲降至6%失业率,美国每月新增职位必须达25万个,要出现这个情况,除非美国GDP年增长率达4%(过去10年只有2%)。

  过去10年美元不断贬值令原材料涨价。另一原因是中国加入WTO成为出口大国,加上世界各国在过去10年无一不透过干预汇价去阻止自己货币兑美元大幅上升。2011年8月起又如何?

  美国利率由1930年低点回升到1980年极高点。初期推动利率上升动力来自资金需求,因为美国经济增长率战后愈升愈快,到了1966年至1980年美元利率上升来自通胀上升压力(1980年美国通胀15%)。1980年列根上台后,联储局把利率提升到高过通胀2厘成功控制通胀。1982年起美国进入另一阶段,2000年前美国GDP维持高增长,通胀在低水平。不过,科网股泡沫爆破后情况再改变,联储局只有透过美元贬值去刺激GDP保持较高增长率,虽然如此,美国通胀仍不高,目前只有2%左右。

  低利率及低通胀令债券价格上升,支持股市维持在较高P/E,但企业纯利增长放缓,最终引发2008年金融海啸。现水平计,美股P/E不算高,但经济循环周期是否又到了高潮(即未来企业纯利开始下滑)?在经济上升周期,股市通常先升3年然后回落1至2年,再上升4年,前后共上升9年,到第10年才急跌;在经济下跌周期,股市通常只上升2年回落2到3年,然后又上升2年又再回落,例如1966年至1982年的美股。在经济上升周期,股市可先升100%才出现调整,调整幅度一般只有前升幅10%,直到第9年上升期完成后才大幅回落。在下跌周期,股市只上升前跌幅50%便出现调整,调整幅度可达30%,在下跌周期欲透过长期持有股票去赚钱并不易。

  2000年起,美国企业纯利增长来自美国以外地区,到2011年上半年50%收益来自美国以外地区,未来140年美国大企业能否保持上述成绩?

  美国透支 GDP低增长

  利率由1980年起回落,经过30年后在2008年12月见底。3年过去了,至今仍未有上升能力,今天3个月国债利率由24年前7.5厘回落到接近零,10年期国债利率由9厘回落到2.4厘。今年美国负债高达14.3万亿美元,一旦利率上升将是大灾难。美国6月CPI扣除食物及能源价格因素后只上升1.6%(不构成通胀威胁)。6月生产商指数上升7%(核心指数上升2.4%)。生产商所面对的困难是他们不能把生产成本上升压力转嫁给消费者。过去24年,美国利率回落60%、负债上升550%、政府开支上升144%,达每年2.2万美元。过去24年美国人财富上升理由主要来自利率下降令资产价格上升。2011年的美国人拥有财富其实同1987年10月股灾前差不多(以购买力而非用美元计算),在2003年至2007年美国楼价上升周期,美国人透支了2.3万亿美元消费,2007年楼价泡沫爆破后至今,美国人只放回1.3万亿美元入楼市。2003年至2007年美国GDP平均年增长率2.7%,估计需时5至10年,美国人才能清还由2003年至2007年因楼价上升而新增的贷款,代表美国GDP低增长期仍将维持好一段日子。

  科技的进步带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今天人类平均工作时间较100年前短很多(以香港为例,目前1年有三分一日子是假期,不少人已能享受退休计划,是100年前香港人无法想象),但科技的进步不是按年增长,而是时快时慢;反之,人类要求更多闲暇时间同时收入提升,却是永无止境,形成企业获利不断改变;每当制造业由高边际利润走向低边际利润而出现地域转移,例如由美国移向日本、欧洲再移向亚洲四小龙和新兴工业国,最后移向中国与印度。在转移过程中,引发个别国家经济出现盛衰周期是无法避免。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人均GDP已超过每年4000美元,会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或如总理温家宝所言,在2020年前中国GDP仍可保持每年8%增长、CPI仍可保持5%以下升幅?

  过去两年(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对不少中资企业而言是灾难,下半年又如何?虽然中国GDP在2010年已排名全球第二,但中国人均收入只及日本人八分之一,超过95个国家人均收入仍高出中国人,包括利比亚、黎巴嫩和罗马尼亚等。中国人储蓄率达35%(美国2%),根据世界银行数字,每年仍有2000万名中国人踏入18岁及愈来愈多中国人加入中产阶级。未来20年中国将兴建5万多哩超级公路、40多个新机场、大量港口及房屋、中国仍有3.16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每年面对150万个大学生毕业加入就业行列。中国占全球五分一人口却只拥有全球10%可耕地,一直以来中国人必须努力工作才能养活自己。30年改革开放日子过去,中国人渐达温饱水平,能否一如1980年后的香港人进入富裕社会?决定因素亦一如香港,即中国能否出现一个有效率及廉洁的政府?近两年内地企业股价大幅回落是否另一次投资中国的大好机会?

  打破寡头 楼价合理

  1998年中国政府宣布住宅房商品化后,全国一下子出现2.4万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到2008年更达到8.7万家,形成春秋战国局面,相信是内地房地产开发公司全盛期。去年国资委要求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只保留16家,其后又宣布保留多5家,即目前国营地产公司共21家;其中已上市者有保利、华润、中海、中铁和中建等;地方政府做后台者有上海绿地、陆家嘴、北京首开和金融街等,还有城建、城投、城开、上实、中华企业、中星和新长宁等;至于股权分散公司有万科和金地等;民企有恒大、碧桂园、绿城、万达、龙湖、雅居乐等;另有港资企业如瑞房(272)、九仓(004)、恒地(012)、新世界(017)、长实(001)、新地(016)和恒隆(101)等加起来合称30强,业务集中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仍以中小型地产开发公司为主。

  估计未来10年内地地产开发公司数目大量减少,情况有如香港1973年地产开发公司有数百家,到了今天有实力的大型地产开发公司只余下10强。2009年中国地产开发公司已减少十分一,余下八万家,2010年进一步减少到七万多家,相信30年后中国地产开发公司一如香港情况只余下30强机会十分大,其余皆不足挂齿。即淘汰赛不但在工业股身上出现,同时在内房股身上开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任何产业经过一段日子百花齐放后,必然进入汰弱留强期,最后出现寡头现象(即少数公司占据市场80%)。除非政府立法制止。香港不是出现地产霸权,而是经过几十年汰弱留强后,地产业进入寡头时代。只有打破寡头垄断重新引入竞争,香港楼价才逐渐恢复到合理水平,不然偏高现象长存,不会因政府复建居屋而改变。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