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股票 | 基金 | 保险 | 期货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黄金 | 理财 | 信托 | 房产 | 汽车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保险 >> 专业资讯 >> 正文

热点聚焦:医保缴费年限将各地互认 累计合并计算

2012-6-29 10:49:36  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国务院日前批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社保基金会联合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并下发通知要求贯彻执行。纲要要求,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新
  养老金缺口:缺在哪里

  最近关于养老金缺口的问题引起了舆论的广泛紧张。本来舆论关注养老金这件事没什么新鲜的,诸如中国养老金账户空转、入不敷出的消息频频见于报端,但是引起舆论紧张却是头一遭。

  【人社部回应】人社部称延迟退休势不可挡 1年补社保基金200亿

  【专家观点】专家批养老金缺口超18万亿言论 称能拿钱就不算

  大体原因在于这次人社部公开主张应延迟居民退休年龄了。由于某些媒体不辞辛劳地歌颂欧美高福利制度的人性与人道——诸如微薄上流传甚广的德国人做三休四的谣段子至今受人追捧,如今一向追求活到老学到老同时也做到老的中国也开始呈现出好逸恶劳最好是不劳而获的社会心理,在这种社会心理之下提议延迟居民退休年龄,那自然要引起决大多数人的关注和反对。

  尽管事实上,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的那套社会福利制度,运行到现在已经难以为继(个中原因已经有许多学者撰文分析,笔者认为随着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其养老及医疗方面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已经到了无法维持的边缘)。在过去的十几年,发达国家中一直为削减社会福利的内斗不断,这次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又给了他们高福利体制一记沉重的闷棍。

  如今,这一幕远在万里之外的悲喜剧,也在中华大地上有了响亮的回应。那么,我们国家是不是像欧洲诸国那样真的会陷入养老金缺口的万劫不复中呢?是因为养老金缺口问题所以开始动退休年龄的脑筋么?养老金的缺口到底缺在哪里呢?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养老金收支还是略有节余的。从1997年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财政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另外,截至2011年年末,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目前结余1.9万亿元。从数字上来看,即使没有财政补贴,养老金本身到目前为止也还是运行正常的。也就是说,从全国层面看,不存在养老金缺口的问题。

  那缺口到底在哪里呢?用社保黑话来讲,那就是:缺在个人账户里的钱参与到社会统筹支付里去了——也就是一些媒体所说的个人账户产生了“空账”。“空账”就是说,你个人账户里的钱和统筹账户里的钱一起去支付现在的老人的养老金了(原则上你所交纳的占工资基数8%的养老金全部进入你的个人账户,你所在单位交的另外20%全部进入统筹账户)。

  那么这个“个人账户”挪用了多少钱呢?尽管这里没有准确数字,但是最新数据(今年3月社科院郑秉文主任曾透露过具体数字)显示养老金的“空账”规模大约为1.3万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社会统筹部分大约亏空2.5526万亿元(前文提到的财政补贴1.2526+郑主任透露的1.3)。

  但是由于社会统筹部分入账金额应当与个人账户入账金额的比例大致应当为20:8(不是很精确,因为2006年前单位缴纳部分有3%最后进入个人账户),这样粗略估算下来,个人账户“挪用”1.3万亿元之后仍然有约1.8万亿元资金,与搜狐财经《第三方》435期所报道的个人账户实有资金只有0.2万亿元相去甚远。

  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很多数字,如果稍加分析都是前后矛盾的。搜狐财经也没有说明它的数字从何而来。而且在它的专题中,一方面引用了郑秉文“空账”1.3万亿元的数字,另外又用了一个没有给出出处的1.7万亿元的数字。

  前些日子出台了一个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该报告的撰写者之一廖淑萍对记者说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于是记者纷纷报道《报告称到2013年养老金缺口将达18.3万亿元》,实际上这份报告中并没有这个数字。马上又有专家出来批驳这个说法。郑秉文接受采访,说了一大通养老金制度需要改革的理由,其中只有一句提到事业单位养老金计发办法与企业不同,6月17日的报道标题就成了《社科院专家:养老金哪去了 公务员花了你的钱》。

  这是个媒体狂欢的时代,谁也不在乎“严谨”这两个字。

  所以缺口之一,是媒体缺少了客观性、专业性和责任感。

  如同很多政府部门一样,人保部从来也没有具体信息透露,所有数字都是由研究机构、甚至是个人发布的。这就让各式各样来历不明的数字如同垃圾桶里的苍蝇一样飞舞。所以任凭我们冥思苦想,也猜不出个所以然来。对于很多人误以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退休金占用企业职工养老金,也从不出面澄清。

  因此缺口之二,在于政府有关部门的保持沉默,最权威的部门不做任何解释。

  数字暂且放在一边,个人账户“空转”的事实是政府承认的。如果你在银行开了个户头,存了点钱,银行会给你一张存单,上边写得一清二楚。但是银行只会留下其中的一小部分(现在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为20%处于历史高位)准备你来取,其余全都“挪用”赚钱去了。除非发生大规模挤兑(这种事情是很少发生的),否则这已经足够应付提款需要了。养老金个人账户其实也是类似的道理,而且不像银行存款,养老金账户里的钱个人根本没有随时索取的权利。所以“挪用”个人账户里的资金,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不可能一个人缴纳的养老金放在他的个人账户里几十年不动,等着他老到可以领取养老金为止。这是一种愚蠢的想法。

  问题不在于个人账户“空账”,而在于是否需要时能够“做实”。养老金体制的现状是社会统筹部分不够用,挪用个人账户部分堵窟窿。有人说这是因为公务员不缴养老保险却拿高额养老金,这个说法恐怕不对,因为公务员的退休金是由财政开支的。这里所说的养老金,主要是指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社会统筹部分不够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里暂且不论,就说这个窟窿怎么补。现在人保部建议延迟退休年龄,前边提到的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也这么说。该报告认为,如果继续目前的运作模式,从2017年起养老金要求的财政补贴将持续上升,至2050年将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与GDP的规模比较,在不改革的情况下,养老金缺口到2020年将达到0.2%的GDP,2030年达1.4%的GDP,2040年达3.1%的GDP,2050年达5.5%的GDP。

  除了提高退休年龄,较多的呼声就是要求国有企业“放血”。比如前边提到的报告中写道,“我们的模拟测算发现,从2013年起,如果逐步划拨80%的国有股份到社保系统,加上退休年龄的提高,将能使我国养老金账户累积结余持续约30年;到2050年,年度养老金收支也将保持基本平衡。”这个建议的实质就是几乎全部(80%)国有企业承担起给全体中国人养老填补窟窿的重任。

  国有经济是全民所有制,本来就该为全体人民服务,这种要求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问题是,在国有经济就业的职工人数已经连年减少,民营经济最津津乐道的“成就”之一就是据说解决了大部分就业。为什么他们不再做点贡献,为解决在他们这里就业的人的养老问题也提供点帮助呢?

  前边已经计算过,养老统筹部分的亏空大约是2.55万亿元,这是1997年到现在累计起来的。这样一个数字已经让人不得安生了。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544亿元,这一年的利润是15年养老统筹亏空的2倍多。《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的报告认为如果不改革,到2050年养老金缺口将达到DGP的5.5%,但是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就相当于同年GDP的11.6%。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缺口,当然应该主要由城镇企业来负责。从数字上来,只要每年企业从利润中拿出3%就可以补上养老金缺口,再多一点,用不了几年就连历史累积的缺口也补上了。搜狐财经指出两年的“三公经费”金额就可以补上窟窿。确实中国的“三公经费”太高,但是你总不能指望一个政府不存在“三公消费”吧?

  所以,缺口之三,在于企业没有承担起社会责任,只知道赚钱,不知道付出。很多企业给职工少交甚至干脆不交社会保险,官方数字表明,在我国劳动人口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只有39%。

  媒体与企业沆瀣一气矢口不提这一点,这很容易理解,何况媒体本身就是企业。当然,我们并不能指望媒体能大义凛然剖析自身,但是,我们殷切地期望相关的部门能够把握主动性,在一些能够基本澄清问题的时候不要让不负责任的媒体钻了空子,同时履行起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毕竟中国这么大,政府管不了方方面面,但是管好了企业不让普通民众吃亏就是最成功的管理。(观察者网)

分享到: 分享到腾讯微博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11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