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努力才有效?催孩子用功前 你应该先了解这个概念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美国中文网   更新时间:2019/6/21 9:48:52  

  【精英培养与亲子教育系列1:儿子进斯坦福 女儿考上藤校 这位爸爸靠的是这个“631法则”】

  【精英培养与亲子教育系列2:想引导孩子走上前途无限的科技专业之路?父母需要做到这些事】

  我们都知道,即使很想做成一件事,并且为之努力,最后也不一定就会得到好的结果。家长们常常敦促孩子要“努力”。但怎样才是聪明的努力?怎样努力才有成效?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的方法,大部分人却并不了解其中的奥秘。无论我们认为自己的孩子需要被施压,还是想要减压让他轻松成长,实际上我们追求的都是一种平衡。也只有这种平衡,才能让孩子充分发挥。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心流”,英文为Flow,是匈牙利裔美国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最先提出的一个理论。王嘉廉社区医疗中心的注册临床社工姚梦瑜多年来积累了与青少年及他们的父母打交道的丰富经验,她在美国中文网携手万通互惠理财MassMutual Greater Hudson举行的“精英培养与亲子教育”线下分享会上,向现场家长们介绍了这个概念。

怎样努力才有效?催孩子用功前 你应该先了解这个概念_图1-3

  姚梦瑜在美国中文网“精英培养与亲子教育”线下分享会上(美国中文网记者曹旋律摄)

  什么是心流?

  心流的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的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充实感等正向情绪,刺激出一个人最佳的表现。

  最佳表现与动机(也就是我们有多想要做成这件事)和压力都不是完全成正比或反比的。准确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动机越强、压力越大,表现就越好;但一旦过了某个点,动机再强、压力再大,表现却只会走下坡路。

怎样努力才有效?催孩子用功前 你应该先了解这个概念_图1-4

怎样努力才有效?催孩子用功前 你应该先了解这个概念_图1-5

  最佳表现与动机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图由姚梦瑜社工提供)

  可见,要想体验到心流,一定是在动机和压力恰到好处、表现最佳的时候。通俗一点来说,心流也就是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一种忘我的愉快状态,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我们可能也有过这种体验。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这样才有自发性,可惜学习并不见得是孩子们喜欢的事。但事实上,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调整能力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帮助他们达到心流体验。

  产生心流的条件

  姚梦瑜社工介绍说,只有在三种条件同时满足的条件下,一个人才会进入心流状态。

  1. 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目标越明确,人越能专注、有方向地努力,也越有动力,这是进入心流的必要条件。

  无疑,在了解孩子状况的前提下,父母是可以帮助孩子设定目标的,而且我们可以将这些目标细化、阶段化,这样他们会更清楚自己努力的目的。家长还可以激发孩子对这些目的产生自发性,自主自觉地去努力,至于如何能够启发他们的热情,可以在朱崴博士的经验中找到灵感。

  2. 任务挑战难度与能力技巧匹配,且两者都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这一点在心流理论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理论提出初期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能力低于做一件事需要的能力,他就会感到焦虑;如果反过来,他又会觉得无聊。只有在既不焦虑、又不无聊的时候,才会有心流,也就是说,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应该有恰到好处的挑战性,又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心流理论发展数十年逐渐完善后,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只有当挑战难度和个人能力都处于较高水平的时候才会产生心流。如果两者水平都较低,即使互相匹配,激发的状态也不属于心流,而是“无感(apathy)”。

  这也是家长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一个环节,帮助孩子找到合理的目标。如果孩子有比较高的能力,那就引导他找到符合他水平的任务,比如高年级孩子可以修大学先修课程(即AP),可以多花时间在自己热爱的专业上;如果他能力比较低,就鼓励他从水平相当的事情做起,分步骤、从易到难地完成,再逐渐提高挑战性。

  3. 反馈

  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是需要及时主动寻找反馈的,而家长也应该随时注意他们的表现,从动机、及时性等方面给予反馈,承认他们做得好的地方,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给出具体的建议,鼓励他们调整。

  美国中文网还将不定期举行更多教育类线下活动,针对家长关心的不同问题,提供一个交流及咨询的平台。请关注美国中文网,了解最新信息。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