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一些同学将告别熟悉的家乡,踏上异乡甚至异国求学之旅。 学子们能不能毫无戒心地进入留学生活?在异国的校园内遇到霸凌又该怎样求助? 澳洲校园霸凌:比你想象的普遍 校园霸凌并不局限于某个国家或者某种方式。澳大利亚教育产业发达,教育质量在国际上也享有美誉。“阳光、安全”是澳大利亚着力为自己打造的留学目的地形象。 但这里的校园也有阳光照不到的“黑暗”角落。 数据显示,霸凌行为在澳大利亚的校园很普遍,多达20%的澳大利亚学校的儿童和学生受到欺凌和骚扰。 澳大利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ReachOut在2017年公布的调查显示,澳大利亚14岁到25岁青少年有四分之一被不同形式的霸凌和言语侮辱。其中,50%发生在学校,25%发生在网络,还有25%发生在学生打工的场所。 但遗憾的是,只有一半的青少年敢于说出自己被霸凌的事情,并向父母、学校、心理健康机构寻求援助。 目前网络欺凌已经逐渐成为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很多施暴者把霸凌视频和图片上传到网络。这种形式对受害者心灵造成的伤害比传统欺凌更加恶劣。 今年初,一起网络霸凌导致澳大利亚14岁童星埃米·多莉·埃弗里特自杀事件震惊了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 特恩布尔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多莉的遭遇提醒人们警惕网络霸凌的危害,应采取措施尽力防止霸凌事件发生。 警惕“迎新活动” 慎选宿舍 大学校园里,性侵和性骚扰也成为霸凌的方式。 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对澳39所大学的3.1万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并于 2017年8月发布了名为《2017年澳大利亚大学性侵和性骚扰事件》的报告。 调查显示,有2100名学生在过去两年中曾遭遇性侵,在受访人数中占比6.9%;一半以上(51%)的大学生在2016年至少经历过一次性骚扰;有21%学生被骚扰发生在与学校有关的场所和社会活动中。 2018年,澳大利亚"终结校园性侵"组织发布《红色地带》报告发现,大学所谓的“迎新活动”是霸凌和性侵的高发时期。报告称,寄宿学院的学生比非寄宿学院的学生在校园内遭受性侵犯的可能性高出七倍。 报告说,澳大利亚大学迎新周从每年的2月26日开始一直持续到3月2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迅速融入校园学习生活。然而,这可能是一年当中“最危险”的时间。 目前,澳大利亚的寄宿学院是由独立于大学的机构管理,情况不受校方控制,使得这里易成为强奸、性侵案高发的温床。 澳人权委员会的性侵报告显示,寄宿型的大学里,女大学生遭受性骚扰的比例是男大学生的4倍;“相当大比例”的受害者认识施害者,很可能是同学。 2016年,有27%的澳洲本地学生遭遇性骚扰,22%的留学生遭遇性骚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