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退市成趋势 圣元拟退市等董事会拍板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6/1/24 9:02:53  

继飞鹤之后,又一家在美上市的国内知名乳企圣元国际拟将私有化。1月16日,圣元国际收到以董事长张亮为首的投资人集团报出的无附带条件的私有化建议。目前,该起私有化建议还在等待董事会决议。

  继飞鹤之后,又一家在美上市的国内知名乳企圣元国际拟将私有化。1月16日,圣元国际收到以董事长张亮为首的投资人集团报出的无附带条件的私有化建议。目前,该起私有化建议还在等待董事会决议。

  “美国股市低迷,对中概股理解不够深,特别是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开放,虽然目前有点乱,但相信会好的。”张亮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业界分析,中概股在其他市场的私有化将成为一种趋势,同时出于公司经营等所需融资资金的考虑,也预示着或将回归国内资本市场。

  等待董事会决议

  1月16日,圣元国际董事会收到一份落款日期为14日的不具约束力的建议函,从而拉开了圣元国际希望从美国退市的序幕。

  在该函中,张亮及其附属实体(称为“买方”)提出了私有化建议,以收购全部圣元国际发行的不由买方持有的普通股,每股价格为5.91美元。据悉,张亮所代表的买方将采用美股私有化要约常见的方式推进,即买方以权益资本和第三方债务,以及股权转换投资来为这笔交易提供资金。

  目前记者了解到的进展是圣元国际董事会计划成立一个由独立董事组成的特别委员会以评估上述交易提议。

  目前,Beams Power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圣元国际超过六成的股权,第二大股东为美国华平集团。

  受到私有化建议消息刺激,圣元国际当时的股价随即暴涨26.63%,达到4.85美元,市值为27.74亿美元。

  对于此次私有化的进展,圣元国际内部一位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是大股东提出的邀约,需要董事会根据法律进行评估后得出的结果,具体什么时间目前都不清楚。“刚刚递交建议,在等待董事会决议。”

  据郝俊波律师事务所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已经有证券类的资本机构向其表达有意收购圣元,但给出的价格不太高。

  或回归中国资本市场

  据了解,圣元国际前身为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月,由北京澳内特乳品有限公司出资组建。2007年6月,圣元通过反向收购,成功在美国OTC证券市场上市,并在2007年4月份成功转板纳斯达克。

  当时,张亮在一份新闻通报说,圣元国际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全球市场,标志着企业已经彻底融入国际资本主流市场,圣元的未来发展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国单一市场。

  虽然经历了2010年“早熟门”低谷的圣元,近两年则又风生水起。在前两年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国内乳业市场掀起一波并购热潮,圣元也身在其中。而最近,圣元又大手笔地在法国建工厂。该奶粉工厂位于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岛,圣元投资1.5亿欧元,年产能为10万吨。

  乳业分析师宋亮在评价圣元时认为其“发展不错”。特别是2013年张亮大胆改革,业务集中,多品牌战略并行之后,圣元发展很快。“法国的建厂投资也需要很多资金,加上圣元在美国股市融资能力也很差,估计将来会回归在港股上市。”

  重新回归国内市场的消息从张亮的回应中也可窥一二。

  然而,私有化也并不是顺风顺水的。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私有化回归,周期和时机的把握因人而异,因此除了私有化过程外,在A股回归是选择现在排队还是借壳上市,抑或是等待注册制落地,都需要全面衡量评估,不过,目前乳业竞争激烈,对资本的需求始终巨大,所以回归资本市场应是必然趋势。

  中概股在美困境

  去年,中概股宣布私有化从美国退市掀起浪潮,这包括了陌陌、奇虎360、人人公司、世纪互联、博纳影业、易居中国、乐逗游戏等。尽管退市名单里鲜见中国食品企业,但是圣元已经不是第一家。2013年,飞鹤国际从美国退市,该私有化工作耗时8个月完成。

  这也引起了外界对圣元突然从美国退市背后原因的好奇。为此,张亮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股市低迷,对中概股理解不够深。

  这和当时飞鹤退市的原因大同小异。“主要是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概念股打压太厉害,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已经没有融资功能,却每年还要付出2000多万元的维护成本,所以选择退市。” 当时,飞鹤国际董事长兼CEO冷友斌公开回应称。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信息显示,自飞鹤在美国上市以来,其股价自2009年从40多美元/股的高位下跌后,最低曾跌至2.2美元/股,其余时间一直徘徊在6-7美元/股之间。同时,圣元国际也有类似的情况。公司2007年转板到纳斯达克后一度股价高达25美元,市值超过10亿美元。但在私有化消息公布前的1月13日,它的股价只有3.62美元,市值为2.06亿美元。

  “中概股从各个市场私有化回归是一种趋势。”沈萌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飞鹤和圣元两个案例有一些共性。中概股目前受其中少数不良企业造假或违约的牵连,导致国际投资者对于中概股整体产生负面认知,造成中概股估值偏低,对于中概股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逐渐消失;A股积极改革,释放各种政策利好,以及相对较高的估值,也增强了对主要业务在国内的中概股的吸引力。”

(责任编辑:DF155)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