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旭:网络约车大战下半场

作者:杨丹旭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   更新时间:2018/4/4 10:03:00  

  “三张15元(人民币,下同,约3新元)立减券已存入您的账户,打车仅需0元起!”去年11月外派到上海以来,滴滴对我从来都没有像最近这样“热情”;短短两个星期,已经向我推送22条优惠短信,让我受宠若惊。

  滴滴主动大献殷勤,完全是因为另一个刚刚进场的网络约车平台“美团打车”正向我伸出橄榄枝:首三单立减14元,打车最低只要0.01元。

  美团打车上月21日正式登陆上海滩,打破了上海网络约车市场很长一段时间滴滴一家独大的局面。

  享受好处的不仅是打车的乘客,美团面向司机提供的优惠也极具竞争力。近期注册的司机可享受三个月免抽成,还有大量的接单奖励。这个力度到底有多大?一名司机给我算了一笔账:“拼一点每天做10多个小时,一个月两万多元的收入不是问题,几个月来下来一辆车的成本就赚回来了。”这名滴滴老司机近日“倒戈”,投入美团怀抱,他直言:“有奶便是娘。”

  尽管滴滴通过舆论攻战、优惠补贴等手段奋起反击,美团的砸钱攻势还是达到抢占市场的效果。上个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美团点评总裁王兴透露,美团打车在上海网络约车市场的份额已达到三分之一,这距离平台正式上线仅仅四天。

  烧钱占市场的戏码在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不时上演,这场美团和滴滴的血拼让很多人想起当年滴滴和快车、优步等业者上演的大规模补贴战。有网民戏称,网络约车战的下半场正式开启;也有人直呼:“打车比坐公交便宜的时代又回来了。”

  不过,补贴战并不能让每个消费者都兴奋起来,朋友H就是其中一个,第一次用美团打车的体验让她大呼糟糕。

  H的公司周围有三个方便上下车的地点,系统定位失准,加上单行线的道路,导致司机在晚高峰的市区兜了两大圈才接到她,让赶着赴约的H足足迟到30多分钟。

  “为了便宜14块钱,浪费我半小时,早知道打一个专车。”急性子的H在聊天群里誓言,再多优惠都不要用美团。

  不用美团用滴滴?显然也不是最好的选择。滴滴在上一轮网络约车大战中胜出后,关于滴滴的吐槽不绝于耳:高峰时段打车困难,排队等10多个人是家常便饭;没有竞争对手让滴滴在定价上也有绝对话语权,导致价格越来越贵;系统欠缺监管,催生大量穿着“马甲”的外地牌照车在上海运行,对乘客的安全保障造成隐患。

  平静已久的网络约车市场此次风云再起,短期来说对消费者和司机都是多一个竞争和多一个选择,但这一轮的竞争会让网络约车如何发展,最终是否会营造一个更有利于消费者的市场还是未知数。

  市场竞争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竞争层面包括产品性能、服务素质、品牌信誉、价格定位、用户体验等。但在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很多竞争中,包括网络约车、外卖服务、共享单车(脚踏车),都在习惯性地采用“烧钱”打法,扳资本的手腕,其结果只会把竞争局限在价格层面,忽略了产品和服务质量、运营效率、用户体验等其他方面的提升。

  随着中国人日益富裕,消费能力提高,消费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对生活品质的诉求提升后,品质正在逐渐跃过价格成为影响很多中国人消费决策的首要因素。未来对拿补贴圈用户的做法,消费者到底会不会厌倦?这一轮的网络约车大战中就有大量呼声,希望美团对滴滴的叫板能引导市场良性发展,提升打车体验和出行效率。

  就在写稿的当儿,手机上跳出一条信息:携程获得网络约车牌照,即将推出自营专车。看来这场网络约车混战的下半场才刚刚拉开序幕,不管谁是最后赢家,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打赢这场战役决不能光靠简单粗暴的烧钱。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