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和2035年远景目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2021/5/10 15:34:37  

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十四五规划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非同一般。



总的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全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从国内看,则更加关注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基于此,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导向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东滩智库从经济产业视角进行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结合产业、应用、区域等总结了13个关键词:科创经济、智造经济、服务经济、内需经济、数字经济、文化经济、绿色经济、开放经济、幸福经济、区域经济、城市经济、县域经济、海洋经济。由于规划纲要内容较多,这里仅按主题做摘录整理,以后将对相应主题经济做细化剖析。


一、科创经济


目标:聚焦高能级创新,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相关纲要内容整理如下:


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聚焦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纳电子、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优化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布局。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


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创新主体。实施国有企业研发考核,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鼓励有条件地方依托产业集群创办混合所有制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创新创业机构改革,建设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畅通科技型企业国内上市融资渠道,增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


深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加强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军民统筹发展,推动军地科研设施资源共享,推进军地科研成果双向转化应用和重点产业发展。


二、智造经济


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制造业现代化和高端化,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纲要内容整理如下:


巩固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工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子装备、工程机械、高档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轻工、纺织等优质产品供给,加快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深化北斗系统推广应用,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布局一批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健全产业基础支撑体系,在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实施应急产品生产能力储备工程,建设区域性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基地。推动传统产业布局优化,改造升级。推广新型产业用地模式。


 

[1] [2] [3] [4] [5]  下一页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