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乘除”,为基层“松绑减负”

作者:李星宇  文章来源:射洪市涪西镇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22/11/24 10:22: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隐蔽性和变异性,存在发现难、定性难、根治难等问题。”自2019年的“基层减负年”以来,党中央将整治形式主义与为基层减负工作结合起来,大力整治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更好的做好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但是我们也看到部分地区形式主义如同“按下葫芦浮起瓢”。所以各地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加减乘除”,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基层安心做事。

“加”就是赋权增能。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描述的就是当前基层的现状,基层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始终身处在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最前沿,承担着各种任务项目的实施,其承受的压力不可言喻。而最让基层感觉无力的是,在承担着繁杂工作的同时,却没有相应的处理权力,例如乡镇街道,作为最基层的一线政府,权小责大的特征充分凸显了其治理的短板,尤其是在众多上级部门的“层层加码施压、层层下卸责任”下,“压力体制”而更加凸显出来,这也就造成了基层在面对日益增加的各项工作时,因为无权处理百姓的难事,而时常会被人民群众所不理解、不尊重。所以我们要做好“加法”,为基层赋权增能,推动行政权力下放,促进权责统一,从制度上对基层的权限和资源加以保障,进一步强化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让基层放开手脚干大事,干实事。

“减”就是减负减压。基层作为直面基层一线工作部门,所有工作落脚点都在基层群众面前,检验工作成效最直观的就是群众的评价。近年来,随着基层减负的持续推进,原来繁多而无意义的会议等内容有所减少。不过在少数地方,形式主义“按下葫芦浮起瓢”,一些新增工作内容又出现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苗头。部分地区部门过分讲究“痕迹”,热衷于给下级布置各类台账、报表以及事无巨细的汇报、总结等,看似勤勉,本质上是一种懒政、惰政行为,这不仅增加了基层工作的难度,更浪费了基层干部的工作时间与精力,让基层干部深陷留痕主义的“陷阱”当中。所以我们要做好“减法”,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作风,大力推动形成正风肃纪、激浊扬清、刷新吏治的新气象,让基层干部减负减压,可以摆脱留痕主义的“陷阱”,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沉到基层一线,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乘”就是科技赋能。基层干部就是一根针,一根能穿千线,扎万孔的“绣花针”,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基层干部大多身兼数职,每天开着大大小小的会议、填五花八门的表格、报各种各样的材料,尤其是在当前时期,基层干部不仅要投身到一线抗疫的战场上,更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这导致基层干部分身乏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伟大的历史成就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奉献与坚守,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行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做好“乘法”,利用科技赋能基层治理,打造更加智慧的“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减轻基层干部工作压力,让基层治理更加智慧便捷。

“除”就是革除弊端。形式主义背离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背离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而基层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主体,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过硬的业务素质、吃苦耐劳的品质、敢于担当的精神,都是基层干部所必备的。但是部分地区的基层干部能力不足不能为,胆小怕事不敢为,推诿责任不愿为,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错误作风依旧存在,尤其是部分基层干部身未老,心态却如染秋霜一般,对工作消极冷漠、模棱两可,不愿担当作为,瞻前顾后,产生了“少干少错,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错误思想。所以各地要做好“除法”,革除基层各种弊端,不断建立健全容错机制,逐步完善奖励政策制度,扩大晋升渠道,为敢于干事、能干事的基层干部“保驾护航”,进一步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提升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