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又一起航空事件在网上开始被热炒,一篇题为《战狼2告诉你,持中国护照可以安全回国?国航:No way!》帖子迅速引起网友热议。 当事人在文章中表示,自己在巴黎回国屡屡遭到刁难:“当时脑海里是吴京的话:虽然中国护照不能保证你去更多国家;但是,无论你身处何地、遭遇何种危险,它都能带你安全回家…… 我的经历告诉你,别傻了。取决于你搭哪个航空公司的航班吧。” 这起迅速被炒热的事件,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呵呵,大热必有反转! 图自微信公众号“akiikii” 事件回放 这位名为“来自大珠三角的KC akiikii”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讲述了一行人的遭遇。 文章的作者要乘坐国航的飞机,从巴黎经北京中转到澳门,根据后续的一篇文章,这位旅客是住在珠海的,理论上可能还要从澳门回到珠海(这个文章中没有提,也没有提他是否会入境澳门),但由于国航巴黎现场工作人员判断其旅行证件不齐全(只有护照没有港澳通行证),被拒绝登机。 看起来这位乘客的行程还是很折腾的,从境外到境内再到澳门最终要回到境内,但实际上由于票价不一样,这种在两岸三地转来转去的出票方式还是不少的。 作者写得有点絮叨,小观为大家梳理了下(看了原文的就直接跳过吧): ① 巴黎中转北京飞澳门,无港澳通行证,被拒 作者一行12人购买了国航从巴黎飞往澳门在北京中转的机票,她认为,“按照一贯出国的经验来说,出国只需要一本护照就搞定了。” 但问题来了。机场柜台人员表明,必须有澳门居住证或者港澳通行证才能让他们飞回去。12个人只有3个人带了港澳通行证,其他人都没有带。 作者认为,他们不入中国国境,只是转机,难道也要港澳通行证? 值班经理表示,这样走航空公司会被罚每个人1万元的费用。 ② 澳门机构和旅行社:可以过境 作者联系了澳门治安警察局出入境事务厅,对方表示,持有第三国签证和机票,可以直接进入澳门;如果只是在北京中转,没有入境北京,他们也会视为第三国进入澳门;无需通行证,也不会罚航空公司10000元罚款。 但国航值班经理称有规定,拒绝与澳门方面沟通。 作者还称,有旅行社也表示,拿着护照和机票,就可以通关到澳门,但只允许在澳门逗留7天,7天内需要乘飞机飞往目的地。 ③ 不去澳门了,就回北京,也不行? 情急之下作者打算先飞北京。但值班经理表示,反正持中国护照回澳门,没有通行证,你们巴黎飞北京这一程都不能去。 作者原话: “听完这句话瞬间我只恨自己拿的是中国护照。为什么?中国公民连回国的权利都没有了?你怕我们去澳门,那你就不要北京去澳门的机票给我们就好了啊!” ④ 改签困难重重,客服电话迟迟打不通 至此,作者只能选择改签。但国航规定,改签必须用原来的订票手机。她订票的手机未开通国际长途,只能先发邮件告知国航订票网站“增加一个手机号”。更令人崩溃的是,此后国航的客服电话连续占线,从6点到11点,始终未能打通。 作者原话: “此时已经凌晨2点钟,3个小孩,6个大人在法国机场,傻呆呆的盯着那个没有人接的手机,着急,不知如何是好。最小的11岁的小罗着急地哭了,‘妈妈我们是不是回不了家了?’。国航,你赢了,不行吗?我只想回我的祖国。” ⑤ 绕道曼谷,再次被拒 一夜过去。作者又生一计,既然终点站不能是澳门,那干脆买张机票去曼谷看亲戚。将原来去澳门的机票推后一天改成同一个时间,然后购买张去曼谷的机票。 国航班经理表示,你们飞到曼谷,又从曼谷飞回澳门?不行!“因为你们的机票不在国航机票同一张行程单中,而你们去买的这种小公司的票我们是不承认的。”(公司是澳门航空,订票网站是携程。) ⑥ 东航经理:中转需持通行证,但“后面管不了” 根据后续信息,一家人应是住在珠海。作者最后是搭东方航空的航班由巴黎飞广州中转上海,上海如何去珠海,作者未透露。 事后,作者在北京机场咨询柜台人员,对方称转机澳门应走“国际联程航班”通道,仅需要护照即可。 同时,作者现场录音了巴黎东方航空值班经理的对话。东航值班经理表示,在巴黎机场,如果要飞港澳中转是国内机场,是需要持有港澳通行证的;但是如果没有港澳通行证,可以飞第一趟(段),后面那趟(段)他们管不了。 原帖作者质疑: 第一,购票网站完全没有提示我们需要携带港澳通行证。一般乘客如何知道? 第二,国航的客服电话不是应该24小时都能够接通吗?为什么我们打了两天的电话除了国内正常上班时间比较容易接通,除此以外的时间基本不可能在半个小时内打通? 第三,为什么我们无法用护照回国?通行证的效力跟护照一样大? 第四,通行证的意义到底何在?同行顺利回国的人全程没有出示过通行证(出澳门回珠海都是用护照),那么到底在哪里需要通行证了? 第五,为什么没有签注一样可以拿机票,这个不是相当于拿着过期的船票但是你一样让他上船的意思么? 最后,原帖作者认为,这种不惜保存自己利益而损害乘客利益的航空公司,不搭也罢。 航空公司的做法合理吗? 事件看着非常曲折,但实际上并不复杂。 简单的定义说,这是一起贪便宜,想钻联程航班便宜运价的空子,但钻错了的典型案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