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常州、徐州、大连、唐山和昆明这6座城市,有望成为准万亿GDP城市的后备力量。 2020年末,中国万亿GDP城市的数量有望从17座增加到24座。 泉州、东莞、济南、合肥、福州、南通、西安这7座城市,在2018年-2019年跨越8000亿元大关后,于2019年末突破9000亿元,将在2020年末冲刺万亿大关。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注意到,若上述7座城市全部“冲关”成功,则万亿GDP城市的年度新晋数量将实现历年之最。 越来越多万亿GDP城市的出现,不仅代表了单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也意味着国家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在2020年之后,还有哪些城市,将成为万亿GDP城市的后备力量,成为准万亿GDP城市? 2019年末,排名处于冲刺阶段的西安(GDP9321亿元)之后,是4座GDP7000亿元规模的城市烟台、常州、徐州、大连,没有一座城市步入8000亿元区间。 按照这4座城市近两年的GDP增速,在2020年末无法实现9000亿元规模的突破,将使得2021年GDP准万亿城市出现“断档”。 未来城市晋级之路将更漫长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注意到,根据中国城市在近年来普遍不高于10%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依据GDP划分城市能级的方式,一座城市的万亿GDP晋级之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GDP达到7000亿元规模,资源要素开始加速聚集;第二阶段是GDP达到8000亿元规模,其竞争力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处于优势地位;第三阶段是GDP达到9000亿元规模,有望在次年突破万亿。 从历年城市经济的发展情况看,当一座城市的经济总量突破8000亿元后,则有望在未来2-3年向万亿GDP城市发起冲刺。 以在2019年晋级万亿GDP城市的佛山市为例,该市每两年便实现一个跨越。 佛山GDP在2013年达到7000亿元规模,两年后达到8000亿元规模,2017年达到9000亿元,2019年顺利晋级万亿GDP城市。 在2014年晋级万亿GDP城市的成都,两年便完成了冲刺的全过程。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注意到,由于宏观经济背景原因,上述城市完成上述三个阶段GDP年均增速保持较高,如成都市GDP增速在2012年-2014年的GDP平均增速为10.7%,佛山市在2013-2019年的年均增速为7.13%。 但受疫情及外部经济形势影响,目前国内城市普遍调低了GDP增速预期,这或意味着未来的万亿GDP晋级之路将更加漫长。 另一方面,在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后,部分城市的2018年GDP也有所调整。2018年末,位于蓄势阶段(7000亿元规模)的城市包括福州、济南、烟台、合肥、大连、长春、常州,是在2019年迈向跨越阶段(8000亿元规模)的潜力城市。 在第四次经济普查后,部分城市对2018年GDP总量进行了调整,这直接影响了2019年的GDP排名。如福州、济南、烟台和合肥在2018年末的GDP均位于7800亿元区间,距离8000亿元非常接近。 但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山东省统计局在2020年对2018年烟台市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2018年烟台市生产总值为7184.43亿元,较烟台市当年的初步核算数据有469亿元左右的下调,这使得烟台市在2019年依然未突破8000亿元。 而受第四次经济普查影响,福州市2018年GDP有较明显增长,这使得该城市在2019年末直接迈入准万亿GDP城市行列,并有望在2020年末突破万亿元。 烟台、常州、徐州、大连这4座GDP 7000亿元规模的城市,若在2020年突破8000亿元,将成为准万亿GDP城市的后备力量,否则就面临断层问题。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国内GDP突破5000亿元的城市,除烟台、常州、徐州和大连外,还包括唐山和昆明,这两座城市在未来若能保持经济的恢复性增长,亦有望在2020年末达到7000亿元规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