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网讯)中印洞朗对峙自今年6月中旬来,历时两个多月,期间几经波折。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28日消息,印度外交部称,“中印双方已同意结束从6月开始的洞朗对峙。在这一基础上,洞朗对峙地区军事人员正在迅速撤离”。该消息随后被中国外交部所证实。外交部称,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中方将继续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 对此,中评社今天引述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教授郁龙馀昨天受访时表示,这次印度方面撤军包含许多原因。首先是时间因素。金砖峰会即将召开,如果不掌握这个时间节点及时撤军的话,对于印度的外交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失策。此外,经过两个多月的边界对峙,印度对中国有了比较好的认识。他们对中国的友好与国家实力有了充分认识。中国确实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是一个体贴、关心邻国的国家。中国非常体谅印度,所以一直采取“以静制动”、忍耐的态度。 郁龙馀也认为,印度国内存在很多矛盾,包括种族矛盾、种姓矛盾、男女不平等矛盾、边疆地区与印度中央政府矛盾、南北部矛盾等,这些矛盾在前一段时间不约而同爆发,让印度政府非常头疼。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赶快撤兵是明智的,这对印度有好处,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好处。 郁龙馀表示,这次边境对峙事件,中国没有费一枪一弹,取得的胜利要比万炮齐发所取得的胜利要大得多;因为一旦开战,哪怕是小规模战争,双方都会有伤亡。他认为,这次不费一枪一弹,取得完胜,是中国外交上的大事;这次中国处理得很好,值得称颂。 郁龙馀认为,这次边界对峙事件结束以后,中印两国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尤其是印度政府,都要认真反思,总结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大大推进中印关係。希望在即将举行金砖会议期间,各个国家能够表现踊跃,互相释放善意,过去的不愉快也就过去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坏事变成好事。 中评社专访全文如下: 中评社:在双方僵持两个月后,为什么印度方面选择撤军? 郁龙馀:这里面有诸多因素。首先是时间因素。金砖峰会即将于9月3日至5日在厦门召开,如果不掌握这个时间节点及时撤军的话,对于印度的外交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失策。印度在这个时候撤军,已经晚得不能再晚了。若再晚得话,在别人看来确实太被动了。 如果在没有政治安全的情况下,印度若想在金砖国家裡扮演重要角色自然也很困难。 第二个因素是经过两个多月的边界对峙,印度对中国有了比较多的了解。中国确实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是一个体贴、关心邻国的国家。中国非常体谅印度,所以一直采取“以静制动”、忍耐的态度。国际媒体包括许多中国国内网友都不理解,为什么中国要那么忍耐,现在从大局上来看,中国的忍耐是对的。这对印度、中国的发展以及世界和平都是有好处的。 这次边界事件对峙后,印度对中国的实力也有了理解。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梅农以前发表过文章,中国已然崛起,但是不一定印度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以为中国还是以前这样,对中国的力量没有清楚的认识。通过这次事件,这些印度人对中国有了比较好的认识。他们对中国的友好与国家实力有了充分认识。 第三个因素是印度对国际形势有了比较清醒的了解。原来印度认为,美国、日本、俄罗斯会来帮忙。现在看来,美国指望不上,日本不但指望不上还会帮倒忙。因为日本在中国、东南亚乃至全世界口碑都不好。日本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处理得不是很“漂亮”,到现在,日本并没有真正像德国一样忏悔,承认二战时期所犯下的战争罪。在世界上,日本是起到副作用的。而俄罗斯也是不会明确支持印度与中国对抗的。 因此,在国际上,印度不会得到支持,对于此次边界对峙事件,国际上空前保持沉默与中立。这对印度来说是一个很大教训,因为以前印度是国际舆论的宠儿,只要发生什么事情,国际社会都会站在印度一方,为印度说话,但是这次不是。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印度觉得自己要及时收手,撤兵。 此外,这次的撤军还有印度国内原因。首先,印度国内存在很多矛盾,包括种族矛盾、种姓矛盾、男女不平等矛盾、边疆地区与印度中央政府矛盾、南北部矛盾等,这些矛盾在前一段时间不约而同爆发,让印度政府非常头疼。 此前,印度国防部曾宣称,印度可以打赢“2.5线”战争,吹嘘同时打赢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国内的反政府势力。现在看来是说了大话,还没有打,印度国内就已经乱了。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赶快撤兵是明智的,这对印度有好处,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好处。 与其他国家相比,印度经济落后很多,所以印度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发展经济,这样才能满足印度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生活的更高追求。 来自国际、国内两大方面原因,让印度选择现在撤兵。总体上来看,我对印度的撤兵是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 中评社:从中印这场不见硝烟的博弈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郁龙馀:我们可以看出朋友是可以选择的,邻居是不可选择的。中国对邻居国家包括对印度的态度是正确的。我们一直对邻居的态度是友善的,对于对方贸然进入我们的领土,我们还是采取忍耐态度,希望给印度一个机会,改正和解除自己的错误。 现在印度方面已经撤兵,中国外交部方面也已经确认印度的人员与设备都已经全部退回。这次是中国给印度的一次机会,尽管印度改正错误的时间晚了,但是总算是改了,善莫大焉。 这次中国没有费一枪一弹,取得的胜利要比万炮齐发所取得的胜利要大得多。因为一旦开战,哪怕是小规模战争,双方都会有伤亡。这次我们不费一枪一弹,取得完胜,这是中国外交上的大事,这次中国处理得很好,值得称颂。 据我了解,印度国内以及中国在印度的企业、公司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都一致欢呼,并提出我们在看待中印问题的时候,哪怕是在网络上,也要有全局长远的观点。对于网络上关于中印关系各种各样的观点,包括一些激烈的,带有情绪话的观点我们进行总结与反思,这是非常好的。 这次边界对峙事件结束以后,中印双方都可以总结经验,把坏事变成好事,大大推进中印关系。 我们在印度的企业和一些机构的成员,他们自己总结发现,印度学者在网上发表意见相对来说比较沉稳,而中国网友在网上发表的意见有些很沉稳,但是也有不少观点是比较情绪化与浮躁的。他们对此进行自我批评,这些都是进步的表现。在中国国内网上也有乱发表意见的人,一些对此有研究的,具有学术水平的网民对此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批评。 我们在印度许多企业已经有60%至70%陆陆续续撤回国内。也就是说,如果印度不及时解决问题,中印的经济关系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滑坡,从表面上看,这对中国企业影响很大,但实际上,这对印度方面影响更大。 印度对产品的要求非常挑剔,他们一定要用世界上最便宜的价格选择产品。中国产品之所以在印度那么畅销,是因为中国产品在印度的价格是最低的,也就是说,中国产品的利润已经被压缩到了最低水平,利润最薄,给印度人提供最大福利与利益。这个最大利益一旦破坏,印度就要买西欧、日本那些贵很多的产品,质量也许不及中国产品。 因此,中印贸易能够维持稳定,并且不断发展,确实能够提高印度人民的福利,只有中国产品符合印度对价格上的需求。 中评社:今后中印之间还会有类似摩擦发生吗?这次的边境对峙事件对未来中印关系发展有什么影响? 郁龙馀:现在还不能轻易说今后是否会发生类似摩擦事件,这决定于这次事件以后,中印两国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尤其是印度政府,是否认真反思。 从某种意义上将,这次印度这么一“闹”,在国际上是丢分的。现在印度已经撤军,我们不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说过多的话,不能得理不饶人,毕竟是我们的兄弟犯了一个错误,大家心知肚明即可。如果中印双方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把坏事变好事,变成以后发展中印关系的正能量。那么印度方面受到损失也要回来了。 这次中国召开金砖会议,从中央到地方,尤其是厦门市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前期也召开了外长会议与安全会议。这次峰会就要开了,那么在峰会上,我们这几个金砖国家,还有一些“金砖+”国家,若能成功将金砖体制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话,印度是大有希望的。不仅印度在政治与外交上“捞”回面子,而且经济上也会有所得。 金砖国家组织本身是一个经济方面的组织,印度现在除了政治外,更需要在经济方面,能够获得来自金砖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帮助。 所以我希望在金砖会议期间,各个国家能够表现踊跃,互相释放善意,过去的不愉快也就过去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坏事变成好事。 风雨过后见彩虹,我对中印关系依然看好。发展中印友好关系不仅要给中印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利,还要用中国的“天下大同”和印度的“世界一家”思想去改造我们的世界,让全世界人民享受安宁与幸福,所以中印两国责任很重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