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财经金融 >> 新闻评论 >> 正文

本次新冠疫情已达峰 广州抢先放开后的30天经历了什么?

2023/1/2  文章来源:南方  作者:万发
文章简介:1月1日,广州卫健委宣布,该市本次新冠感染疫情已经达峰。北方流行的毒株比广州更厉害吗?为何曾经“无症状超九成”的广州,在放开后却出现了就医高峰和重症增加?广州的医疗资源“倍增计划”是如何应对的?住在广州海珠区的阿进,是在2022年12月13日开始有新冠感染症状的,浑身发冷、嗓子发痒,并在第四天体验到了许多北方人在网上到处喊的“刀

1月1日,广州卫健委宣布,该市本次新冠感染疫情已经达峰。北方流行的毒株比广州更厉害吗?为何曾经“无症状超九成”的广州,在放开后却出现了就医高峰和重症增加?广州的医疗资源“倍增计划”是如何应对的?


住在广州海珠区的阿进,是在2022年12月13日开始有新冠感染症状的,浑身发冷、嗓子发痒,并在第四天体验到了许多北方人在网上到处喊的“刀片嗓”——“咽口水都能疼到睡不着。”


同在13日夜,广州天河区的锦锦一家,母亲成为家里最先有症状的人,突然出虚汗、呼吸困难,当时已是深夜12点,锦锦和弟弟赶紧将母亲送到离家最近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此时,发热门诊里挤满了高烧的患者,排不上队。他们只好又去了另一家医院,得以入院检查,结果并没有发现肺部感染,“医生开了一盒布洛芬,就让我们回来了。”




广州是国内最早“放开”疫情管控的城市之一,早在“新十条”发布前一周的2022年11月30日,广州多区突然宣布解除临时管控措施。不少地方拆除了围挡,搬移了路障,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恢复。除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其他的核酸检测点都撤了。


从那时起的一个月以来,广州疫情从公众视野中淡出。但在这份“低调”的背后,这座城市同样经历着疫情冲击,并在12月中下旬迎来了它的严峻时刻,就诊患者的海量增长,叠加医护人员的大范围感染,让广州医疗系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最难的时候,每天都在为安排值班人员发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谢佳星教授对“医学界”说,“好在如今,同事们基本上都回来了。”


广州引发“南北差异之问”


广州调整管控政策最初的一周,见诸报道的消息比较乐观。


2022年12月6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唐小平教授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广州已收治16万余例新冠感染者,仅有4例重症,未有死亡病例。这条资讯迅速登上当天各大网络平台的新闻热搜。谢佳星教授也表示,12月最初两周的门诊压力确实不大,门诊病人数量较少。


12月7日,国务院“新十条”发布,全国转向宽松的防疫政策。当天,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国资委副主任崔彦伦介绍,市属国企已基本实现全面复工复产。发布会最后,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小燚向公众宣布:“广州此轮疫情的新闻发布会将告一段落。”


随之而来的,在2022年12月8日之后的两周左右,从各大媒体到各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充斥着关于疫情冲击各地的热议。而广州的疫情发展情况,在舆论场中几乎“消失”了。


例如,微博在12月7日-26日期间,含“广州”的热搜话题仅一次与疫情有关,即和北京新冠毒株进行比较的议题。


抖音在12月8日-24日期间,含“广州”的热点榜同样仅有一次“钟南山预测”的话题,而且钟南山的讲话并未涉及广州当地的疫情状况。


相对的是,12月7日“新十条”颁布后,北京的病例不断增长,患者对各种症状的描述,大量流传于网络上,引起一波热度很高的话题,成为管控措施全面放开之后全国关注的焦点。


12月10日,北京急救中心主任医师陈志呼吁,近期北京120急救热线呼叫量激增,新冠无症状、轻症感染者请勿拨打热线,为急危重症患者留出急救通道。12月12日,北京防疫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昨日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在各网络平台,讨论北京地区新冠感染体验的内容激增,高烧、“刀片嗓”、“整夜难以入睡”、浑身极度疼痛等症状,得到了北方地区网友的普遍共鸣。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南方如广州等地对新冠症状的公开讨论较少,这一现象也引发很多人的注意。12月11日左右,“北京流行的毒株比广州更厉害吗?”得到网友热议。此后,多位医学专家指出,北方主要流行的毒株BF.7和南方主要流行的毒株BA.5.2,两者之间未发现致病力有区别。


实际上,这类话题在这波疫情中一直延续,12月22日,张文宏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中心举办感染性疾病论坛上就表示,“北方有症状的病人比例比南方高很多,上海有症状病人的比例介于北京和广州之间。”


广州给人留下疫情“较轻”的印象或许并不奇怪。在抢先放开之前,截至2022年11月27日24时,广州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144876例。据称,其中无症状感染者超过九成。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屹在11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曾披露,“全部感染者无一重症或危重症”。


回顾广州“抢先”放开后一个月的舆情会发现,广州在疫情解封后的第二、三周确实非常“低调”。然而,恰恰就在这一阶段,这座城市开始面对新冠病例增长第一个波峰带来的冲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詹少锋在接受“澎湃科技”采访时说,放开之后,大概12月7日左右,病人就开始增加。最开始是发热门诊病人增加,大概12月20日左右,住院患者迅速增加。


詹少锋说,要完全统计有多少人住院,现在还不好说。现在整个广州市也没有明确的数据。但我感觉重症率偏高。就我们医院来说,每天从发热门诊和急诊转到住院部来的患者至少有30-50人。


对于“放开之前都说奥密克戎一般只影响上呼吸道,最近又开始说会出现肺炎”这个问题,詹少锋解释说:“这可能跟统计数据有关系。放开之后,面对的群体不一样了。以前我们面对的方舱患者,一般是年轻群体,重症的几率比较低,当时社会面上的病毒数量也比较少,但是现在面临的老年群体居多,并且很多是未接种疫苗的,所以重症率相对会高。”


12月中下旬:医疗压力逐渐增大,多措并举应对冲击


2022年12月15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务部主任贾炜对外介绍,该院最近一周发热门诊就诊患儿增加明显,医院各院区发热门诊单日就诊量从不到200人上升到1400人次。


12月19日,在广州市医药物资供应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屹表示,12月份以来广州发热门诊就诊量持续走高,近一周在高位平台徘徊,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日均约5万人次,原有日接诊能力约4万人次。


阿进是一名漫画师兼舞者,不必坐班,从海珠区全面封控起便很少出门,并未感染。12月10日,阿进出门理发,在13日下午就有了嗓子干痒的不适反应,浑身打冷战,腰部、臀部十分疼痛,入睡困难,当天晚上只睡了两个小时。第三天测得抗原阳性,第四天嗓子疼痛最为剧烈,早晨硬是被疼醒了,之后的几天里症状逐渐缓解。


同在海珠区的笑笑,也在12月中旬逐渐感受到了疫情带来的压力,当时公司仅她所在的楼层就约有60%的人因病居家办公,到了12月23日,“我们部门40余人,一度只有三四个人上班。”她也在这一天发高烧,但其他症状相对较轻。


锦锦一家在母亲之后陆续都出现了感染症状,她本人从12月17日开始有嗓子疼痛、鼻塞、轻微咳嗽等症状,第三天开始低烧,起初她并未重视。但没想到的是,“后续越来越严重,过了第三天头疼得就完全睡不着了,流涕、咳痰很严重,而且病程也拖得非常长。”直到29日,她测得抗体还是阳性,低烧,有胸闷感。考虑过去医院,但又怕医疗资源紧张排不上队。


这一阶段广州的医疗系统,迎来了较为艰难的时刻。据谢佳星教授介绍,他所在的科室,2022年12月医疗压力的最高峰出现在17日之后的一周左右,一方面,医院在扩大新冠病区,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又出现了大面积感染、请假的情况。


谢佳星回忆当时的紧张与疲惫,仍心有余悸:“太难了,上周一(12月19日)我接管一个新病区,给我调配了13个同事,我一看名单,大部分这几天都没见过,因为都阳性了发热咳嗽居家呢,剩下几个没阳的要连续上班值班,因为太疲劳,又很容易感染后病倒,有的同事上午值班时开始发烧,下午就实在撑不住回去了。”


而病人依然在不断涌进医院。26日,谢佳星又接管了一个新增的新冠病区,“新增的30个床位,几个小时就收治满了。最近这一周,门诊病人数量继续迅速增长,以病毒肺和新冠后咳嗽等相关症状的病人为主。”


在医院外,买不到药是许多广州人这期间普遍遇到的难题,阿进、笑笑都提到了这一点,另一位广州居民孙女士12月15日开始发烧,“最近网购的药,一个星期了都没能送到。”12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邓宏永也指出,近期居民购药需求急剧增加,退烧药、抗原试剂等部分医疗物资出现阶段性供不应求。


对此局面,广州市也在11月30日率先解封后开始了一系列应对,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医疗资源的“倍增计划”。12月1日起,广州市对发热门诊、ICU重症救治床位进行大幅扩增,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张屹介绍,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00%开设发热门诊,诊间从原有的475个增长至1048个,日接诊能力从约4万人次可增至11.1万人次,ICU重症救治床位可从455张增加到1385张,为应对收治高峰做好充分准备。


12月4日,广州市白云区在发布会中宣告已对现有发热门诊按2倍进行扩容,按人口密度增设基层发热诊室,开展24小时运作。12月15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贾炜在介绍中提到,本院的发热门诊区域已从3000多平方米扩展至目前约6000平方米;在人力方面,则从本月初的26人增加至60人,“我们制定了各种应对方案,目前没有发生医疗挤兑情况。”


在这一基础上,广州卫健委在调动医疗资源,加强互联网诊疗与健康宣教力度,通过市预警发布平台推送新冠病毒防治、120急救等健康科普常识,开通防疫咨询和医疗服务热线287条,截至12月19日,互联网医院12月6日以来累计提供线上诊疗14万人次,已为6万多人次提供日常健康咨询和基本医疗服务。广州卫健委发布了《新冠病毒个人防护与健康手册》《广州市儿童健康保护行动计划手册》,针对市民的疫情防护和发热后用药、问诊等提供详细指导。


参与编写《广州市儿童健康保护行动计划手册》的广州市妇女儿童中心儿童保健部副主任医师胡艳,向“医学界”表示:“在临床诊疗中能够感受到,家长对孩子发热往往会过于惊慌,其实不必过于焦虑,大多情况下遵循科学指导,在家中就能照护好孩子。同时,构建家庭的儿童免疫屏障十分重要,针对家中有人感染新冠该如何处理等,手册都有详细介绍,并就如何应对其他儿童常见的生理与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科普。”


药品供应的问题,也力争从源头上解决。广东省一方面支持疫情防控药械扩产保供,紧急部署绿色通道,服务疫情防控药品审批,例如自2022年12月5日以来共批准8700公斤咖啡因原料药的采购,预计可保障15亿片(袋)感冒类药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加大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监管执法力度,截至12月25日,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立案并查处了49家企业涉嫌囤积居奇、哄抬价格违法行为。


广州市花都区等地,开始将核酸采样屋改造为发热门诊便民点,最快5分钟便可完成看病、收费、发药全过程。据花都区新华街工作人员介绍,这一便民点备有基本的退烧和清热解毒类药物,可为社区医院和医院门诊减轻压力。


本次新冠疫情已达峰 广州抢先放开后的30天经历了什么?_图1-3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每天就诊达200-300人次。(图片来源:医院官微)


12月末:“过峰”压力犹存,重症冲击尚可


谢佳星教授在2020年1月作为广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赴武汉支援。在他看来,广州这一波疫情同样对医疗造成很大压力。目前,他所在的广医一院在最新扩增一个病区后,医院收治重症病人的专区达到了五个,而且还在继续扩大。但与武汉疫情的重要区别是,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较高。


谢教授向“医学界”表示:“当时在武汉,一旦病人出现‘白肺’,你用尽种种方法,可能还是抢救不过来。现在只要基础病不严重,治愈率就很高。毕竟我们现在有充分的经验和更多治疗手段。整体上,大多危重症病人都能在治疗后实现康复。只有年龄大、基础病比较多的老人,送来又比较迟的,相对更危险一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詹少锋同样指出,本轮广州疫情很多重症患者没有到需用呼吸机的情况,大部分肺部感染患者经治疗后能在一周内好转,恢复的情况也都不错,但一旦延误诊疗,甚至进入呼吸衰竭、昏迷状态才来求医,往往痛失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十分重要。


家住番禺区的黄铮汇是一位法布雷病患者,该病会在中年阶段导致多器官病变。黄铮汇已经接受过肾移植和心脏手术。早在12月1日,他就储备了足量的退烧药,基本不出门,妻子每次回家后都会仔细消毒。然而在12月17日前后,他还是感染了新冠,发冷、心脏不适、肌肉疼痛、入睡困难。“就感觉动了一次大手术一样,这个病真的轻视不得。”黄铮汇表示。


12月26日,在新冠感染后病情稳定的母亲,突然出现了呼吸困难,黄铮汇带着母亲来到了附近的一家三甲医院挂急诊,“吸氧没有排队,但挂号时是厚着脸皮插了队的。”黄铮汇表示,当时护士对他们说,如果挂号排队的话,可能要等两个多小时,“当时我母亲太难受了,喘不上气,感谢前面的年轻人比较理解,让我母亲得以先看病。”


在临时设立的吸氧区,黄铮汇的母亲在吸氧了1个多小时后,呼吸困难的情况得以缓解,很快就回到了家,至今身体状态平稳。


2022年12月的最后一周,随着同事的陆续归队,以及新发阳性的同事越来越少,虽然接诊压力仍很大,但谢佳星感觉,他们度过了最紧迫的时刻。然而,忙碌的状态显然要持续一段时间,医院氧气供应的需求压力也略有增大,医院仍在扩增针对新冠病人的医疗资源。


元旦三天假期,其中的两天谢教授都要在医院查房,整个医护团队也处在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中。


家住天河区的锦锦是广州的受访者中新冠症状持续最久的,10余天后的现在,她终于只剩下了咳嗽,其他不适感基本消失。对很多广州居民来说,疫情带来的痛苦与焦虑留在了刚刚过去的一年。


1月1日,广州市卫健委宣布,在经历一周多的高位平台期后,12月23日以来,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人数开始从高位回落,单日就诊量从高峰期的五六万人次下降至1.9万人次。据研判,广州市本次新冠感染疫情已经达峰,预计在2023年春节前本次疫情将进入流行尾期。



相关文章:
中国官方:乡镇卫生院要提升新冠接诊能力
张文宏:“刀片株”“干饭株”仍属于轻症
中国专家:普通外科口罩无法防奥密克戎
第三款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默沙东莫诺拉韦效果如何 Paxlovid有何不同
白肺变多了?新春是坎儿?张文宏最新研判
中国是否低估新冠死亡人数?中国国家卫健委回应
中国专家:新冠病毒变异还远没达到饱和
多家北京社区医院称还未收到Paxlovid 有三甲医院称已断货
中国新冠药VV116三期临床研究:疗效不劣于Paxlovid
“新冠预测者”曹云龙:中国国内每年或现多个感染高峰
稳岗留工促生产 中国多地倡导“留下过年” 最高奖励¥3000
武汉三镇俱乐部发声明称有“黑暗势力” 中国足协回应
2020年的病毒株又来了?武汉疾控回应
中国国家卫健委:“乙类乙管”是有准备之仗,绝不是被动放开
中国新冠疫情防控近三年后回归乙类管理 会否加快疫情传播?
感染“暴瘦株”?女子“阳”后掉秤8.7斤 专家提醒
中国32岁博士独自一人居家 高热晕厥离世
中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量快速攀升
张文宏:预期上海一周内达到感染峰值 目前已感染的老人重症率低
中国多地公共机构报告严重减员 相继暂停线下业务办理

分享到: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话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 12月 广州 新冠 疫情 门诊 发热 达峰 症状 医疗 医院 的新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全站精选
    [新闻]  本次新冠疫情已达峰 广州抢先放开后的3
     阳康游客心衰死亡6人?河北景区回应
    [银行]  央行出手!招商银行、广发银行、银联商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多数上
    [股票]  12月30日北向资金净买额5.27亿 南向资金
     12月30日操盘必读:影响股市利好与利空
    [基金]  2022年基金业绩排行榜出炉 冠、亚军,被
     历久弥坚长跑致胜 工银瑞信信息产业混合
    [保险]  每年交200元养老保险15年后每月能领多少
     医保缴费多少年可以终身享受?每年交的
    [期货]  【期货收评】2022期市完美收官!沪镍全
     12月23日期货收盘:国内商品期货收盘多
    [股评]  12月30日A股收评:沪指今年累计下跌逾1
     12月30日A股午评:沪指半日涨0.61% 数字
    [港股]  12月29日港股开盘:恒指低开1.26% 恒生
     12月28日港股开盘:恒指高开0.99% 蔚来
    [美股]  隔夜外盘:美股终结三年连涨纪录 纳指全
     昨夜美股:道琼斯指数涨1.05%,报33,22
    [外汇]  央行:1月3日起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时间
     2022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贬值超9% 振幅
    [债券]  10月中日再次齐抛美债 中国所持美国国债
     央行: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买入7500亿
    [黄金]  今日金价多少一克?(2022年9月9日) 今日
     中国自瑞士黄金进口量创逾五年新高
    [理财]  阳康后学习工作效率变低?出现“脑雾”
     实用转存!转阴后的咳咳咳和痛痛痛怎么
    [信托]  外贸信托观点:谨防清退不“清”新骗局
     赵薇夫妇又怎么了?遭民生信托起诉 还牵
    [房产]  许家印:今年恒大一定能偿还各种债务 涅
     展望2023:楼市支持政策有望加码 房地产
    [汽车]  新能源购置补贴到期 比亚迪全系乘用车涨
     特斯拉中国回应上海工厂停产一周:说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6-2027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声明:我们不做任何形式的代客理财及投资指导,凡是以第一金融网名义做股票推荐的行为均属违法!

    广告商的言论与行为均与第一金融网无关!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合作邮箱:fengyueyoubian@sina.com 合作电话:18678839953  网站QQ:81510603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