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设为首页
第一金融网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基金 | 股票 | 保险 | 期货 | 信托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理财 | 黄金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娱乐 | 基金数据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汽车 >> 汽车金融 >> 政策法规 >> 正文
2007汽车政策回眸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20 8:50:57

  两税合一:六年怀胎一朝分娩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

  “两税合一”草案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将不再根据内资外资划分所得税税率,而统一采用

  2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但对老外资企业实行3到5年的过渡期。

  此项法案经过长达六年之久的讨论,而且充满了政治敏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吸引外资,中国一直给予外资企业十多种税收优惠待遇。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名义税负为15%,实际税负水平仅为11%;内资企业名义税负是33%,实际税负为23%,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则高达30%,两者相差十多个百分点。

  2000年,财政部就开始调研两税合一的可能性;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财政部着手起草了合并方案。然而,2005年,54家在华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向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书面意见,要求延长税收政策优惠期,对中国实行两税合并表示了不同意见,使两税合并草案一度搁浅。

  在中国汽车产业新的发展阶段,自主开发的各种条件逐渐成熟,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正在形成。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两税合一”政策势在必行。很多人士认为,此举将降低内资企业的负担,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

  近几年,外资对中国的政策转向非常敏感。新的税率调整,不仅增加了外资在中国的经营成本,而且使其面临外界舆论的压力。

  车船税:尖叫声中开征

  从2007年1月1日起,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正式实施。2月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该细则借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分类标准,将载客汽车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四个子税目,适当调节了税目分类和税额标准,并调整了对车船税的减免项目。

  依据此条例,以前的车船使用牌照税和车船使用税合并为车船税,统一由经营交强险的保险公司代收代缴。同时,对税额幅度也进行了调整,大型、中型和小型客车的加权平均税额提高一倍,但每年税额幅度高限都为660元。

  车主们对大幅度提高税负发出不满的声音。用车环境中日渐增多的各种强制性收费,导致人们对合理税收提出了希望。目前,名目繁多的税负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瓶颈,税、费的精简统一迫在眉睫。

  444款油耗超标车型:灰溜溜退市

  2007年7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二批乘用车的燃料消耗量。其中,符合《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的,有95家生产企业的2374个车型;不符合标准的有444个车型,涉及55家生产企业。这些不符合标准的车型将停止生产。

  2008年1月1日起,乘用车新定型车型的燃料消耗量,将执行第二阶段限值标准,乘用车的在生产车型则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第二阶段燃料消耗量限值将比目前水平平均再降低10%。

  国Ⅲ标准开始: 慢一拍即出局

  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宣布,相当于欧洲Ⅲ号标准的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三阶段限值,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这标志着中国汽车污染排放控制进入新阶段。

  按照国Ⅲ标准要求,自2007年7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的轻型车,必须符合标准中规定的型式核准排放限值的要求,并停止对仅达到国家机动车排污标准第二阶段排放限值(相当于欧洲Ⅱ号标准)轻型车的型式核准。自2008年7月1日起,全面停止仅达到“国Ⅱ标准”轻型车的销售和注册登记。

  “国Ⅲ标准”于2005年4月15日批准颁布。标准的提前公布,为生产企业做好实施准备创造了条件。绝大部分轻型车企业开始生产或具备了生产符合标准汽车的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此之前,北京和广州已经提前实施国Ⅲ排放标准,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新能源车:过15道门槛方获“通行证”

  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对准入企业设下多达15道门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道是,企业需要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

  《规则》明确规定,今后“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的企业,应当获得国家发改委的许可方能取得生产资格”。而这15项生产条件分为否决项和一般项两类,只有全部否决项均符合要求,且一般项不符合的比例不超过20%,才能通过考核。

  这样,要进入新能源车生产领域的汽车企业,需要经过比轿车项目审批更严格的新能源车项目审批后,方能拿到项目上马的“绿色通行证”。

  此外,企业即便取得了新能源准入资格,仍需在商业化阶段接受主管部门监管。根据《规则》规定,新能源车发展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技术阶段。起步期产品只能进行小批量生产,在批准的区域、范围和条件下进行示范运行;发展期产品允许进行批量生产,但也只能在批准的区域、期限和条件下销售、使用;成熟期产品在生产、销售及使用上则与常规汽车相同。

  《规则》界定,所谓新能源车,是指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二甲醚)汽车等。

  目前,除混合动力车外,其他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尚未建立。因此,混合动力车已经成为国内外车商争相推出的环保“表态车型”。

  汽车号牌新标准:取消黑牌

  从2007年11月1日开始,由公安部颁布的新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正式实施。新标准对号牌分类、登记编号编码规则、制作技术和安装使用等规定进行了调整。 新标准修改了机动车号牌号码的编码规则,允许字母在后5位编码中任意一位出现,但总数不能超过两个,增加了号牌容量,这将解决部分地区号牌资源不足的问题。

  新标准取消了外籍车黑色号牌,对在京申请机动车牌证的外国人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居民,改为核发普通民用号牌。

  北京的中型客车将使用“京E”号段的黄色车牌。根据此前公安部的相关规定,大型车使用黄色车牌,而其他中、小、微型客车均使用蓝色车牌。新标准调整后,车长小于6米、乘坐人数大于9人且小于20人的中型载客汽车,由原来核发的蓝色车牌调整为黄色车牌,同时核发和换发“京E”号段。

  临时号牌由单一样式增加为四种式样。新标准规定,临时号牌由原来的一种式样,调整为行政辖区内、跨行政辖区、试验车、特型机动车四种式样,并且将有效期的位置调整到号牌正面。调整后,原来的新车移动证改为行政辖区内临时号牌,由交通支、大队车管站核发。

  两项汽车产业政策:“难产”至今

  早在2006年5月10日,商务部开始将《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暂行)》(修订草案)公布在其网站上,并公开征求意见。据说,《规定》最快有望在当年10月份出台。然而,该规定至今仍未实施。

  来自官方的解释是,对于“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的标准界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国内标准明确,而且首批受罚车商名单出炉,美国、欧洲等都将会拿中国低价倾销汽车来说事。这个难以权衡的矛盾,使得《规定》的出台日期更加扑朔迷离。

  按照原计划,至2007年7月1日,《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中的“40%国产化率”标准应该已经实施一周年。但这一年中,关于国产化率的问题,引起了各方尤其是海外厂商的强烈反映。

  在美国、欧盟以及加拿大的“中国零部件保护”埋怨声中,海关总署将标准推迟到2008年7月1日实施。这直接化解了最关键的两项产业新标准的锐度。 汽车出口新政:

  叫停滥竽充数

  2006年最后一天,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2007年3月1日起,对汽车整车产品(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底盘及成套散件)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

  《通知》规定,申领汽车整车产品出口许可证的汽车生产企业,必须列入发改委《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并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且持续有效,具备与出口汽车保有量相适应的维修服务能力,在主要出口市场建立较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

  据悉,五部委于2007年2月,公布了当年度《符合申领出口许可证条件企业名单》。

  目前,中国的汽车出口业务正陷入出口越多、利润越少的怪圈,有的车商甚至一年只出口几辆车。在此背景下,提高汽车出口准入门槛,规范出口秩序,已是当务之急。

  交强险:暴利质疑中酝酿“降价”

  2007年12月中旬,这一直接关乎车主利益的法规举行了价格听证。在新的费率调整方案中,拟对《交强险基础费率表》42个车型中的16个进行费率下调,下调幅度从5%至39%不等。 据测算,目前车主中,约64%的被保险人将享受到基础费率的下调,下调平均幅度为10%左右。

  对于消费者最关心的6座以下家庭自用汽车,基础费率下调9.5%,即由原来1050元保费保6万元,下调为交950元保12万元。如果投保人的行车安全记录良好,没有发生交通事故,按年可以享受10%的优惠,连续三年没有发生有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则最终只需支出665元,即可获得12万元的风险保障

  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率浮动暂行办法(草案)》,从2007年7月1日开始,交强险费率已与每位车主的交通事故和交通违章记录挂钩,实行上下最高30%的浮动,在全国统一施行。安全驾驶者可以享有优惠的费率,交通肇事者则将负担高额保费,以此实现“奖优罚劣”。

  交强险的“降价”,与北京的一位普通律师孙勇的努力有直接关系。他先是向保监会提起行政复议,称交强险存在每年400亿元的暴利,要求撤销最高6万元的责任限额,后来又正式向法院起诉保监会。7月份,他又致函保监会,要求将交强险中有关人身损害赔偿的责任限额提高至25万元,同时向全国人大、国务院上书,从而在保险行业引发了一场“行业风暴”。

  无责撞人最多赔10%:车主松口气

  2007年10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如无过错,超过机动车交强险赔付限额的部分,机动车的赔偿不超过10%。

  此法原76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已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在双方都有过错或受害人一方过错的情况下,按照什么标准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原76条规定得不够具体。一些地方性立法对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的比例做了规定,又造成各地标准不统一。

  修改后的第76条规定,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按照不同比例承担责任。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80%赔偿责任;负同等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60%的赔偿责任;负主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40%赔偿责任;负全部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1999年,沈阳颁布《行人与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人车相撞,行人违章,司机不负责任,行人担全责”,这被民间称为“撞了白撞”。随后,这个规定推广到20多个城市。

  2004年5月1日,《道交法》开始实施,第76条否定“撞了白撞”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行人有过错、司机无责,降低赔偿额度。

关键词

汽车 标准 税负 机动车 新能源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郑重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第一金融网站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首只车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
    由点到面汽车金融竞争升级
    银监会:买车贷款不准由经销商代签合同
    银监会要求严控汽车贷款
    大众汽车08年销售目标100万辆
    车险步入多元化竞争时代
    北京拟公布车险理赔排行榜
    新版交强险2月变脸
    银监会就汽车贷款发出风险提示
    现行商业汽车保险条款存在瑕疵有待完善
    上海车用清洁能源之困惑
    汽车品牌管理细则三月出台 厂商垄断格局将打破
    试驾捷豹全新XF跑车 除了设计还是设计
    铃木雨燕1.5L实用性评鉴 小车大享受
    银监会发布新管理办法 汽车金融公司新增6项业务
     点击排行:
     上海车用清洁能源之困惑
     2007汽车政策回眸
     汽车品牌管理细则三月出台 厂商垄断格局将打破
     进口汽车销售管理细则正在制定中
     进口机动车将实施识别代号验证管理
     进口车市场政策修改意见
     上海交通局称私车牌照竞拍政策将逐步淡出
     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7月1日实施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 题 栏 目
    最 新 热 门
    频 道 精 选
    最 新 推 荐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最 新 文 章
     热点图文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Copyright©2007-2008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 合作电话:13146473155
    制作单位:第一金融网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