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丰一年歉 粮食安全无忧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更新时间:2009/2/12 16:34:43  

“气象干旱不等于农业干旱,小麦产区受灾也不等于成灾”;“中国已连续五年丰收。以五年丰收应对一年歉收,应当没有太大难度”。“干旱不会影响到我国小麦供应和粮食安全,更不会对国际市场造成冲击。大旱反而凸显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为加快落实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供契机”。

  小麦“基础价格”牵一发动全身

  粮价是百价之基,而小麦价格又是粮价之基。因此,我国小麦主产区干旱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韩一军表示,由于小麦是我国居民非常重要的口粮之一,而且小麦产量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占全球小麦总产量的18%左右。小麦主产区受旱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另据农业部网站介绍,我国小麦品种包括冬小麦和春小麦,前者产量占小麦总产量的95%左右。而此次干旱恰恰发生在河南、山东、河北等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受旱面积比例高达70%—80%。

  而且,小麦作为粮食和饲料的主要来源,除自身商品价格外,还拥有“基础价格”属性。以小麦为基础,衡量农产品投资价值历来是不少投资者的首选策略。“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总面积、总产量及总贸易额均居粮食作物的第一位,有1/3以上人口以小麦为主要食粮。”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一位专家称,“如果小麦开始发力,那么其他农产品价格也要相应上涨。”他介绍,从实践看,2006年农产品牛市爆发的导火索正是小麦。当年澳大利亚大面积干旱导致其小麦减产近1/3,引发全球范围内小麦期货价格连续暴涨,随即带动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产品期货的连续上涨。后来,也因为小麦期货价格率先回落,才使得农产品从牛市转入调整期。

  “此次受灾面积之大、时间之长历史罕见。”10日,刚从山东菏泽调查归来的国家粮食局研究员丁声俊告诉记者,对今年小麦收成影响如何,目前还需要看旱情发展和抗旱成效而定,但要充分估计其严重性。
即便不产一粒小麦现有库存也够吃一年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强调,“气象干旱不等于农业干旱,小麦产区受灾也不等于成灾”。有专家断言:干旱不会影响到我国小麦供应和粮食安全,更不会对国际市场造成冲击。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前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安全已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中国农业几乎年年受灾,只不过有大小之别。一般情况下,旱灾的影响比水灾影响大一些。多年来我国一直是抗灾夺丰收,中国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粮食平衡过去是按“两丰两歉一平”考虑,即在五年内准备应付两次歉收。但是,由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中国已连续五年丰收。以五年丰收应对一年歉收,应当没有太大难度。

  “即便不产一粒小麦,现有库存也够一年吃,”上述中储粮的专家称。

  韩一军认为,只要抗旱措施到位,今年小麦仍然是可以取得好收成的。至于影响甚至威胁世界粮食安全的说法是不靠谱的,过去五年我国连续增产,使得我国小麦库存非常充足,近几年来我国小麦及制品基本还保持净出口状态。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近期调查预计,干旱将导致09/10年中国冬小麦产量下降5.4%,预计2009年冬小麦总产为1.001亿吨,同比减少560万吨;但5.4%的减产对国内小麦供需平衡影响不大,年末将维持在5200万吨的水平,安全系数仅略降1.8%左右。

  增加抗旱农户直补提高小麦收储价格

  “抗旱斗争虽然是一场硬仗,但我们必须要打胜,”丁声俊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今年夏粮有一个好收成,才能为全年粮食产量的增长创造好条件。

  怎样打赢这场硬仗,丁声俊建议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做到“科技抗旱,技术减灾”。例如采取节约用水,减少蒸发量,及时补充肥料和保墒等措施。

 此外,丁声俊还建议采取临时玉米托市收购措施,尽早解决灾区农民手中大量玉米卖不出去的难题,这样既可鼓舞灾区农民的抗旱斗志和热情,也增强了他们的抗旱物质基础。他解释说,此次小麦受灾区多数也是玉米主产区,例如山东、河南和河北玉米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二至四位,而且质量高。但去年至今玉米价格持续低迷,农民手中大量玉米卖不出去。这令灾区农民很发愁,也影响了抗旱的积极性。

  “手中大量粮食卖不出去,还要他们积极投入到抗旱增收中,这必然影响他们抗旱的积极性和斗志,”丁声俊焦急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灾区农民正饱受干旱之苦和玉米价格低迷之忧,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多地方农民可能会放弃抗旱斗争。

  气象服务是“抗大旱、促春管、夺丰收”的基础。国家气象局一工程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虽然中长期内气候很难预测,但从历史经验来看,每年的3、4月份多数时候会出现降雨,而这一时期正是小麦最需要水分的时候,因此对旱情不应太悲观。这位工程师还再三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国气象局自2月7日开始已经进入抗旱气象服务特别工作状态,将采取超常规服务手段,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全力投身抗大旱、促春管、夺丰收这场硬仗。

  加快一号文件贯彻实施

  “大旱使我们认识到了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也凸显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战略意义和迫切性。”多位专家表示,大面积干旱为加快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提供了契机。

  据农业部网站报道,日前农业部已经组织20个专家指导组,分赴受旱严重的小麦主产区,开展技术培训与巡回指导。

  长期从事农产品期货研究的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教授介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着农业的稳定发展,围绕着促进农民增收以及采取的系列政策等一共有28条,其中涉及到增加投入的有40多处。而这场50年一遇的旱灾将全面推动一号文件精神的全面落实。

  他认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但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转型,还需要从基础做起,从农业、农村和农民做起。然而,这次干旱表明,享有公共产品不均等是农民面临的最大不平等。例如,城市很少出现水资源紧张局面,而多数农民还在靠天吃饭。因此,旱情促使我们重新定位农业,重新调整相关政策措施,最重要的是加大投入,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东方艾格副总经理陈树韦认为,今年一号文件最具有实质性,干旱会使落实一号文件的步伐更快。他说,去年全国农民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合计达1029亿元。目前因为旱灾已经提前拨付687亿元补贴,加上4亿干旱补贴(范围外),已经有690多亿元补贴发放,预计未来补贴可能会再进一步追加,今年可能超过1200亿元。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