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主办
   | 网站首页 | 金融焦点 | 银行 | 基金 | 股票 | 保险 | 期货 | 信托 | 股评 | 港股 | 美股 | 外汇 | 债券 | 理财 | 黄金 | 房产 | 汽车 | 生活 | 基金数据 | 行情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金融网 >> 期货 >> 国际期市资讯 >> 正文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2010-3-12 8:33:59  文章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字体:
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传递技术、创造就业、促进经济繁荣。当前,新兴经济体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全球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构成了严峻挑战,贸易保护就成为一些国家政府应对政治压力或保护国内就业的重要手段。关税、国内补贴及反倾销等成为重要的贸易保护措施。2009年世界贸易量下滑了12%,是1945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中国在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出口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2010年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不过,长远来看,经济的全球化仍然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经济全球化格局与演变

  经济全球化可以使一国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当前,新兴经济体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经济全球化溯源

  《牛津英语词典》早在四百年前就对“global”一词进行了注释,不过,直到20世纪60年代,“globalization”、“globality”等词才开始应用于英语世界。1961年《韦氏大词典》首次为“全球化”提供了词义。到了20世纪70年代,“全球化”一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由于全球化在经济生活领域与人们的关系尤其密切,人们通常把全球化等同于经济的全球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经济全球化”定义为:“全球化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各国经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各类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输送,通过国际资金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形成相互依赖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流动加速发展,从而进一步形成全球性市场,国家等政治力量出现整合重组,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大大加强。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与人类的生产力与生产管理的发展一脉相承。

  经济全球化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的理论一般有贸易论、金融投资论、跨国公司论、网络论和依存论等。贸易论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起始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认为跨越国界的贸易额在世界生产中所占的比例越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程度越高。跨国公司论强调生产过程全球化这个要素,认为二战后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是跨国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和跨国公司的迅速成长。网络论把全球舞台看成是联络许多网眼和分支的总网络,把个人和组织纳入日益全球化的现实中去。相互依存论强调全球各个地方、国家、公司、社会活动、职业和其他群体在整合成一个跨国交流与互动的密集网络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金融投资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而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首先是通过金融全球化来实现的,认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基础与核心要素,资本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由于金融资本的高度流动性,加快了资源全球流动的速度,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传递技术、创造就业、促进经济繁荣。

  经济全球化格局

  当前,新兴经济体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主要由美国推动并主导,进入21世纪,新兴经济体进入稳定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与驱动力。新兴经济体有丰富的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在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中优势明显。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以购买力计算,2001年—2006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年均达31%,超过美国的12.8%,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2007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经济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位列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过同时,发达国家的制造业面临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劳动力的激烈竞争,服务业因“外包”而遭遇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挑战,由此引发了发达国家内部对全球化产生抵触情绪。

  经济危机与贸易保护主义

  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构成了严峻挑战,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幅度大约下降了2.2%,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全球的失业人数超过2亿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而且因危机而出台的救市措施、财政收入下降等因素也使得多国政府的财政状况面临巨大压力,希腊等国甚至引发大规模的罢工等社会问题,贸易保护因而成为一些国家政府应对政治压力或保护国内就业的重要手段,关税、国内补贴及反倾销等成为重要的贸易保护措施。

  世界贸易现状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成为阻碍全球贸易复苏的重要因素。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2010年2月24日在布鲁塞尔出席欧盟智囊机构“欧洲政策中心”举办的活动时说,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世界贸易下滑12%,是1945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下滑幅度高于WTO之前估计的下滑10%。业内专家测算,2009年世界贸易额下降幅度超过了30%。贸易摩擦成为影响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据WTO的统计,近年来全球贸易摩擦数量快速上升,2007年发生了165起,2008年发生的数量是210起,2009年全球贸易摩擦的数量翻了一倍,为440起。

  2010年,随着各国进一步走出金融危机并实现经济复苏,危机的中心问题已不再是讨论如何走出衰退,而是如何保持财政的永续性,主权债务可能成为新的全球危机。以希腊为例,政府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双重考验,为帮助负债累累的政府摆脱金融危机,正考虑采取更严格的紧缩措施,包括可能进一步减薪,并扩大公务员制度和退休金制度改革,这引起了希腊国内民众的不满。希腊国内于2010年2月10日和24日发生了两次罢工,抗议政府实施的财政紧缩政策,罢工导致飞机停飞、学校停课、政府部门瘫痪。为缓解经济增长、财政、就业压力和国内民众的政治压力,贸易保护主义将成为许多国家政府的选择。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开放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伟文认为,根据历史经验,贸易保护主义常与经济衰退相关联,又滞后经济复苏一两年的时间,因为就业回升会比经济回暖滞后一年。因此,2010年上半年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会超过或至少不差于2009年的水平。

  贸易保护主义

  后危机时代,失业问题成为欧美等国政治家面临的首要课题,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升级。欧元区仅在2009年11月份就新增失业人口10万人,总失业人数达到了1570万人,2009年12月份失业率在欧元区成立十年之后首次升至10%。根据欧盟委员会2009年12月份发布的预测数据,欧盟27国的失业率在2010年将上升到10.3%,总失业人数将达到2800万人。美国2009年12月份的失业率同样为10%,虽然2010年1月份的失业率稍有下降,为9.7%,但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美国劳工部2010年2月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加22000人,至496000人,为2009年11月14日以来的最高水平,且远高于市场人士预期的减少13000人的水平。此外,持续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也有所增加。发达国家总体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失业率上升给政治家们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由于各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出台的政策已经使政府财政状况捉襟见肘,很难在近期内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因此,贸易保护主义就成为合适的托辞。国际经贸组织报告显示,2009年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了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

  2007—2010年发达经济体失业率

  注:2009年和2010年为预测值;资料来源于IMF《世界经济展望》。

  以美国处理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召回事件为例,实际上就间接保护了美国的汽车行业。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2月24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华盛顿出席美国众议院监管和政府改革委员会就“召回门”事件举行的听证会,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有舆论认为,召回存在质量问题的汽车本属寻常,而美国政府此次对丰田车的召回事件给予高度关注,从某种角度而言是有意打压丰田,属于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据美国汽车业权威数据采集机构汽车数据公司公布的数据,2010年1月份,丰田汽车在美国销量同比下降15.8%;而通用汽车销量同比上升14.6%,重新占据美国汽车销量第一,福特的销量上升24.4%,升幅最大。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但出口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不过,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能对中国出口的增长有所帮助。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中国在2009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占全球出口份额的比重超过9%。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经济的表现好于一般国家,2009年贸易额下降了17%,好于业内专家测算的2009年世界贸易额下降幅度超过30%的水平。不过,出口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9年全球70%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关。截至2009年,中国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4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其中,美国自2006年11月份至2009年对我国发起“双反”调查共23起,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仅2009年美国就对我国发起10起“双反”调查。

  中国出口和进口月度同比涨幅

    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2010年1月份中国出口总额为1094.8亿美元,同比增长21%,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同比增长。不过,这只是在过去一段时间持续下降后的恢复性增长,主要是以进口商补库存为特征的回升。在国际上主要国家失业率仍然很高的背景下,2010年外需反弹的力度不会非常明显。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2月25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对外贸形势总的判断是延续了2009年7月份以来的低位徘徊格局,远远没有达到危机之前的规模和水平。要真正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形势严峻

  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面临挑战。欧盟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09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总值达2362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9.66%,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形势将影响总体的外贸形势。当前,欧盟的经济发展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当地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而银行为规避风险有可能收紧信贷,政府为减少赤字也将减少支出,这些都将影响经济的复苏进程,并对欧元这一货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而且目前希腊等国为改善政府财政状况已经引发了国内社会稳定问题。为应对这一系列内忧和外患的压力,欧盟诉诸于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针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欧盟贸易委员唯一候选人卡雷尔·德古特1月12日在他的任命听证会上向欧洲议会表示,他主张“未来五年欧盟的反倾销政策不是更加宽容,而是恰恰相反”,他直言“人民币估值过低是一个主要问题”。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在2009年,欧盟国家频繁针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从鞋类、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光伏、节能灯等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都是欧盟对华进行反倾销的对象。2010年,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厉。2010年2月18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铜版纸发起反倾销调查。而就在此前一天,欧盟委员会刚刚发布决定对产自中国的三聚氰胺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公告。另外,2009年年底以来,中国对于欧盟出口增加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人民币相对于欧元的贬值,但由于欧盟债务危机等因素,欧元对美元贬值,而且这种贬值趋势还可能延续下去,这将对与美元紧密挂钩的人民币形成较大的升值压力。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2009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2208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值的18.38%。尽管2009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复苏明显,但失业率以及财政赤字高企都限制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奥巴马政府出于减少国内失业率以及2010年面临中期选举政治压力的需要,不断对中国施压,出台了各种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措施。例如,2010年2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初裁公告,称来自中国的油井钻杆在美国构成倾销。这些都会限制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持续扩大。

  另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贸易救济调查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韩国国家植物检疫局宣布,定于2010年2月23日起,以中国属于香蕉穿孔线虫疫区为名,对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出口的生姜、马铃薯等各类植物实行禁运。阿根廷也宣布对中国西服、套装等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对原产于中国的手动高速钢直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墨西哥经济部决定继续对原产于中国的高碳锰铁征收21%的为期五年的反倾销税。哥伦比亚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打汁机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有分析认为,有些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贸易结构相似度很高,在全球经济恢复的过程中,为争夺有限的外部市场需求,就会产生贸易摩擦。

  不过,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能对中国出口的增长有所帮助。我国与东盟自2010年1月1日起建立自由贸易区,大部分商品实行零关税。2009年我国对东盟出口额达到1062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占我国对外出口总额的8.85%。长期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我国出口环境的改善。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贸易的未来

  经济全球化可以使一国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新兴经济体把握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挖掘自身的资源禀赋,极大地发挥了比较优势,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分别依靠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和资源出口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另一方面,原本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发达经济体由于相关领域的竞争地位受到挑战,再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使国内的经济、政治形势发生转变,贸易保护主义因此甚嚣尘上。但是,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单位运行质量的提高。国际贸易的发展能够促进国内技术的进步,并使国内经济部门的运行管理机制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促进国内就业和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全球经济生产能力的提高。据统计,在2008年,德国22%的就业是靠出口实现的;同样,在美国,2006年20%的就业是由出口产品的生产所创造的。同时,也有大量的工作岗位与进口业务相关,例如在澳大利亚,2008年10%的就业与进口业务活动相关。展望未来,初步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0年,出口业务将为中国创造4000万个就业岗位,为美国创造16万个就业岗位。另外,国际资本流动是当前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当代国际经济关系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国际资本流动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使全球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到提高,并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经济的全球化仍然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不过,正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各国经济发展相互关联的程度也进一步加强,一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可避免地将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处于后危机时代,主权债务危机成为笼罩在欧元区上空挥之不去的阴影,美国经济复苏的脚步仍受高失业率的拖累。一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需求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而萎缩,从而导致这些国家的进口减少;另一方面,高失业率等社会政治压力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的出口形势在短期内面临严峻挑战。为应对目前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局面,中国应当调整经济结构,并保证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减少出口补贴,确保出口和内需的平衡,中国出口形势将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同步改善。

第一金融网免责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文章来源为均为其它媒体的转载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转载是处于提供更多信息以参考使用或学习、交流、科研之目的,不用于 商业用途。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转载文章涉及您的权益等问题,请作者速来电化和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来信:fengyueyoubian#sina.com (请将#改为@)。
3、本网站所载文章、数据、网友投稿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与第一金融网站无关。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网友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专题栏目
    全站专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文章列表 | 网站地图 | 征稿启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Copyright©2007-2010 afinan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第一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