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融网

评:地方政府债务会否成为“中国式次贷”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6/18 7:43:40  

  近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36个地方政府2011年以来债务审计结果,花旗银行就此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部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数字估算,2012年地方政府总债务约在12.1万亿元,较2010年审计署公布的10.7万亿元增加约1.4万亿元。与此同时,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中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的主权评级从AA-调降到A+,主要理由为“中国地方政府可能面临源自政府相关企业的大额潜在债务”。

  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万亿。也就是说,按照花旗的估算,目前的地方政府债务约占GDP的23%。和国际通用安全标准60%相比,目前的整体债务比例看起来并不算有威胁性,在同一比较基础上,此水平远低于10个主要经济体。纵然如此,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依然值得高度警惕。警惕点不仅仅在于其庞大的余额,更在于其数据和处置情况不透明,以及地方政府体制性的“行政经济”。目前的大环境是投资增长而经济下行,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祭出的药方都是扩大投资。中西部某个城市的市长这样算了一笔账:“拿我们重点建设的城市新区来说,现在那里的地50万一亩,但是整个基础设施上去了,价格就是1000万一亩。给我5年时间,我投几百亿下去,1000个亿回来了。”据统计,湖北、广西、浙江等占据中国60%以上GDP的16个省和2个直辖市从2013年二季度以来相继发表声明,宣扬投资项目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从内陆到沿海,几乎每个城市都在建设新城,有些城市透支了城镇化建设的数万亿来投资基建,所有的一切都在说明,中国的经济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政府成为经济发展的总规划师,是几乎所有大型项目的操作者,让经济偏离了市场主导的航道。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出于政绩考虑,虽然前任领导的透支债务并未解决,下任领导还会继续扩张地方融资来进行新的投资。

  当然,适当的欠债不怕,关键看偿还能力。据了解,大部分地方融资平台的抵押资产都是土地,这意味着地方政府未来能否如期还债与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好坏有关。一旦房地产价格硬着陆,债务风险将集中爆发。有些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政府主导的项目是“大而不能倒,小也不能倒”,这种做法让地方债务难以抑制的增长,不少地方官员以为地方政府债务有中央政府兜底,出不了大事。但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乏力,长期来看不可能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结局必是债务货币化,虽然目前国债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但须知中央政府并无法定责任为地方债务兜底,如果一旦出现全局性危机,中央其实很难独力承担,等于全民埋单,这就会引发“中国式次贷”。

相关文章:
央行:将约束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供给
央行: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有耐心、有信心
央行: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 同比多增2.27万亿元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2023年的货币政策总量要够 结构要准
11月LPR持稳 专家:未来5年期报价或降15基点

最新文章: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优化金融服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累投4.5亿元助力工业园区换新颜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三个聚焦”助力县域“三农事业”发展
· 工商银行暖心服务社保客户
· 农发行新干县支行以绿色金融擦亮生态底色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