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不靠谱:细心地分析信用债质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3/1/18 9:24:10  

  文/本刊记者 陈伟

  对于普通债券投资者来说,面对第三方的信用评级还需有一杆秤,细心地分析信用债的质地,或许比简单参照评级更重要。

  信用债市场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国内信用评级仍未跟上债券市场的步调。向发行人收费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未能体现出客观公正性,机构投机者基本依赖自身信用评估体现,规避风险。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面对第三方的信用评级还需有一杆秤,细心地分析信用债的质地,或许比简单参照评级更重要。

  信用评级遭诟病

  我国在债券市场融资需求逐渐加大,信用债券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6日,信用债发行量一路高企,如今已经突破3万亿元大关。包括企业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券种在内的信用类债券的发行规模为3.47万亿元。

  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债券市场总体上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存在着过多的非市场化现象,作为重要的债券信用评级一直以来也饱受诟病。

  中央结算公司债券信息部曾对2011年10月26日的债券作为样本进行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2021只债券(银行间流通的企业债和中短期票据)中,信用评级A-以上的债券就有1997只,占到总量的绝大多数达98.81%;最高评级 AAA的债券更是多达748只,占比也最高达37.01%。

  北京一家券商信用分析师杨思佳对本刊记者说道:“过多的3A信用债,致使大批信用债被高估,而且无法反映出各个债券之间的差异。例如:3A中石化和3A苏宁电器[微博]在评级中,根本反映不出信用差异。”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在建立之初就直接借鉴了国际评级机构的运营模式,向发行人收取费用,难免使得评级机构为争夺客户,在信用评级的衡量上受发行人影响。

  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内评级行业事实上缺乏一个声誉约束机制。虽然评级机构对企业的违约概率和损失率会有一个判断,但在给级别的时候,并没有具体级别的约束机制。对于一家公司到底是给AA还是AA+?基本上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而非基于客观的评估。

  目前,中债信资评级机构成立后,实现投资人付费模式,投资人付费最大的好处是能切断评级机构与发行人的利益关联,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不过对于普通投资者,购买信用评级并不切实际。今后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依然依靠行业自律和规范运行。

  机构依赖自身评估体系

  本刊记者走访多家基金和券商得知,和海外监管机构夸大评级机构的作用截然相反的是,国内投资机构几乎忽略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基本建立自己的信用债评价体系。

  易方达基金[微博]固定收益部总监马骏表示,第三方评级客观公正性不够,评级普遍偏乐观,信用债区分度体现不出来,受发行方影响较大,对基金而言需要更加依赖自己构建的信用评级体系。易方达建立债券量化的模型,将信用评级分为10个评级。杨思佳讲道:“各家金融机构会根据各自的投资风格和喜好,对市场的债券进行内部评级,一些债券如果不在投资池里,根本不会做什么信用评级打分。评级系统是以财务数据为主的定量评估和以公司竞争力为核心的定性评估。”

  普通投资者该怎么办

  评级的重要作用不是消除风险,而是如何衡量风险。客观上风险和收益成正比,信用评级告诉投资者债券产品评估出来的风险,应该匹配到如何的收益状况,或者说获得一定的收益能否补偿投资者要承受的风险。投资者在债券投资上,重要的是对风险和收益进行衡量,然后选择合适的债券。

  海富通稳进增利分级债券基金经理张丽洁表示,判断信用债,第一要看发债时间是否合适;第二要看企业的资质;第三要看行业,运转良好的行业不兑付的风险较低;第四,公司管理团队也是重要的考量标准,选择一个守信誉的企业非常重要。对于低等级信用债仍应规避,中等级信用债由于风险不会太大,可以考虑。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存在信用风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发行主体的信用风险水平是信用债券价值波动的核心因素,这是信用债券的本质特征。在成熟的债券市场,发行人发生违约并不鲜见。根据标普的统计,在2007年到2011年5年间,公司信用债券市场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发生400起违约,排名第二的日本发生8起违约,而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至今尚未发生一起违约。

  易方达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马骏认为,信用债的市场现在还没有出现真正违约事件,如果国内出现信用违约事件该怎么办?目前只有破产法是不够的,债券投资人依照什么样的通道和程序保障权利都需要明确法规。海外针对信用违约规定,一定的违约率对着相应的残值,最起码保障债权人收回一定成本的权利,虽然时间可能会长些。信用债大发展,投资者一定要警惕信用违约的风险。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