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转型成债民 投资债市获取稳健收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08/12/28 12:01:13  

去年10月以来,股市大幅下跌,大部分股民损失惨重。与股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债券市场,持续不断走强,一些资深债民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特别是近期债市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大幅上涨,一些股民也纷纷转型成为债民。

  债市投资品种多

  债市的投资品种是很多的,目前可投资的品种主要有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和交易所企业债等。

  凭证式国债是一个较为传统的债券投资方式,它是政府为筹集国家建设资金而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一种中央政府债券,其前身就是国库券。它以填写“国债收款凭证”的形式记录债权,凭证上记载着购买人姓名、发行利率、购买金额等内容。

  凭证式国债通过各银行储蓄网点和财政部国债服务部面向社会发行,从投资者购买之日起开始计息,可以记名、挂失,但不能上市流通。投资者购买凭证式国债后如需变现,可以到原购买网点提前兑取,经办机构按兑付本金的比例收取手续费。投资者可以在债券发行日到各大银行的承销网点购买凭证式国债。

  记账式国债是没有实物形态的票券,持有的国债登记于证券账户中,投资者仅取得收据或对账单以证实其所有权的一种债券,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交易所国债。由于这类债券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投资者可以把记账式国债看成是一种流动性较好的储蓄存款。

  投资者只需在交易时间到证券交易所办理沪市的股东账户卡,并在该券商处开户就可以进行上交所记账式国债的买卖了。如果投资者已经在证交所开过户,做过股票买卖,那就无需办理任何手续即可进行上交所记账式国债的交易。

  交易所企业债(包括公司债)是最近市场的投资热点,企业债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必须按照《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审批。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和目前企业债发行的情况来看,发行主体以大型国有企业居多。

  企业债券与国债基本相同,不过由于前者发行的主体是企业,后者发行的主体是财政部,因此企业债券的风险相比国债稍大,相应的利率通常也高于国债。企业债的投资渠道和记账式国债类似。

  除了以上这些主要债券品种外,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投资债券型基金间接参与债券市场。

  债券的投资策略

  大多数投资者白天要上班,没有太多的闲暇关注债市;退休后上了年纪的投资者因为缺乏债券投资知识也往往感到无从着手。其实这都没有关系,只要按照“懒人投资法”操作即可。

  投资债券的目的是在某个时间段里获取稳定的收益,因此投资者首先要确定投资的金额和投资期限,然后在债券市场上选择一个相应期限中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券种买入。由于债券在买入时已经锁定了到期的收益率,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只需持券到期就可以得到买入时已锁定的投资收益。如果遇到债市暴涨行情,投资者也可以择机获利了结。

  如果时间允许,且对债市有一定研究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债券市场价格波动来套利,即“高抛低吸”。这种投资方法收益较高,但也会有一定的风险。做债券“高抛低吸”的投资者只需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数据和市场资金面的变动情况就基本可以把握债市的走势了,其他一些短期因素对债市的影响不会很大。以最近为例,债市在CPI大幅走低、央行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利好刺激下大幅上涨,从长期看,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不过短期内随着债券市场不断走出加速上涨行情,市场的风险也会积聚,面临一定的调整风险;调整、整理后,债券市场仍会逐步走高。

  投资债券市场时,我们要善于捕捉热点,这同投资股票是一样的。企业债中的公司债无疑是近期市场的热点。投资者在选择公司债时,首先要把握好买入时机,在遇到公司债价格波动时,可根据债券的期限、票面利率、市场利率等计算出该券的合理估值区间,在该券进入合理估值区间时择机买入。公司债有担保和无担保两种,在一般情况下无担保公司债的收益率要高于有担保公司债1%左右。在我国,公司债的违约概率不大,投资者可选择高利率的无担保公司债。与国外不同的是,我国公司债在发行的前几年风险一般不大,即使违约也是发生在到期日附近(与银行贷款违约的情况类似)。对厌恶风险的稳健投资者来说,可以在公司债到期日前半年或1年时抛出债券,避免违约风险。

  投资勿忘风险

  有人把债券称为是无风险的高利率存款,这话不无道理。不过既然进入了市场,风险仍需防范。投资债市主要存在着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价格下跌风险。违约风险是债券发行者不能按时兑付本金的风险。国债是由政府发行的,一般不可能出现到期无法兑付的情况,它的安全性是任何其他投资所不能相比的。企业债的风险相对国债来说较大,存在违约的可能。不过发行企业债的企业都需经资信评级机构评级,只有信用级别良好的企业才能发债券。同时,部分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在发行时由信誉良好的大企业进行担保,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投资者持债数量较大时,由于交易量小而难以在市场上快速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