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利率仍处于上升周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07/12/30 22:10:22  

在通货膨胀压力下, 2008年利率仍处于上升周期。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对债券市场发展方向产生多方面约束。在严格控制信贷的货币政策主导下,预期2008年将会出现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与企业资金面分化、大企业财务状况与中小企业财务状况分化。预期尽管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面将会趋紧,因而企业债、公司债将担负解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更大责任。

  人民币将不会大幅重估

  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德国与中国台湾的情形相仿,当下我国面临着本币升值、资产价格泡沫的压力。若屈服于国际压力对人民币进行大幅度重估,将造成对国内就业、农村经济等方面造成过度的价格冲击,令我国经济陷入日本广场协议过快升值之覆辙。目前关键在于,总需求管理时要充分发挥利率、汇率等价格杠杆作用,避免使用行政手段而采用市场手段与微调、勤调方式。

  鉴于即便贸易数据也不能充分表明目前人民币汇率严重偏离均衡汇率水平,决策层面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主动的、可控的、渐进的方式对待人民币升值。从决策层发出的清晰信号来看,近期人民币将不会发生突然的大幅重估。综合考虑到利率趋势、贸易与政治气氛诸因素,预期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比较大的概率会落在2%-7%区间。

  价格上涨不容忽视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11月中国CPI同比上涨6.9%,环比上涨0.7%。1-11月累计,中国CPI同比上涨4.6%。其中,11月中国城市CPI同比上涨6.6%,中国农村CPI同比上涨7.6%。此轮结构性价格上涨是2006年末开始启动的。

  此轮结构性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既包括经济结构的正常调整,又包括流动性泛滥因素,而它们可能是同时、独立发生却相互关联的两件事。前者是任何经济体上升阶段的必然现象,是快速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的健康表现,本质上不是货币现象。比如2007年11月中国食品价格同比涨18.2%,非食品价格同比涨1.4%,消费品价格同比涨8.4%,服务项目价格同比涨2.3%。2008年通胀压力在于前期产能过剩已被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的高增长,通货膨胀率会随之上升,中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增长、低通胀”形势已发生变化。由于担心转变为全面的价格上涨,决策层已经确定防止通货膨胀作为央行2008年工作重点之一。

  通货膨胀与流动性泛滥本质上是货币现象。流动性泛滥导致市场价格体系的紊乱,不仅表现为通货膨胀,也表现为资产泡沫。资产价格泡沫主要在房地产与股票,以及某些重要资源类商品。从数据上看,此轮房地产市场升温始自2003年,股票则始自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考虑到我国正逐步放开金融市场、深化金融改革与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资产价格正走向市场化,流通性提高,一部分资产价格波动属于正常。这部分波动可以由中国经济增长进入快车道、2003年开始全球商品价格进入上升周期、主要经济大国处于低利率时代所引发的流动性过剩来解释。近来出现的资产泡沫是剔除资产价格合理重估之外的部分,主要表现在特大城市房价虚高和股市过度投机方面。

  人民币碎步加息

  在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与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权衡取舍时,预期当下政府会优先考虑前两者。为了实现“两防”目标,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与资产泡沫,预期2008年政府在允许人民币渐进升值的同时,会更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根据需要提高利率。不仅防止结构性价格上涨转化为通货膨胀,更防止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如同德国20世纪80年代成功地抑制资产泡沫时所做的措施。

  在货币政策选择上,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会挤压中小企业贷款,不利于解决就业、收入分配和启动内需,负面作用要大于正面作用。何况准备金上限在18%左右,目前已经达到历史高点14.5%,上调空间有限。而利率调整可以减少投资、减少资产泡沫,调控效果更好。当下存款负实际利率等于把银行储蓄赶到股市、楼市上去。鉴于中国资本账户没有开放,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而外来投机者将面临不低的交易费用,目前的中国与国际市场的利差不足以吸引热钱进入。因此,加息是比提高存款准备率更有效的措施。

  截至2007年12月25日,央行全年累计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达5.5%,6次加息达1.62%,明显加强了防止通胀的措施。加息主要在于抑制物价上涨过快的局面,并扭转存款负实际利率的情形。预期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在1月31日之前较大概率会再次上提,2008年上半年上调幅度较大概率会超过81个基点。(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