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由港币边缘化疑虑谈人民币开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台湾旺报   更新时间:2011/6/1 16:25:47  

  (联合早报网讯)台湾旺报报道,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一年来暴增7倍多,今年5月已达5千100亿元人民币,超过香港存款总额的15%。有识之士担心「货币替代」现象是否会冲击或危及港币地位。香港金管局长陈德霖指出,人民币存款以企业帐户为多,尚未在个人层面出现货币替代徵兆。无论如何,在人民币国际化浪潮下,其磁吸效应强大,香港及台湾都无法倖免。

  目前台湾全体银行存款馀额约为23兆元,其中超过7成为个人存款,外币存款总额约为2兆5千亿元,约仅占总额之9.5%。以现况而言,即使没有人民币存款,外币部分亦未形成货币替代的威胁。然而新台币就像港币一样,将来终归要面对人民币的竞争,我们需要知道如何警戒,政府更需要及早备妥因应机制。

  「货币替代」现象,崛起于固定汇率制度瓦解后,通常是指本国货币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被外国货币取代。任何开放济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货币替代,每种货币都各有优先次序,以及货币替代潜力。

  美国史丹福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麦金农指出,直接性货币替代是以外币作为交易媒介,几乎不曾发生在发达国家。而间接性的替代,则是取代本币的价值储存功能。直接性货币替代常会造成重大冲击,197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曾出现「货币美元化」,1990年代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也发生过直接性货币替代。此类替代现象的主因,通常是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一旦发生货币替代,不但汇率波动剧烈,国内货币需求受到扭曲,也打击货币政策的成效。

  主要金融文献对货币替代的衡量,取决于两个指数,一个是外币对本币的存款馀额比例,另一个则是外币存款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前者反映间接性货币替代程度,而后者则属于直接性替代指数。1990年代祕鲁及玻利维亚的直接性替代指数,都曾经超过50%。因此许多人认为,当间接性替代指数超过25%,或直接性替代指数超过40%时,经济体内的货币替代就已到了警戒线。

  上述的警戒线,是针对所有外币所共同造成的替代现象。而就单一外币而言,如果间接替代指数接近20%,或是直接替代指数超过30%,那麽货币替代危机就迫在眉睫了。即使香港金管局声称人民币存款主要为企业所有,但是香港3兆3千亿港币的定期存款中,人民币存款却已约当于3千8百亿港币。不管是因为港币联结了弱势美元,或是因香港将作为人民币的离岸结算中心,间接性之人民币替代,已确实存在于香港经济体中。

  台湾的资本流动逐渐自由化,货币替代在经济开放度增强的趋势下,当然也呈上升趋势。未来人民币帐户开放之后,个人帐户上的间接性人民币替代效应,必然会逐渐显现。但是人民币要在香港或台湾造成深度替代,并不容易,因为中国的资本管制政策,难以让人民币在短期中快速放大境外供给。

  面对可能到来的货币替代冲击,政府应做的,不是封闭或延迟开放人民币帐户,而是审慎准备因应对策。首先要调整利率政策,其次要引导民间分散海外投资管道,另外也要大刀阔斧的整顿外汇准备资产。在利率政策上,必须正视两岸的利率差距,面对大陆的庞大资金市场,新台币利率越来越难与人民币利率隔离。

  为了稀释人民币的单一替代效应,政府需要针对其他外币帐户或资金拆借,提供更为便利与低成本的环境。另外对于外汇准备资产,应该降低对弱势美元的依赖,根本解决民间在价值储存上的困境,以防范未来爆发像香港一样的人民币狂热。

  两岸资金频繁移动的趋势,以及人民币的潜在价值储存功能,不但会影响新台币的未来,也会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效果。政府应针对直接与间接性货币替代指数,建构分级控管机制,依据人民币替代指数之水位,订定相关金融政策之对应措施。台湾不是香港,不会失去货币的主导权,但是如不未雨绸缪,新台币也会步上港币的后尘!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