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时代逼近 A股要自求多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2010/3/15 9:31:06  

  后两会时代之焦点分析
  近期A股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犹豫心理,下一步走向,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宏观经济的走向和货币政策的变化。
  观察这两大因素变化的一个明显指标,恰恰是"负利率"环境的存在与否。
  负利率时代已是大概率事件
  光大证券注册分析师郑三江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我国尚未进入负利率时代。虽然2月份的CPI数据确实超过了1年期存款利率,表明居民存款收益已经追不上物价上涨速度。但2月份CPI数据中包含着较多的特殊性,其中影响较大的如节日、冰雪灾害等都属于短期因素。进入3月份之后,随着短期因素的消退,商品价格将回归常态。因此,尚不能认为我国从2月份开始已经进入"负利率时代"。
  但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将成为实体企业利润增长的先导指标,因此预计在今年的某一时段,经济领域真正进入"负利率时代"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甚至是不可避免的。
  负利率并非一定引发加息
  银河证券分析师佟圣勇认为:从近期的宏观经济数据上看,加息预期的存在有一定合理性,股市也已经提前做出了反应。但究其根本来讲,近期可能出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微调并非是以消灭"负利率"为目的,而是以控制市场流动性、重新分配市场内资金流向为主要目的。因此很可能出现即便调控货币政策,但"负利率"的情况依然存在的现象,或者说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投资者不应因"负利率"的出现,就认定市场一定会在短期内加息,产生没有必要的恐慌。
  从历史看,在2002年~2005年期间、2007年~2008年期间,都曾经长期存在负利率状态。因此,不能认为负利率一定会引发加息,而且即便出现加息,也不一定会引发市场下跌。
  负利率时代侧面利好股市
  郑三江认为:从常理而言,负利率时代会间接导致储蓄者将钱从银行中取出,寻找回报率更高的投资机会。从刚刚公布的2月份数据看,在广义货币供应量没有出现大幅增长的前提下,资金从银行储蓄中流出的现象已经较为明显。这充分表明,有先知先觉的资金已经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以避免货币性财产贬值。
  说白了,一旦投资者发现把钱放在银行里是在贬值,必然会重新寻找投资品种,这其中包括黄金、大宗商品、股市、债市等多个渠道。郑三江认为,相信随着"负利率时代"的真正来临,部分储蓄资金离开银行进入股市、楼市、债市、商品市场是大势所趋,而股市作为资金流入的一个终端,将受资金的推动而上涨,因此,即便未来市场出现加息,只要不立刻改变负利率的状况,那么负利率时代实际上对股市有侧面利好的意味。
  股市上涨还需更多条件
  郑三江强调,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讲负利率时代对股市构成利好,但仅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股市的资金环境,并不能直接引发股市的涨跌。最近的一次负利率时期是从2007年3月份到2008年12月份,当时虽然管理层连续加息,但仍追不上CPI的连续攀升,储蓄资金大量涌向股市和楼市,出现了全民炒股的盛况,但这种盛况只持续了半年时间,从2007年10月开始,股市开始向下转折,而也恰恰在2007年的12月份,月度CPI出现了峰值,之后也开始震荡下滑。
  "因此,负利率时代的出现,给股市的上涨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前提条件,但股市要想得到并保持这种升势,则需要自求多福,也就是需要更多的条件支撑。"郑三江介绍,因为一旦负利率时代确立,资金并不仅仅流向股市,同时也会流向大宗商品市场,推高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的价格,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如果没有实际需求的跟进,则会导致企业的原料成本抬高,销量下降、利润枯竭,业绩下降---上一轮牛市就是倒在这一点上的。
  因此,负利率时代的来临对股市的作用并非单方面的,投资者在关注负利率利好股市的因素时,也需要密切观察宏观经济中的各项数据,只有在宏观经济运转良好、供需两旺的前提下,A股市场才具有连续上涨的动力。
  新闻提示
  2月份CPI同比上涨2.7%,升幅已高于目前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那么,传说中的负利率时代是否已经悄然来临?而所谓的负利率时代对于A股市场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投资者能否从中找寻到投资机会?
  仍需关注
  货币调控政策
  在负利率时代,A股市场想谋求上涨,还应关注管理层调控的节奏。
  佟圣勇介绍,从历史上看,物价上涨初期,股市往往也会出现一轮上涨,但这种上涨往往会因管理层的调控而终结。上文提及,加息并不能改变股市的上行方向,但如果连续加息,将促使物价上涨周期变短,在短时间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攀升,迅速见顶,而在大宗商品价格进入快速攀升阶段时,往往也是股市下跌阶段的开始。
  "但至少在目前,大幅加息的条件并不具备,因为宏观经济刚刚走向复苏,一旦出现严厉的货币调控政策,容易导致市场流动性重新归于枯竭。"佟圣勇认为,从这个层面上讲,至少在未来六个月内,A股市场所面临的环境仍是相对宽松的,负利率时代一旦出现,并不会立刻消失。投资者在关注货币政策微调的同时,对市场应持偏积极的态度。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