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评:券商带动大盘反击 多头开始谋划惊天变局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金在线股票编辑部   更新时间:2016/5/20 16:10:22  

  证监会频频出手 “壳”价值缩水倒逼理性投资

  证监会对资本市场不良炒作风气的频频出手,令A股壳资源炒作热情骤然降温。

  近日,有投行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已小范围约见了部分券商,就 A股借壳重组、炒壳等相关事宜进行了沟通。约谈中,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为防止市场非理性的炒壳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和投资者利益,将进一步严格规范借壳类的并购重组。

  “壳资源的估值出现了明显的缩水。”19日,中诚顾问首席投资顾问王瑞鑫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自本月初证监会明确关注市场壳资源炒作风气后,*ST皇台、四川金顶(600678 公告, 行情, 点评, 财报)等前期涨幅较大个股快速回落,其中四川金顶月内跌幅已达 28%。

  有受访券商人士表示,借壳重组概念炒作在 A股市场早已盛行,一些缺乏盈利能力甚至负债累累的上市公司,正是通过“保壳”、“卖壳”运作,令其估值泡沫不断放大。然而,近年来诸多借壳重组案例背后,不断出现注入资产业绩无法兑现等问题,不仅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监管层此次开始在审核、信披等方面严查借壳重组,也是意在市场的长远发展。”

  当然,监管层出手后对相关上市公司影响自然不小。导报记者统计发现,仅 4月下旬以来涉及并购、重组的定增预案中,就有三联商社(600898 公告, 行情, 点评, 财报)、神农基因、世纪瑞尔(300150 公告, 行情, 点评, 财报)等 5家公司被证监会或并购重组委否决,频率远超今年一季度。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杨春刚表示,监管层加强监管举措有利于市场回归理性,但同时资本市场相关制度体系也应进一步健全完善。“比如退市制度是否能进一步提升有效性,从根本上减少炒壳的资源,从而达到规范、推进市场发展的效果。”

  “壳”贬值套住投资者“本来感觉操作得挺好,没想到突然就不行了,正考虑装死还是割肉呢。”19日,济南投资者张俊峰对导报记者表示,其炒股已有 3年,今年 4月初开始就关注到市场对壳资源炒作的热情,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认为相关概念板块后期仍会大有作为,并开始进行相关操作。

  “4月中旬买的园城黄金(600766 公告, 行情, 点评, 财报),17.6元/股的成本,刚进 5月的时候每股最高赚近 2块钱,盈利超过 10%。”张俊峰表示,这家公司市值小、经营不佳,市场上也传闻大股东想要买壳,“我预计是能涨到 21元以上的。”

  谁知自 5月 6日开始,该股走势风云突变,两个交易日内股价就跌去了近20%,月内最低时甚至跌到了 13.72元/股,随后虽有反弹,但并未能持续走高。“现在这一只股票就亏了我 2万多元。”张俊峰说。

  王瑞鑫表示,5月 6日也是诸多“壳资源股”遭遇重挫的日子,这是因为当日证监会表示,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和壳资源炒作应得到重视,正对中概股通过 IPO、并购重组回归 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中概股的回归,正是今年这波炒壳行情的起因,监管层的表态,令中概股借壳回归的前景大打折扣。”

  导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中概股回归 A股的案例,自 2015年以来已经出现了多次,相关个股表现都令人惊叹。如去年 3月,暴风科技(300431 公告, 行情, 点评, 财报)成功登陆国内创业板,创下了上市后连续 29个涨停的记录;而同期被巨人网络借壳的世纪游轮(002558 公告, 行情, 点评, 财报),股价也出现了连续 20个涨停,最高市值高达千亿。

  “这种乌鸡变凤凰的情况,令投资者疯狂。”王瑞鑫说,“示范性”案例的带动,加上“两会”后市场对注册制、战略新兴板等政策推出延后的预期,使得壳资源受到市场资本热捧。如四川金顶今年 3月和 4月累计涨幅超过 55%,*ST皇台同期涨幅也接近 50%,而同期上证综指的涨幅仅仅为 9.57%。

  监管层显然意识到这种非理性的爆炒给市场带来的危害。上述券商人士对导报记者表示,自 5月后,证监会、交易所开始严查并购重组预案,并频频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问询,而今更是传出四大行业的并购重组项目审核收紧、跨界并购叫停的消息,这都在剑指中概股掀起的炒壳热。“随着监管措施一步步落地,炒壳情绪被不断降温,参与炒作的投资者,也将从中得到惨痛的教训。”

  “画饼式”重组难“充饥”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中概股回归潮只是监管层加强借壳重组监管的引子。实际上,监管层对目前 A股“借壳”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早已不满。

  张俊峰对导报记者表示,由于被借壳后股价往往一飞冲天,壳资源的炒作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市值小、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主业不振的上市公司,都有可能被借壳。特别是濒临退市的 *ST股,更是炒作热门。”

  导报记者统计也发现,A股历史上,炒作退市股往往会获得较佳收益。其中,A股 600多次风险警示中,仅有45家上市公司真正退市,更多的公司则是起死回生,且股价表现亮眼,不乏顺发恒业(000631 公告, 行情, 点评, 财报)、平潭发展(000592 公告, 行情, 点评, 财报)这类“10倍股”出现。这也使得一些发布退市警示甚至仍处退市警示期的个股,股价表现却非常强势,如 *ST川化自今年 2月 1日以来,已连续6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高达 34%。

  然而,在“壳资源”股价因重组预期不断走高之时,却少有人关注到借壳操作中愈发频繁出现的“画饼”式欺骗问题。“一些上市公司用高业绩承诺、注入资产的美好前景等吸引投资者进入,抬高估值,但实际上可能只是从一个经营困境落入另一个困境中。”王瑞鑫说。

  相关案例并不少见。如今年 4月,粤传媒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2014年并购的香榭丽传媒 2015年实现净利润为 -3.74亿元,远低于此前重组中承诺的 6870万元,实际完成率仅为-544.78%,进而拖累了上市公司业绩。

  另外,来自券商统计数据也显示,2015年 A股市场中涉及业绩承诺事件的上市公司共有 527家,有 107家公司发生业绩承诺不达标的记录,占比超过两成,且这一比例在 2016年有进一步放大的态势。这种“画饼难充饥”的问题,更加令人担心。

  退市制度亟待完善

  当然,随着问题的显现,监管层对其中存在的风险也愈发关注。

  5月 3日,深交所发布报告指出,在经济大环境和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2015年出现了一些公司未能履行业绩承诺的现象,甚至有个别公司通过更改承诺的方式逃避责任,对资本市场的诚信建设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利影响。随着并购公司数量的增多以及并购整合的推进,个别公司并购风险显现,需引起注意。

  上述券商人士也表示,除了提出对中概股回归进行深入研究外,证监会近来也频频强调对借壳重组的要求。如在近期召开的 2016年第一次保荐代表人培训会上,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解读并购重组管理规则时就明确表示,会对借壳上市执行与 IPO等同的要求,禁止创业板上市公司借壳上市。

  另外,相关监管层人士也表示,新修订的并购重组规则将强化事后监管,如重组后股价低于发行价一定标准的,延长锁定期 6个月;虚假重组等情况,不得转让股份;增加了暂停、终止重组等监管措施;强化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等。

  受访业内人士表示,上述举动均表明了管理层对市场“炒壳”行为的反感。导报记者也注意到,从近期并购重组预案的过会率看,监管措施确实也出现了趋严态势。其中 4月以来,就有世纪瑞尔在内 5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预案被证监会或并购重组委否决,而今年 4月以前,预案被否的上市公司才 3家。

  对此,王瑞鑫认为,考虑到监管政策对并购重组过程的全面趋严,A股借壳上市难度将进一步增大,可操作性也将大大降低,市场有望重回理性、价值投资理念。

  不过,杨春刚也表示,除了加强针对性的监管外,A股退市程序的细化、标准化也亟待完善,进而实现顺畅的市场进出机制,削弱壳资源的炒作价值。“这才有助于 A股投资环境的改善,给市场带来良性循环空间。”

  考虑到监管政策对并购重组过程的全面趋严,A股借壳上市难度将进一步增大,可操作性也将大大降低,市场有望重回理性、价值投资理念

  管理层信心十足

  导报记者注意到,新潮实业(600777 公告, 行情, 点评, 财报)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的转型方向可谓信心十足,多次出手增持。今年 1月以来,面对市场的非理性下跌,公司实际控制人和董监高频繁抛出重磅个人增持计划。 4月 14日,公司董事长黄万珍在二级市场买入公司股票 15万股,成交价 17.27元 /股,成交金额 259.05万元,黄万珍并承诺买入的公司股票 6个月内不减持。 4月 15日,公司第一大股东金志昌顺新设的控股子公司以 16.89元 /股的均价,在二级市场累计增持公司股份 4300.16万股,耗资 7.26亿元。

  新潮实业 16日晚间的公告称,截至本月 11日,金志昌顺控股子公司深圳金志隆盛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通过金元鼎盛 2号、6号、7号集合资管计划,在二级市场已累计增持公司股份 4733. 49万股,累计增持金额为 7.90亿元。

  海通证券(600837 公告, 行情, 点评, 财报)今年 3月 24日曾发表研报称,新潮实业由于在低油价时点收购油田资产,单位储量收购成本较低,估计公司目前拥有的油田资产的完全生产成本约为 40美元 /桶。今年国际原油价格有望回升至 50美元 /桶,按照 2017年公司原油权益产量1000万桶计算, 2017年利润将超过6亿元。

  “作为纯油气开采公司,在油价反弹时业绩弹性大。”研报说。

  新潮实业也在公告中士气昂扬地表示,“未来,随着公司对原有传统产业的剥离,以及通过两次对美国油田资产的收购,将标志着公司产业转型已彻底成功。公司未来主业清晰,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

  经济导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