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35规划发布 这些干货要注意(附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上海政府网   更新时间:2018/1/5 16:05:28  

         上海形成五个中心新定位 新增科技创新中心

  在原有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基础上,上海的城市定位增加了科技创新中心,由此形成“五个中心”的新定位。

  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在4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下称“上海2035”),要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2017年12月15日,“上海2035”获得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这是从“1946年大上海都市计划”至今,上海的第六轮城市总体规划。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的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定位新变化

  2035年是我国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上海2035”所确定的目标愿景的时间节点,也与此保持一致:

  即202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50年则全面建成。

  落实在“五个中心”的建设上,上海提出要着力提高国际金融功能影响力和国际贸易服务辐射能级,提升对全球经济辐射能力,深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核心,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建设浦东枢纽、虹桥枢纽和洋山深水港区国际级枢纽,打造更开放的国际枢纽门户。

  同时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就业创业环境,着力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塑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品牌和城市整体形象,打造国际时尚设计之都和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为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上海设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指标。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徐毅松表示,“上海2035”对标的是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从创新、人文、生态等维度确定的面向2035的具体指标,也体现了卓越的标准。到2035年,重要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展望到2050年,各项发展指标要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主动融入长三角

  上海的另外一个城市定位,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上海2035”提出,要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上海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巡视员王思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最近(上海)市委市政府专门就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开展了专题调研,进行了专门研究。”王思政说,下一步的工作中,上海将进一步聚焦在六方面,以加强与长三角的合作,共生共荣。

  这六方面分别是强化创新驱动、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生态联合治理、共建基础设施、突出先行先试、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合作新机制等。

  王思政表示,长三角城市群已经被认为是世界上第六大城市群,但它的竞争力、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更好地促进长三角进行合理的分工,错位竞争、协同发展,共同互补,制定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

  强调底线约束

  在城市定位发生变化的同时,时光辉表示,“上海2035”坚持“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弹性适应”,探索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牢牢守住常住人口规模、规划建设用地总量、生态环境和城市安全四条底线,合理分配各类城市发展战略资源。

  “上海2035”要求,缓解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紧约束之间的矛盾,严格控制常住人口规模,至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同时,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要求,锁定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

  不仅如此,“上海2035”还提出建立空间留白机制,为未来发展留足稀缺资源和战略空间,针对不可预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项目做好应对准备,提高空间的包容性。

  在底线约束的前提下,如何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新定位?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岑福康说,上海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励用地的功能复合,也要有序调节土地供应,积极推进低效建设用地的减量。

  同时,要保障先进制造业用地的需求,提高工业用地的绩效水平。到2035年上海将保留10%~15%的工业用地,并按照产业基地、产业社区、零星工业用地的体系在各个层次规划中进行布局引导和深化。(第一财经日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