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评:A股午后上涨主要得益于两点

作者:本页  文章来源:中金在线   更新时间:2011/2/21 15:50:26  

  媒体称动态差别准备金率公式因过于复杂而夭折

  差别准备金率仍是央行管控信贷规模的重要工具

  央行去年底、今年初酝酿中的动态差别准备金率公式,因过于复杂,变量太多、不好操作等原因,已暂被国务院高层悬置。这是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透露的。但差别准备金率仍是央行管控信贷规模的重要工具。

  “变量太多,有些主观性较强,实际执行难度较大,不大符合建立一个简洁、科学的公式的初衷。但央行试图提高差别准备金率透明性的努力有目共睹。”该人士表示,公式搁置后,各家银行信贷投放规模仍将是差别准备金率实施的重要参考指标。

  央行于2010年12月,下发了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公式的指引,以期望通过公式化的方式增强政策的可预期性。原计划,该指引将在2011年前三季度试行,四季度正式开始实施,新规暂时仅适用于全国性商业银行。

  在新的指引中,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状况、杠杆、拨备、审计结论、信用评级、内控水平、信贷政策的执行情况等都将作为参考系数,亦将逆周期资本、系统性重要机构的资本等因素纳入。此后各家银行都在内部根据这一公式进行了内部测算。

  “央行的公式太复杂了。”受访的多位市场人士都表示。据接近央行内部人士透露,央行于2009年就曾设计过类似的公式,当时的公式目标也是围绕信贷规模控制制定。

  央行高层曾在内部吹风会上,向各家商业银行的高管详细解释了这一工具的要点所在。

  首先,是以社会融资总量和银行信贷这两项比值偏离其长期趋势值的程度,来表征整个宏观经济热度的状况,增强政策工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在动态调整的取向确定之后,调整重点是具体金融机构对整体偏离度的影响。如果银行资本充足率达不到宏观审慎的要求,就需要缴纳一定的差别准备金。央行表示,这主要是考虑到在银行体系存在流动性过剩、信贷投放规模较大的形势下,单个金融机构在其中的表现和作用不同,而且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需要有差别性和针对性。

  再次,是动态缴纳会考虑不同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对于系统重要性较高的金融机构要给予较高的宏观审慎要求”。

  而金融机构的经营稳健状况也是重要的参照物之一,“对于资本充足率较低、资本质量较差、经营稳健型指标也较低的金融机构,需要缴存的差别准备金就更多。”

  央行认为,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有助于在经济形势或金融市场发生意外情况或突发逆转的时候,提供较为充足的损失吸收能力。央行寄望于系统重要性较高的银行及早达到宏观审慎的要求。

  近期,作为调控单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利器”,央行在2010年四季度先后两次差别调整几家放贷过猛上市银行的准备金率,并在2月初再次针对超额放贷的部分城商行进行了差别准备金率的定向惩罚。

  2月18日,央行再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使之达到了19.5%的历史高位。(财新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网站首页|财经金融|银行|股票|基金|保险|期货|股评|港股|美股|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信托|房产|汽车|